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的民族风格在内容方面主要表现在作品所反映的民族的生活、题材和主题上,毛泽东诗词内容丰富,其形象体系显示了一定的民族特色,在创作时不知不觉地熔铸进了自己民族的心理素质、民族情感和民族趣味。内容决定形式,并产生自己的形式,民族的内容,必须以完美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毛泽东诗词在形式运用上也充分体现了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在情节安排与结构建筑上也显示出了一定的特点。毛泽东是人民的儿子,他对中国历史与现状有深入的把握,从青年起就长期致力于探索中国的道路,这是他的诗词作品具有民族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看待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问题上,毛泽东一向主张保护和发展的政策.在文学艺术上,毛泽东很强调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的特殊性.对历史题材的少数民族文艺,毛泽东始终是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的.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同志说:“艺术的基本原理有其共同性,但表现形式要多样化,要有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一棵树的叶子,看上去是大体相同的,但仔细一看,每片叶子都有不同。有共性,也有个性,有相同的方面,也有相异的方面。这是自然法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法则。”“民族形式可以掺杂一些外国东西。”“半瓶醋是不行的,要使两个半  相似文献   

4.
文艺的民族化群众化是我国当前创作和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迫切任务之一。毛泽东同志早在四十年代初就明确指出:“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毛泽东论文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23页)这就告诉我们:“为工农兵服务的社会主义文艺不仅必须具有革命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必须具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民族形式”。 文艺要群众化,就首先必须民族化,具有民族形式。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新民主主义论》)中国文化必须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这是毛主席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包括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指出的方向.鲁迅也认为,“很可见中国的特色”的文艺作品,“是好的”.(《鲁迅书信集》·《致何白涛》)姚雪垠同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正是这样一部深具民族风格的优秀巨著.作者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本民族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无产阶级文艺的一面光辉旗帜。以《讲话》为标志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对无产阶级文艺的发展起了重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为大家所熟悉的一个重要內容是强调“民族形式问题”蠖舅?“中国文化应有自己的形式,这就是民族形式。”①他还说:“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  相似文献   

7.
民族形式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资源,从马克思、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到中国哲学思想,都对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推动民族形式概念产生的核心动力,则是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双重需要:一方面,以国民党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僵化,难以回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的民族主义转向,呼吁建立自己的民族主义理论。两者结合构成了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形成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8.
在探讨文学的借鉴,创新时,不可能不涉及到尊重并继承发扬民族传统的问题。何谓“民族传统”,毛泽东同志曾把它表述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民族不同,民族的性格以及表现这种性格的方法和风格自然也就各不相同。“民族传统”,首先是指内容,即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性格,包括心理,感情和道德伦理观念。这些东西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文学作品努力表现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且也是使该民族文学以独特风姿屹立于世界文苑的一个重要前提。此外,还有一个民族形式的问题。民族形式一般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9.
漫谈《李自成》的民族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作品有没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检验作家的社会生活根基和民族文化素养是否厚实的一杆可靠的标尺。从宏观的方面说,它说明着一个时代的文学究竟是否成熟;从具体创作说,它决定着作品能否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气质,能否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见。但对于这样一个文学上带点根本性的问题,在一个时期里,我们有些同志却理解得相当表面。他们总喜欢把文学的民族特点,归结为所谓“民族形式”,好象“社会主义的内容,民族的形式”这  相似文献   

10.
文学的民族风格问题,是关系到各民族文学的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地总结和阐明民族文学的风格特征,对于正确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积极发展文艺创作,活跃文艺批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国各民族的文学,都有各自不同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语言、风俗习惯以及地理环境的不同,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的特点。斯大林说,每一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  相似文献   

11.
“饮食文化”,在我国悠久的民族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文化总是有一个民族形式、民族风格问题。作为中国的“饮食文化”,之所以有它独特的形式和风格,是与我国特有的历史演进过程和文化传统联系在一起的。 人们共知,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是历史的教科书。所以,我国著名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华民族有优秀的文化传统,希望所有的文艺工作者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深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和实际生活中去,反映伟大时代的风貌,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振奋人心的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邓小平同志关于文艺问题的论述为指导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注重民族形式、民族风格,同时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向人民群众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江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建设的新文化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这是毛泽东同志生前早就提出的文化建设的方针。遵循这一方针,实现我国诗歌的民族化,就要在具有社会主义的内容的同时,也解决民族形式的问题。那么,究竟是什么构成诗歌的民族形式?本文试从两个方面来探索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考察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发起过程可知,它是延安文化界有领导、有计划开展的一场全国性文艺运动。“利用旧形式”活动是这一运动开展的基础,毛泽东的“民族形式”命题是这一运动的理论依据。文艺“民族形式”运动的最终目的在于建立新的民族国家的新文化,其最大意义在于一条新的文艺道路和方向的重新选择与确立———既是民族的,又是现代的。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纲领。本文简要评述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所阐述的文化思想,并着重探讨了毛泽东的下述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变革中国社会;中国文化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与民族传统;以及建立民族形式的科学民主新文化。本文的目的在于寻觅毛泽东文化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变革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1956年在《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中具体论述了艺术要有民族风格与民族形式,强调中国的东西有自己的规律,并通过艺术表现形式和革命表现形式的讨论,在哲学高度上重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系列关于“中国化”基本原则的重要论断,内蕴普遍原理与民族形式(共性与个性)、中国化与国际化、传统性与现代化等多对哲学辩证关系,对于新时代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的表现形式,各国应有所不同;其二,中西文化要从两个“半瓶醋”“有机结合”为“一瓶醋”;其三,批判性吸收和借鉴西方“织帽子”的方法来织好“中国帽子”。  相似文献   

17.
民族问题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创造性地研究和处理中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马列主义民族问题理论──毛泽东民族问题思想.深入研究毛泽东民族问题思想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一、毛泽东民族问题思想对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贡献。就理论渊源而言,毛泽东民族问题思想直接继承了马列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但作为有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提出了“把国际主义的内容和民族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建立“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思想.毛泽东提出这个思想的着眼点虽然是在政治方面,即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和带有中国的特性,但这个思想的提出也为中国现代当代文艺的顺利发展开辟了通道.在后来的有关论述中,毛泽东不断扩充、完善、发展了这一思想.1940年,他阐明了“民族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建树了流芳百世的丰功伟绩,创立了光芒四射的理论体系。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面形成的民族观,就是这个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民族观,就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是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古今中外,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社会经历和政治观点不同,对民族亦有各种各样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观点,这是不足为奇的。毛泽东同志的民族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由多民族结合而成的国家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20.
文艺的民族化问题,在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占有重要位置。早在本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我国文学界就有关于文艺之众化和“旧瓶装新酒”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毛泽东的论断和见解使得这一论争获得第一次的解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文艺的民族化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深化民族化的认识至关重要,使中国文学界关于民族化的讨论获得又一次的解决。毛泽东关于文艺民族化的论断和见解,已成为党和国家文艺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仍然是我们处理古今中外文艺关系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写下了许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性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理论著作和文艺作品。他在民族化上为我们树立丁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