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国外学者围绕中国"制度特色"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特点优势等问题对中国"制度特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对中国制度特色的属性问题、中国制度框架中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结合问题、中国民主政治道路问题以及中国制度特色与"普世价值"等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广泛的争论。梳理和分析国外学者的研究观点有助于我们以多重向度把握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全景。  相似文献   

2.
普遍价值是个辩证的概念,只有从同与异、一与多、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关系和动态发展中才能合理把握.离开了辩证思维,无论是简单肯定还是简单否定,都是错误的.把握普遍价值还必须有问题情境意识,针对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具体问题.学术界近年关于有无"普世价值"的讨论,实际上涉及的是如何理解当今世界中价值的普遍性、价值标准的共性的问题."普世价值"的否定论者与肯定论者的立场、观点虽然相反,但由于二者都缺少辩证思维,因此都存在理论内部的困难.  相似文献   

3.
闫坤 《太平洋学报》2013,(10):47-59
东南亚地区不论是从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潜力,还是从意识形态发展方面,在美国的亚太战略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配合美国在全球的反恐战争、充分利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优势以及平衡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在东南亚地区推广"普世价值"就显得尤为积极。美国通过加强公共外交、提供附加条件的经济援助以及拓宽军事领域合作等途径,潜移默化地将"普世价值"灌输到东南亚地区。受此影响,东南亚一些国家民主制度渐趋成熟,自由、人权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地区人权组织也建立并开始发挥作用。但是,由于美国在此过程中夹带私利,加之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历史经验和文化特征,使得"普世价值"的传播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欧阳剑波 《社科纵横》2011,26(2):118-121
意识形态以其相对独立化的社会力量深深植根于文化价值体系的内涵之中。意识形态的"虚设性"使意识形态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幻觉,构造了一个幻化的文化镜像。只有以批判的精神解蔽意识形态之幻觉,使其与相容文化镜像的"普世性"价值理念相容发展,方可彰显其文化意蕴与文化渗透力,从而形塑虚设与普世相容的当代意识形态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5.
陈力祥 《探求》2005,1(1):31-34
本文以全球化时代因和谐与冲突的张力失衡所凸显出来的问题为普世伦理存在的存在论依据,认为对普世伦理的研究必须从信仰层面的根本冲突转向对全球化时代现实生活的关切上.剥离普世伦理原有的宗教学含义,并吸取其合理的因素.在这种层面上,揭示了本文所界定的普世伦理的哲学内蕴,进而论述了普世伦理在实现全球和谐中的价值以及普世伦理的实践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条件下,价值冲突出现了新的特点:它更多地以民族主义、民族传统冲突的形式出现;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展现;各种价值观更具有了实践性力量的特征;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倾向为国外的价值观念扩展自己的影响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民族价值观的构建必须同探索新的社会发展模式结合起来;必须以人类理性精神的重建为基础;必须正确处理本民族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关系问题。因为全球化语境下的民族价值是动态开放的、具有内在张力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同时又符合普世价值的;是综合的、多元一体的、以协调为主的;是具有现时代特征的、以人为本的。  相似文献   

7.
陈成志  焦春红 《创新》2011,5(1):104-106,128
人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际和谐具有普世价值和恒久价值,它是人类共同的期盼和追求。然而,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严重扭曲和扰乱了人们对人际和谐的正确理解。从"五个方面"把握人际和谐的科学内涵,从"三个辩证统一"的维度认识人际和谐的特点,对实现真正的人际和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汉唐盛世,河西“陆上丝路”文明曾经创造了历史的辉煌,这是东西文化交汇下生命力所产生的奇迹;中国文明的前景要铲除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三座思想的大山,中国迈向全球普世价值现代化文明绝对不能做外来西方文化的殖民地,也不能做中国古代思想的奴隶;敦煌文化与文明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重要遗产之一,它经历了历史的兴衰,但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复兴,进而创造“中华盛世”的新文明,在这个现代化过程中,敦煌文化的发展不能缺席。  相似文献   

9.
佟斐 《社科纵横》2012,(9):124-126
中国文化"走出去"看似一个文化战略,实则一个经济战略,更是一个政治战略,从政治视角分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意义,是客观审视和理性探求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现实成效与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文化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愈益激烈,中国文化"走出去"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塑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国际形象等方面的重要价值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0.
谢菲菲 《学术交流》2023,(11):17-28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洞察时代发展形势和全球治理态势,贡献给世界的思想公共品。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化解全球治理失序的现实危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回应人类文明未来叙事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中华文明国际传播力、影响力的应有之义。但不可忽略的是,西方话语霸权的遏制与刻意曲解、多元文化差异引发的价值认知偏差、逆全球化思潮涌起及中国自身对外传播能力的局限性,使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面临多重挑战。中国应提升国际传播力,向全球公众准确阐释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消解其他国家的曲解与误读;立足中华文明,探索适合自身文明特色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弘扬路径;促进互利共赢,彰显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超越;深化全球性交往,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搭建实践平台。  相似文献   

11.
政治变革是21世纪中国改革的重要主题.中国在30年经济改革开放基础上,朝着政治现代化方向迫切需要实现六个方面的战略性演进,即从国情价值转向普世价值,从荣誉导向转向问题导向,从经济契约转向政治契约,从集权制衡转向分权制衡,从工程建设转向制度建设,从行政治理转向法律治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内陆型文化与西方海洋型文化导致了它们与协商民主价值之间的融合与背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民众在政治体系中始终处于附属地位;西方政治思想则始终体现出政治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奉行人性善的理论;在西方则是人性本恶和趋利避害占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蓄了统一、尚同的思维惯式,而西方更崇尚竞争。协商民主价值原则在当代中国政治语境中的构建,体现出中西方政治文化比较中的兼容并蓄特征。要通过构建协商主体的独立政治人格,保证政治参与的民主性,注重对公民公共理念的培养,增强政治体系的包容性,在公共理性基础上实现协商民主的合作功能。  相似文献   

13.
李群山 《创新》2010,4(3):25-29
《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新意识形态观。这种新意识形态观深刻地揭示了利益与意识形态的产生、发展、消亡、本质以及功能的内在联系。从利益视角来审视和考察意识形态对于认清意识形态"终结论"、"普世论"、"多元指导论"的实质以及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性与科学性,驳斥虚假性责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反对脱离生动的实践活动的教条主义,不断把握和实现人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4.
高菊  史传林 《学术交流》2002,1(6):91-94
科学技术的人文意义和人文价值早已引起一些哲人的关注 ,随着科技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 ,科技与人文的关系也必然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网络技术的人文价值不仅表现在对人的物质生活发生了重要影响 ,还表现在它给人的精神生活带来了强烈冲击。网络技术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 ,它对人的政治生活、思维方式、道德人格、思想文化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全球文化融合看中华文化的主体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文化融合的时代语境使文化的主体自觉问题日益凸显。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不可偏离人类文化普遍价值提倡中国文化的特色、风格与气派。中华文化应基于全球化的历史背景,在清醒的文化反思的基础上,通过与西方进行对话交流的方式为人类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资源,使自身成为人类普遍文化价值中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16.
王健 《浙江学刊》2002,(1):164-167
李申先生的《中国儒教史》是在“儒学是否宗教”的争论背景下 ,对“儒教是宗教观点的系统总结和论说。自 1 978年任继愈先生提出“儒教是教以来” ,这场争论历经二十多年 ,至今仍无定论。无论赞同抑或反对者 ,均有各自的论据 ,照此下去 ,争论将永无结果。如何走出各执一端的困境 ?笔者认为首先要有中国人自己的问题意识 ,在关注中国现实的文化困境的前提下 ,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 ,在与世界性的学术思想的对话中 ,走出既有民族主体性又有普世性的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之路。因为共同的关注 ,是“百虑而一致”的对话平台。其次在问题意识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进程中,一直存在着以模式为导向还是以问题为导向的两种改革思路之争。围绕这两种改革思路展开的理论之争主要有: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社会主义本质问题、计划与市场问题、宪政问题、民主社会主义问题、普世价值问题等;在理论争论和实践检验的双重考验中,“摸着石头过河”、“白猫黑猫论”成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改革思路的通俗称谓,并战胜以模式为导向的改革思路,成为中国改革的主导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清霞 《唐都学刊》2011,27(4):51-54
《机电局长的一天》和《无畏》都是"文革"后期产生过广泛影响的小说,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工农业战线上从全面整顿到"反击右倾翻案风"的社会现实,由于政治对作家的选择不同,两位作家在"文革"结束前后的政治与文学境遇也截然不同,这直接影响着他们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心态和文化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具有普世价值,是全社会的共同追求.高职院校是新时代工匠的主要培养基地,弘扬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时代担当.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坚持"文化塑校"办学理念,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顶层设计、课程和专业建设、社会实践、环境打造等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全球化趋势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 ,在全球化进程中 ,始终伴有文化渗透、价值变迁、制度移植等因素。这些因素对我国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的确立、体制改革的推进、法制建设的借鉴、开放水平的提高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也引发了对国家主权的挑战、自由化思潮的骚扰、政治文化的冲突、文化强权的压力、民族认同的消解、激进主义的滥觞等问题。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正确的对策应是 :树立全球意识、更新政治观念、加强政治文化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坚持和平外交 ,以促进我国政治发展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