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楼梦》诗词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的诗词表现出人物的个性,成为小说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红楼梦》诗词在表现艺术上着重于写实,与小说中散文描写的曲折隐晦的虚笔相交映,在诗歌写实的艺术上,小说吸取了前人的大量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2.
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我国古典小说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风格:以形传神,透过人物自身的言行,绘声绘色地刻划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梦》当然也不例外。曹雪芹这位以《红楼梦》而举世闻名的艺术大师,不仅继承了这一塑造人物形象最重要、最成功的艺术手段,而且发展了它,将其推进到最丰富、最完美的艺术境地,使之放射出更璀灿、更绚丽的艺术光彩。本文所要着重探索的,就是《红楼梦》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对丰富发展我国古典小说的艺术传统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以及所达到的搜神夺魄、烟波无限的艺术造诣。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塑造人物群像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甚为普遍。以《金瓶梅》中的妻妾、《儒林外史》中的腐儒以及《红楼梦》中的群芳 (尤为女仆 )为例 ,从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等几方面分析明清小说作品中人物群像的塑造方法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 ,红学家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的各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和总结。鲁迅先生是对《红楼梦》思想艺术作出准确评价的第一人。《红楼梦》在悲剧结局、爱情模式、语言运用、塑造人物和叙述方式等方面的突破 ,充分表现了它在艺术上的独创性。《红楼梦》的艺术风格、高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成就、独特的艺术结构和美学研究吸引了众多学者研究的目光。  相似文献   

5.
哈斯宝在《新译〈红楼梦〉》中提出了一套较为体系化的人物塑造理论。贾宝玉作为《红楼梦》的男性主要人物及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叙事主线人物,其形象对整部作品的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新译〈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形象集中而鲜明地体现了叙事主线人物的个性特征,哈斯宝给我们解构了一个极其结构性的贾宝玉。因此,对哈斯宝《新译〈红楼梦〉》评点中的贾宝玉形象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所蕴含的丰富的艺术见解。  相似文献   

6.
情理主要兼指性格逻辑与生活逻辑,它是明清小说批评的重要范畴之一。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发现,其人物形象之所以生动、逼真,在于作者曹雪芹在人物塑造上尽情着理,在人物肖像描写、人物言行描写、人物性格刻画三个方面恰当地把握了情理分寸,故塑造了合乎情理、真实可信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红楼梦》艺术形象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者们对于曹雪芹的典型观、人物形象所取得的总体成就、人物形象多姿多彩的“特性”及各种特殊类型典型的塑造,如“第三者”、“过场人物”、“陪衬人物”、“严父”、“慈母”及“僧尼”等都有研究。同时,对于曹雪芹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如肖像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各种艺术手法技巧也进行了研究。甚至有人研究了绘画、戏曲、诗词和医药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这为我们正确理解《红楼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在故事情节的布局、人物关系的配置以及回目句法的创制等方面巧妙地运用了对称艺术手法,使《红楼梦》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从内容到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红楼评梦》是清代诸联一部重要的红学著作,这部著作集中体现了诸联的红学思想。此书不仅对曹雪芹的才学和《红楼梦》的成就评价颇高,而且对《红楼梦》的思想意义、悲剧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艺术方法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同时还探讨了《红楼梦》对前代作品的继承与创新,其中有很多观点对于当今红学的健康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作者代拟小说人物的诗歌创作,根据不同人物的特点量体裁衣,凸显个性;同时,借助诗歌的言志缘情作用,揭示主要人物的情感、心理,展现本真。而作者又以叙述者身份所写的诗词,从他者的角度对人物或赞或讽,揭示性情与命运,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丰满。作者正是借用诗词直接或间接地塑造人物,增强了小说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红学观点和思想集中体现在《红楼梦魇》之中,这部著作集中考辨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旨在申明其《红楼梦》"是创作不是自传"的红学主张。这一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值得肯定的,即"洗出《红楼梦》的本来面目",彰显《红楼梦》真实的艺术魅力。《红楼梦魇》是对俞平伯文学考证路向的承继,因其更加地贴近《红楼梦》,所以显得多姿多彩。当然,这种"贴近"究竟多大程度上印证了曹雪芹创作时的真实想法,却难以证实。因为"看不懂"的缘故,学者对《红楼梦魇》的批评并不多,其中周汝昌的批评最具个性。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不仅于自然景观而且就人物形象都凸显出"红"的意象特征,表现出曹雪芹明显的爱"红"情结.仅就对<红楼梦>中"红"的服饰特征描写及其内在情性表达,探求<红楼梦>中"红"的情性复合意味,以为<红楼梦>开掘出新的文化精神意蕴.  相似文献   

14.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的"红楼"诗词,这些诗词中的"红楼"意象内涵丰富,尤其"红楼"意象中鲜明而浓郁的悲情美与<红楼梦>凄迷的悲情意境有密切联系.可以说,曹雪芹是以个人的生命体验"介入"到了唐诗宋词的解读,自觉地将唐诗宋词中"红楼"意象所涵括的各种意态情志融入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这更有助于形成<红楼梦>诗化的意境与风格.  相似文献   

15.
早期题咏派作品涉及的红学文献及相关资料的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题咏派是以韵文形式对《红楼梦》进行聚焦透视的一个早期流派,限于篇幅,很多作品自然难以对《红楼梦》评价面面俱到,然而却能紧紧扣住原著艺术形象去纵笔抒怀,其视野的相对开阔,确也多元地拓展了《红楼梦》的诠释维度;但迄今为止,红学史家们对这一派研究的却最为薄弱。本文从早期题咏派作品涉及的《红楼梦》作者、版本、佚稿等方面红学文献的辨析这一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希凡新时期的《红楼梦》研究,不仅体现在他时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那些基本观点的进一步阐发,更体现在他对《红楼梦》艺术世界和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较为深入而系统的评论,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红楼梦艺术论》与《传神文笔足千秋·红楼梦人物论》。李希凡力图于坚守以往成说的基础上有新的拓展,并在艺境探微和人物论方面取得新的创获。  相似文献   

17.
《京华烟云》作为我国20世纪初的一部优秀小说,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初中国的历史,其成就虽不及《红楼梦》,但堪称是家族叙事小说中的杰作。《京华烟云》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叙事手法、语言表达及所传达出的悲剧意蕴等方面对《红楼梦》都有所借鉴并在主题上有所深化。因此,关于《京华烟云》对《红楼梦》借鉴与继承的研究,其意义不仅涉及小说影响史研究范畴,更对文学创作及艺术风格研究具有极大借鉴意义,其中蕴含很多值得挖掘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周汝昌从文本研究角度立论的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小讲》、《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红楼艺术的魅力》(《红楼艺术》增订版)、《红楼夺目红》、《红楼十二层》、《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等,较为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周汝昌的红学批评观点和思想是建立在"写实自传说"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红楼梦》思想与艺术具有中华文化的特殊性。尤其他的"还‘红学’以学"的倡言,曾引起广泛的学术争鸣,这一学术争鸣的深入展开无疑有助于推动《红楼梦》研究的深化和红学的发展。时至今日,"周汝昌专人研究"已然成为红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引起红学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红楼梦》的思想“核心”和“精华”,是曹雪芹认识和批判封建社会的重要思想武器。作者自觉不自觉地用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描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贵族内外尖锐而复杂的重重矛盾,是其必然没落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命运。《红楼梦》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盛世危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红楼梦》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和谐统一的“融合剂”,具有一定的完整性、系统性、明确性和鲜明性。借助佛老的“语言外壳”是《红楼梦》中的辩证法思想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