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建安 《日本学刊》2006,8(4):87-98
本文重点研究了实行浮动汇率制后日本在被动地调整外汇制度及汇率政策过程中美日两国的博弈,分析了美日贸易摩擦这一贸易领域的问题是如何被扩展到日本的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宏观政策及经济体制等领域的;日本为了避免日元短期内大幅度升值,是如何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调整外汇制度和汇率政策及实施一系列经济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市场战争的基本态势国际市场战争的基本态势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垄断地位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新兴的一批资本主义国家正以进攻态势扩展市场范围并向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市场进逼;发展中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为不断使国内市场民族化迅速向国际市场迈进;社会主义国家对内发展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正以勇敢的姿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竞争。一个分割原有市场体系,改变不等价交换的国际市场战争正在剧烈的展开。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力图巩固原有的市场垄断地位或优势地位,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反对新兴资本主义国家对国内市场的占领,并采取地区经济贸易集团,实行地区市场的垄断来加以对抗,由于地区集团化的趋势,导致地区集团市场的发展和地区集团市场间竞争的激化,这些集团实行对内开放,对外封锁。  相似文献   

3.
政府经济学是外国经济学说的一个分支。关于西方政府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及演变规律的考察,对于建立和发展中国政府经济学,可供借鉴和参考。一西方政府经济学兴衰嬗变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演变以及西方两大经济思潮即政府干预论和自由经营论的兴衰交替息息相关的。西方政府经济学的萌芽可上溯到存在于15—18世纪的西欧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的意识形态,重商主义者认识到:政府的保护、垄断和管制是促成贸易发展以及粉碎阻挡市场扩张的封建羁绊的主要条件,政府应在促进贸易和手工业发展方面起积极作用。封建王权同商业资本为了各自的目的和利益而结成了奇异的神圣同盟;西欧  相似文献   

4.
国际分工理论与日本贸易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3,2(2):1-7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日本是唯一的成功地由后发展经济转变为工业化经济的非西方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发展战略及贸易模式选择上 ,日本并没有拘泥于西方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而是在战后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局面下 ,形成了具有超前性的独特的工业化发展及贸易模式。解释日本战后初期贸易模式选择的一系列动因 ,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一、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在西方 ,最早明确提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 ,是 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他说 :…  相似文献   

5.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日本政治学界的后起之秀、东北大学法学部教授大嶽秀夫,于去年2月发表了一本新著《阿登纳与吉田茂》(中央公论社出版),并获1986年第二届综合研究开发机构(NIRA)政策研究东畑纪念奖。 这本书通过对日(西)德两国战后保守政治的奠基人吉田茂和阿登纳的政治思想以及他们执政时期政策主张的比较研究,阐述了两国保守政治重建的过程及其特点。作者认为,阿登纳和吉田茂都及时改变了战后一段时期里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建立了“自由经济体制”,这对尔后两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起了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新才  梅兰 《社科纵横》2012,27(12):38-41
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借助于WTO和上海合作组织两个平台,双方在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上有着广阔的前景.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对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贸易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人口数的变化对两国贸易额的影响不大,但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数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贸易额;两国的GDP对贸易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但是制度因素对贸易额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吉两国必须在充分发挥多重优势,改变贸易结构,构建机能性贸易体制方面做出努力,以促进中吉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形态,是一种仅有的历史形态,在这种社会中经济是独立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的作用要受经济"规律"的支配.这种规律的产生,既是由于资本竞争的相互作用,也是由于资本家与雇佣劳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存在、也不需要总的指导方针:只要资本家最大限度地牟取利润,并利用这些利润扩大资本,这个制度就会自行运转.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经济独立于国家之外,国家作为基本的产权制的保证人和竞争原则的实行者必然要参  相似文献   

9.
赵伟  贾玉平 《浙江学刊》2003,(1):160-165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就1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如下看法(1)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2)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就其实质来说,是使工业企业的生产关系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种变革。这种变革,涉及工业企业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各个方面的经济关系,以及整个经济体制的问题。这种变革的广度和深度,是同整个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的其他方面的改革休戚相关的。工业经济责任制的实行,要以经济体制的一定程度的改革为前提;而实行经济责任制中所采取的措施,又要有利于将来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在全面改革尚未进行之际,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也要适应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要求,作必要而可能的改革。这两者之间相互适应、相互配合的过程,就是经济机体的各种机能同步运动的过程。只有当工业经济责任制的推行和其他方面的经济改革同步而行的时候,经济责任制才能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数据是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硬实力方面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和国家战略实力,在软实力方面影响国际规则和秩序,从而对国际政治产生影响。跨境数据流动的国际规则已经成为中美竞争的焦点之一,两国都希望在国际上拓展本国政策的影响范围。本文通过归纳演绎的方法,着重梳理了两国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演进历程和特征,认为中美两国对国家安全和商业利益的不同侧重、数据本地化措施背后的数据主权原则与数据自由流动政策背后的数字霸权是中美两国跨境数据流动政策的主要分歧。这种分歧是两国各自数字实力、认知理念和地缘政治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美国放弃霸权之前,中美在此议题上的竞争只会加剧。因此中国要在国内加强科技和产业体系建设,完善跨境数据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在国际上培育国际动员能力,推动建设数字空间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朱伟东 《唐都学刊》2009,25(5):94-96
美国的独立是北美殖民地重商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母国的经济产生了威胁,由此导致了七年战争后英国对殖民地经济与政治政策的转变,而这一转变又直接导致殖民地上层人士对英国的不满,而英国政府政策的失误则直接导致了北美殖民地与母国的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13.
李新宽 《学习与探索》2007,2(6):232-236
亚当.斯密拥护贸易自由,反对重商主义,似乎已成为学界常识。但通过对亚当.斯密著作的文本分析,结合当时英国发展的历史史实,可以确认亚当.斯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重商主义的信徒,自由贸易也并非由亚当.斯密首倡,而是重商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亚当.斯密的思想是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基础上对重商主义思想的扬弃,两者属于同一个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4.
试论古希腊的重商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古希腊的重商主义贺加祥一、重商主义的产生古希腊的重商主义是在殖民扩张和航海贸易的基础上产生的。在荷马时代,希腊主要经济活动是农业和畜牧业。财富几乎全由耕种田地、经营葡萄园和菜园,以及开拓牧场而获得。至于工业,仅供应居民必需和奢侈品的需求。与粮食、...  相似文献   

15.
论全球化与美国霸权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全球化的两层含义和霸权的三个组成部分出发 ,指出 :全球化造成了世界各部分的相互依存 ,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和国家在其中的角色 ,并且形成了全球社会资本的霸权 ,从多个方面对美国霸权构成了挑战 ;同时 ,美国大力推动世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全球化战略也对其霸权产生了双重影响、加深了它的困境。文章最后认为 :全球化的未来发展需要国际机制发挥更大作用 ,要求美国接受霸权衰落的事实、充当稳定的国际合作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中日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中日之间的产业内分工日益深化,两国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竞争力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中日在经济发展水平、贸易结构、市场开放等方面存在差异,而且中国的部分产业还处于相对劣势,在对日竞争中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今后,随着贸易自由化和中日产业内分工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在扩大市场开放的同时,需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增强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标准,从而提升中国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及韩国与中国之间工业合作和技术合作的某些战略 ,而这些战略对于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互利的。它们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 (贸易、投资以及技术贸易 ) ,而且可以对贸易摩擦的缓解作出贡献。自中韩两国 1 992年 8月 2 4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 ,在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平衡过程中 ,这种贸易摩擦与累进赤字(accumulateddeficit)是紧密相连的。在 1 992~ 2 0 0 1年期间 ,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到 2 4 % ,较之于其总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 ( 7.8% ) ,这一数字竟高出三倍之多。另一方面 ,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 1 5 % ,…  相似文献   

18.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研究重点在于把资本主义作为社会经济制度来加以批判分析,研究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井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为它辩护的伪装。马克思主义者比后来研究不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理论家,更早揭示了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现象,并全面地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韩两国建交30年以来,双边经贸合作实现了快速发展,合作模式由传统贸易为主导,逐渐转变为以技术贸易为主导的新模式,当前已经处于重视技术贸易的阶段。半导体产业是当今世界代表性的战略性产业,中韩两国在该产业领域经历了由加工贸易合作逐渐转变为国际竞争的角色变迁,并带来了良性的正外部性循环。在全球半导体产业迅猛发展的形势下,中韩两国需要加强全球供应链合作,在各方面的商品和技术贸易领域实现互补性合作,加强上游领域的研发创新合作,进而提高高附加值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和指导,通过对旧中国和美国的货币制度的比较,来分析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关系。从货币制度发展的历史来看,先进的货币制度是与先进社会生产方式相联系的。首先进入资本主义阶段的西方国家率先开始实行先进的货币制度,而社会发展处于落后地位的国家或地区,其货币制度也是落后的。作者认为,中美两国的历史发展进程的差异,为我们比较分析两国的货币制度在方法论上创造了条件,在美国从殖民地转变为金元帝国和在中国从封建帝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程中,两国的货币制度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由此可以为我们深入研究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关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