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休闲时间,大部分人都处于放任随性的状态,缺乏理性的规划。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提高人们休闲生活的质量是现代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研究运动休闲,从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上,引导人们积极进行运动休闲,有助于养成个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休闲性的创新意识,并将休闲运动作为人力资本投资的形式,以鼓励社会网络支持运动休闲,有利于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发展:回归生活本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科学发展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在破解发展的理论难题中,从元理论上确立正确的发展本体论前提具有首要的意义.人类社会的起源及其发展告诉我们,生活是人特有的现实的生命活动的展开和生命存在形式,是社会的本体.并将是社会的终极形态;社会是为了人的生命、生活活动的展开而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因此,社会以生活为本体,生活又以社会为场域和实现形式.基于生活本体是人类社会的自然形态和基本事实,我们要树立的社会观、发展观和认识感知世界的方式应是"生活本体论"的.马克思关于生活本体论的重要思想为社会发展研究设定了生命和生活、生活和社会、生活和生产、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四大理论关系.依据生活本体论,我们可以把发展的本质内涵界定为在不断增进社会生产的基础上以社会的方式提升人的生活状态和生活文明的过程.以生活本体论界定发展的本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建构功能在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发展要用人民的生活福祉状态来衡量.而不能用GDP来定义;作为科学发展观核心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但基点是以"每个人"的个体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生活本体论的科学发展.要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特质出发,按照"美的规律"和"需要上升规律"实现社会生产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从生活本体论的角度看发展,会看到在具体而细微、无比丰富的生活活动之中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发展动力,这种动力就是"生活力";由科学发展的本质内涵决定,为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生活状态,必要条件就是充分发挥生活方式作为"软件系统"的资源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休闲方式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着世纪钟声的敲响 ,20世纪渐行渐远地消失在历史深处。过去的百年 ,中国社会从晚清时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历经种种曲折磨难才走进现在的改革开放新社会。其间 ,社会变迁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在变迁的过程中 ,人们的休闲方式同样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时下 ,休闲成了人们谈论的时髦话题 ,大众传媒和商业广告频频使用“休闲”这个词 ,鼓励并刺激人们休闲。然而 ,休闲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人们的生活?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休闲 ,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方式是不同的个人、群体或全体社会成员在一…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作为新式知识分子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高校教师群体,其休闲文化展现出诸多特点:休闲生活悠然自得,休闲方式中西交融;休闲品味高雅,休闲时间自由;休闲活动中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精英意识;休闲过程实现了人际关系网络的巩固或重新建构。这些休闲文化特征具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其形成原因,有民国社会各种制度的影响,也有文化资本和职业惯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翔 《社科纵横》2015,(1):43-45
休闲是社会富裕程度评价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人们共同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视休闲,人们的休闲时间也明显增多,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开始发展休闲经济,目前休闲消费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但是目前中国大多数人对休闲经济的认识并不全面,为了进一步推动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介绍了发展中国休闲经济的必要性,结合当前休闲经济发展现状探讨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特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何一种关于社会发展的观念,其背后都蕴藏着一定的伦理思想,都以某种伦理思想作为其价值依据和精神支撑,科学发展观也不例外。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解读与分析,探讨其蕴含的生态伦理意蕴和生态伦理价值。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伦理意蕴体现在:以人的生态利益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内涵、和谐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要求、生态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本质。其生态伦理价值表现为:在政治层面意味着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党和政府必须加强生态执政;在经济层面要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在社会生活层面表现为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优化人居环境;在文化层面体现为树立和谐友好的生态伦理价值观念,走生态文明之路。这些都从新的视角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意义,为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提供伦理指导。  相似文献   

7.
林雁 《阅江学刊》2010,(2):128-136
社会进步赋予公众更多的休闲时间,也赋予休闲更多的知识内涵,进步的社会观念推动公众选择高雅的休闲,因此,休闲活动的知识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与其他知识活动都趋向休闲化,提供知识服务的公共场所,也越来越休闲化,而且必定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社会里能够做到真正休闲化,因此,知识活动的休闲化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全社会成员都享有高度的自由,都能全面发展,并处于高度和谐的社会关系中,这需要通过知识休闲去实现。知识休闲必将成为全社会都享有的生活形态,知识休闲的社会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探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倡导合理的生活、消费方式的内在联系、意义和重要性,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认为转变生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变、执政党的先进性和国家的未来。文章首先论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的转变及其四个显著特点。其次分析了在全社会倡导合理生活、消费方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提出应倡导能够确保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中国特色小康式生活方式,以及相对理性的消费观念和适度的消费方式;这样做能在五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倡导合理生活和消费方式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陈玉霞 《学术交流》2002,46(3):99-101
休闲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不同的历史时期它的内涵和表现方式是不一样的。信息技术使人的智力和体力获得了全方位解放的同时 ,也把人的休闲推到一个新境界。但信息技术的作用是双重的 ,它在促进休闲得以发展的同时 ,也带来了休闲的异化。提高主体各方面的能力 ,以克服信息技术对休闲的消极影响 ,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这涉及到自爱、友爱,营造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亚里士多德的共同生活理想样式。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人需要自爱也需要友爱,德性人的自爱是对自身灵魂当中高贵部分的实现活动的爱,本真意义上的友爱是德性人之间的出于德性的友爱。德性人之间的共同生活是通过友爱的方式来维系的,而德性人之间的友爱也需要共同生活来实现和完善,对自身德性的爱和对朋友德性的爱是从自爱走向友爱的关节点,友爱的共同生活是一个完善的共同体中的德性人的理想生活样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质上也是先进社会科学理论的一种具体推广和转化形式。要全面高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充分认识和发挥社会科学的重大作用:社会科学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实现协调发展的理论支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主导;同时还需要依据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要求大力推进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科学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科纵横》2015,(2):44-48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在人们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休闲生活的质量已经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据有关调查显示,人们的休闲生活并没有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本文从目前休闲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到底什么样的休闲才是科学休闲,科学休闲生活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提出高品质的休闲生活是讲道德的休闲生活,并提出实现科学休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论休闲、休闲经济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志宏 《学术交流》2007,(1):136-139
在人生过程中,休闲与劳动具有同样的价值。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休闲水平,不仅表现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且也代表着这个国家和社会对人的生命活动的目的和终极关怀的认识程度。伴随着人们休闲时间的增多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休闲经济应运而生并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中,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目标之一的休闲和以人文关怀为特征的休闲经济是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发展的润滑剂、文化发展的动力源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提升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一、生活方式及其发展规律为了获得对生活方式的正确理解,我们有必要揭示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关系。因为生活方式及其发展规律蕴含在这三者的关系之中。生存方式是生物的存在方式。生物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与周围环境进行的不断输入和输出所凭借的条件和采取的形式就被一般地称为生存方式。而人类由猿发展而来的过程,也是生存方式的长期演化过程。由猿的需要变为最初人的需要和猿的能力进化为最初人的能力,人类具有了这样独特的生存方式:劳动作为独立的谋求生活资料的手段而与直接满足需要的过程这两者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日益明显地区分开来了,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进行输入和输出的全部过程被分为生产和生活两部分,于是这两部分各自所凭借的条件及采取的形式也就独立开来了:一个是生产方式,一个是生活方式,从这种意义上说,生活方式就是指人们直接地满足需要的活动所凭借的条件和采取的形式(包括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生活方式的价值标准研究的意义价值标准是生活方式的构成要素,是人们选择生活方式的前提。生活方式作为人们生活的基本模式,反映了个人、社会集团以及整个社会在一定的价值标准支配下,消费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特征。诚然,决定人们生活方式基本特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生产力发展的一定水平决定了人们进行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物质条件的水平,从而决定了人们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然而,生活方式并不等于物质生活水平。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人们对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是经过一番选择的。也  相似文献   

16.
雅皮士变了     
“雅皮士”一词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的原文为Yupies(TheY0ungUforProfesiohals)即都市中的年轻专业人员,被简泽为“雅皮士”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国的中青年白领。他们是美国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那一代人中的娇娇者,如今年龄大约在25-45岁之间。他们不仅有令人羡慕的学历、职业和社会地位,而且精力充沛、富于进取,是当今美国繁荣与发展的“助推器”,是政治与社会思潮的“晴雨表”。不仅如此,作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坚,他们的消费与休闲方式又是美国人生活模式的“导航仪”,它的取向、变化会影响一代乃至几代美国人的生…  相似文献   

17.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因此它也是影响人的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然环境的广大性和持久性表明,它不是造成个体生活方式差别的导因,它影响的对象主要是生活在一个广阔地域、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体、常常包容着许多民族。因此,我们可以用稳定的自然环境比较和解释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用环境的差别性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的差别性。由于环境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是通过人的心理结构进行的,因此,我们在探讨自然环境对生活方式影响的过程中,必须首先揭示自然环境对一个文化系统形成和稳定的巨大作用,然后才能说明文化系统的心理特点是如何影响社会生活方式的。中国文化是世界四个文明起源中唯一保存下来的文化系统,它年代之久远,资料之丰富,内容之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作》2011,(6):27-28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甫勤 《社会》2012,32(2):125-143
以往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对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型塑作用。本研究根据健康生活方式模型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数据,分析中国民众健康不平等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民众也存在明显的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健康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其影响机制可以描述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拥有和维护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生活方式又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王勇 《社会工作》2011,(11):27-28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着力点。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