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许国艳 《社科纵横》2012,(5):107-108,116
"严格指示词"是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中的一个关键概念,通过这个概念,克里普克在命名与必然性之间建立起了逻辑联系。通过仔细解读克里普克的文本,以及对克里普克严格指示词理论与摹状词理论间区别的分析,本文对"严格指示词"这个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在这本书里,德利克·波尔顿对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历史意义作了评价。他认为,维特根斯坦哲学是对西方思想的一次彻底清算,而且得到成功。波尔顿的主要观点是:《实证逻辑哲学》一书是现代哲学最完善的一个体系。波尔顿还认为,维特根斯坦在他的后期哲学著作中渐渐抛弃了自己的《实证逻辑哲学》一书的基本原理。他本人对该书的评语是:这本书说明了为什么要放弃现代哲学的那些预先假定的前提。维特根斯坦的后期哲学著作因此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逻辑与怀疑--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存之 《求是学刊》2004,31(5):46-51
“可说的东西”和“不可说的东西”是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的界限 ,逻辑与怀疑同构其中。实在论、遵从逻辑语法的语言记号、记号的指谓前提是构造《逻辑哲学论》的脚手架 ,但它们因对哲学与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而表达着《逻辑哲学论》的怀疑 ,《逻辑哲学论》所内涵的怀疑及对不可说的东西的承诺决定了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主题 ,从而成为维特根斯坦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姜海波 《求是学刊》2007,34(6):52-58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格外重视,在各种学术争论中对这个概念进行了责难和辩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沿袭着生产力概念的古典经济学用法。经过《神圣家族》、《评李斯特》等文本,马克思变革了生产力概念。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在恩格斯手写稿上的批注表明了生产力概念的哲学内涵,而且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5.
“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由来及其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杨耕1.“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为表达自己哲学的本质特征,以区别于其它一切形态的哲学所使用的概念。就其本质而言,“实践唯物主义”这一概念初步形成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神圣家族》和《关...  相似文献   

6.
季雨 《学术交流》2007,8(8):8-11
维特根斯坦作为哲学的语言学转向中的主要旗手,在其晚期的思想中,以"语言游戏"为核心概念,重构了一套迥异于早期"图像说"的语言哲学观。在抛弃对理想语言的最后的幻想后,维氏将日常语言作为人类语言最终的归所。这为其开创在逻辑实证主义之外的,另一条以哲学方式审视语言的进路提供了可能。以游戏面貌出现的语言,以其在生活中的种种用法设定并实现自身的意义。同时,语言以"家族类似"作为自我辩护的策略,消解了来自为语言本质进行声讨的种种诘难。而被类比为游戏的语言,也因为这个类似性的比较,在游戏规则的维度上被维特根斯坦给予了充分的考量。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哲学科学》杂志1990年第4期报道,为纪念维特根斯坦诞生100周年,1989年8月13—20日在奥地利基赫贝格召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奥地利维特根斯坦研究会主办。约有500多位各国哲学家参加。讨论会的题目是:“维特根斯坦:重新评价”,集中研究维特根斯坦学说的基本原则及其在20世纪哲学和文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虽然没有详尽的分析 ,但记忆的问题仍然是《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主题 ,因为只有通过对书中涉及记忆的几个经典案例的深入阐释 ,我们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他一些为人熟知的问题 (尤其是“私人语言”的问题 )和维特根斯坦对哲学的独特规定  相似文献   

9.
P.布特契瓦洛夫通过《伦理学中的怀疑论》一书加入到这样一批实践哲学家行列,他们试图开创第三条途径来替代20世纪实践哲学的两种主导研究方法——其一是把实践哲学置于经验科学的某一范型内(即“伦理学中的科学方法”),其二主张,实践哲学是彻头彻尾描述性的(或社会性的,辩证的,也即“伦理学中的新维特根斯坦方法”)(第9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不是被誉为康德以来最伟大的哲学家,就被蔑视为哲学的破坏者。普林斯顿大学考夫曼教授写道,“每一个伟大的哲学家都给哲学指出新的方向,但唯有维特根斯坦是两次做到了这一点”:作为逻辑学家和作为语言哲学家。美国哲学教授巴特莱第三(William Warren Bartley Ⅲ)在他发表他的维特根斯坦传记(德文版书名《维特根斯坦的一生》)后,引起了维特根斯坦门徒们的公愤。因为巴特莱将他们的老师的形象描写得有“失人的尊严”。因为巴特莱虽认为除了波佩尔之外,维特根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但也说他“不是一个很有独到见解的思想家”,说维特根斯坦是个同性恋爱者,“他喜欢放荡不羁的几乎无法控制的乱交”。1911年秋天,维特根斯坦认识了罗素  相似文献   

11.
<哲学研究>(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其写作和出版过程均颇为曲折.维特根斯坦电子版手稿全集及其与其他人的通信为这个过程的梳理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2.
评《天才与奇才:叔本华对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的影响》[美]R.麦克多诺张国洪译韦纳坚决主张“维特根斯坦的最初哲学是叔本华主义”(第10—11页)。虽然与叙本华的联系已被公认,但是“流行的倾向”(第9、17页)却忽视了这一点(韦纳从未提及在《荒诞监狱》第...  相似文献   

13.
论维特根斯坦的宗教哲学思想王志成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序言中指出,本书的目的是“为思维划定一条界限,或者不如说不是为思维,而是为思维的表述划定一条界限”①,通过划定界限就可以明白大量的哲学问题是建立在误解我们语言的逻辑之上的。因此本书的意义也就...  相似文献   

14.
章雪富 《浙江学刊》2003,1(1):71-76
英国的近代经验主义传统演变成现代实证主义之后 ,开始以一种貌似科学的态度寻求关于哲学的重新界定 ,试图清除哲学的形而上学幻想。然而 ,实证主义却把形而上学转换成了心理主义哲学。这就是说 ,在实证主义传统中 ,形而上学不是终结了 ,而是有了新的形式。后期维特根斯坦一反他早期的实证主义态度 ,既反驳罗素的物理主义的心理哲学 ,又深入地批评了休谟、马赫和他自己的早期心理哲学主张 ,即将“心理”本体论化、神秘主义化的倾向。心理哲学构成了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基本主题。从对心理主义哲学的批评中 ,我们还可以看到维特根斯坦与现象学的相互呼应关系。可以说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体现了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与欧洲大陆唯理主义传统的合流。  相似文献   

15.
<正>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的最重要的哲学方法。本文的题目并不暗示着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有着同一种哲学(事实上他们的哲学道路非常的不同)。但是,现象学方法如果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方法而不连系于某种具体的理论的话,它似乎恰好表明了历史上种种最重要的哲学的一种共同普遍性质,这就是,哲学最根本的工作是对观念系统(这些观念作为对全部现象的理解)的改革,这种改革集中表现为重新寻找哲学出发点,表现为对作为一切的基础的绝对无可置疑的原则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还原实质上总是现象学还原,或者说,现象学还原并不局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而是哲学还原的普遍形式。在本文中,我将分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的方法特征以及由此产生的哲学结构,还将论证维特根斯坦所寻找的哲学出发点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时也就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问:罗蒂教授,当您谈到分析哲学“超越并取消了”它自身时,所指是什么? 罗:我的意思是,它最终自己废弃了自己,分析哲学以逻辑、语言、分析真理和观念分析的种种概念起家,却反过来又批判它们。因而,它的种种分析的后果是将自己的理论工具分析殆尽。问:在您看来,维特根斯坦、奎因和塞  相似文献   

17.
史莉琴  肖发荣 《唐都学刊》2011,27(1):126-128
台湾学者陈政扬博士的大著《张载思想的哲学诠释》(以下简称《诠释》),围绕"气论"和"工夫"两个关键点,对张载思想做了全面而深刻的哲学诠释,这无疑是近年来张载思想研究的一部力作。《诠释》在台刊印,大陆并不多见,故有必要略作介绍,以期对当下的张载哲学研究能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苗民 《社科纵横》2011,26(1):79-81
作为一位成熟的诗歌评论家,严羽论诗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理论体系,有别于两宋时期很多诗话体制散漫、缺乏严密组织结构的特点。从诗禅思维的相似性角度来看,其诗论的核心概念"妙悟说"所阐释的思维过程既不同于传统的儒家积极入世的功利性思维模式,也不同于逻辑思维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哲学思考模式,而是一种来源于禅宗哲学的独有的否定性思维模式"负的方法"。作为诗人的严羽积极地通过诗歌创作来实践自己的理论,但由于自身的才力及所处时代的局限,其诗歌创作成就并不突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诗论家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康德和维特根斯坦思想相似性或亲和性逐渐成为西方学界关注的话题.最近出版的一些传记文献表明,维特根斯坦熟悉康德哲学,并深受影响.而就<纯粹理性批判>和<逻辑哲学论>而言,我们也能够聚焦于各自为知识分别划定的经验的界限和语言的界限、分别展开的理性批判和语言批判及其后果,来探讨两人思想的深层结构和伦理学旨归.他们都建立起存在论意义上的"逻辑",并借助这一工作确定了哲学批判的基本定位.  相似文献   

20.
周伟芬 《社科纵横》2011,26(5):123-125
在主张宇宙无限和宇宙有限的两大派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坚持宇宙无限论并为此进行了斗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通过批判杜林的宇宙有限的错误观点,确立了自己的宇宙无限论。中国哲学界所构筑的理论体系,如教科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坚持并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宇宙观。但是哲学界关于宇宙的个别提法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宇宙无限论。笔者指出并论证了"整个宇宙"、"一个宇宙"是悖论,同时吁请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们克服这一悖论,把马克思主义宇宙观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