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利用最新发展的贝叶斯VAR模型(BVAR)实证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和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互动关系,检验了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环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全球经济发展状况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影响因素,且对中国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累积效应,总体影响较大;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远远大于全球经济发展时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对全球发展的冲击的长期累积效应较少.  相似文献   

2.
陈相成  汪彩玲 《统计研究》2011,28(6):109-110
一、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可信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被世人誉为"增长奇迹"。一些学者依此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做出了非常乐观的预测。与这种乐观相反的还有一些来自民间的质疑之声,质疑的根据主要是"数字造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经济中引人注目的现象。中国整体经济水平高速增长,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长沙市经济发展水平大致与中国平均发展水平相当,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要使长沙市经济增长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必须找到长沙市经济增长的原因所  相似文献   

4.
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建国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更是举世瞩目,中国经济现已步入快速稳定发展的上升通道。但是,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长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尤其突出的问题就是经济增长质量问题。在此,笔者就经济增长稳定性、协调性、持续性和增长潜能四个方面作一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第一劳动力大国。低劳动力成本的“中国制造”走向全球,成为一张世界级的中国名片。劳动力资源丰富和成本优势,使我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近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恰好造成了目前适龄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老少抚养负担较轻的“人口红利”时期,造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所谓“人口红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农村人口转移"刘易斯拐点"接近及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已成为影响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黑龙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在结合自身省情特点和发展目标情况下,高起点规划,积极地推进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在农民工就业、返乡再就业及劳动权益保护、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本文在深入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因果和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黑龙江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目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股市每一轮牛市的开始都是与经济发展相对应,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并与经济增长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从整体上来说,中国经济仍然处于高增长阶段,中国股市仍然是处于整体上升阶段。企业IPO状况与股市的发展戚戚相关,直接受经济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个现象,即"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失业率".失业人口的增长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能够同步进行,是解决我国高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绩效良好,"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约束性指标全部达标,大部分预期性指标达标,GDP总量、全员劳动生产率、户籍人口城市化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等与目标值存在较小差距,而R&D强度与目标值差距较大。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由5个维度、15个分项、49个基础指标构成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测度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中国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提升,创新、协调、开放发展指数显著增长,绿色、共享发展指数增长相对缓慢。进入"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目标转变、高质量发展引领、新科技革命驱动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机遇,但国际环境不稳定、国内阶段性矛盾积累、自然生态因素冲击也将形成挑战。"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开发经济增长潜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发展新经济。新格局的形成路径在于构建新的动力体系、构建新型消费体系、提升产业链体系、完善数字经济体系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史志乐 《统计与决策》2016,(13):113-116
文章基于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市的数据分析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的发展问题.中国经济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已转向中高速增长,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对经济增长的确具有拉动作用,但是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优势并没有得到发挥.通过各省市和地区的分析发现,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地域特征充分利用资本、劳动两大要素,并积极配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目的在于两个方面 ,即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增长以及转变银行经营机制。从长远看 ,增加消费需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如果消费总额中消费信贷的比例占到 10 % ,就能拉动经济增长 4个百分点。消费信贷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也有利于银行资产结构和效益的改善 ,分散和降低金融风险。同时 ,发展消费信贷还有助于促进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我国发展个人消费信贷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中国目前正处于消费的转型期 ,一般的日常消费品已基本满足 ,消费正逐渐向更高价值的商品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脱钩""复钩"轨迹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脱钩"理论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质消耗总量在经济发展之初随经济总量的增长而一同增长,但是会在以后某个特定的阶段出现反向变化,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物质消耗下降的变动现象.文章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过程,分析经济发展与我国能源消耗和环境压力的变动关系,观察其是否存在"脱钩"与"复钩"现象,针对我国"复钩"态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凌亢  王浣尘  刘涛 《统计研究》2001,18(10):46-50
 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重心和区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其内在逻辑在于城市发展会通过积聚和辐射效应,规模经济效益为经济发展服务。城市中不断出现的工业区、加工厂、铁路、公路、机场、服务中心,集中了越来越多的经济机会和劳动岗位。然而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目前中国城市大气污染已十分严重,燃煤、化工尾气的污染使全国500多城市环境大多不符合国家一级标准。废物排放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全国三分之一的城市出现了垃圾围城现象;再加上城市环境噪音污染,使城市经济发展已有悖于人类物质产品丰富、文明、进步的初衷。因此对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进行统计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詹锋 《江苏统计》2002,(8):22-23
本文应用经济计量模型 ,以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为例 ,在传统的资本因素和劳动因素的基础上 ,增加了制度因素和产业结构因素来考察中国经济增长 ,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低为7.5%,是1999年以来的最低增速,甚至低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2009年增速(8.9%)。这引来了各界媒体纷纷猜想,是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还是仅在目前国际经济大背景下的暂时性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是不是要走向停滞?今后的发展主要依靠什么支撑因素?我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化及其增长效益的测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07,24(11):8-14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持续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源泉。本文通过对Feder非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拓展,建立了一个可同时测度经济结构变化的增长效益和投资数量及其效率的增长效益的非均衡计量经济模型。模型的分析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经济结构变动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推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动力。模型的分析也表明,投资建设中的浪费和资本使用效率的低下,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关注GDP的增长,更应该关注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积累。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资本、劳动、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不同的关系,从而使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的价值。有价值的经济增长才能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对资本、劳动、技术等生产要素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可以了解经济增长的实质和特征,发现经济增长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格局与面临的重要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导产业及产业群的发展与转换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几个时期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有相应的一组主导产业的带动,几经波动到2006年初经济增长在新水平上达到了相对均衡。但2007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建立、有效控制资产泡沫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化解要素涨价的压力;通过构建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市场机制解决资源的高消耗和环境破坏问题;要汲取国际上先行者的经验教训,利用好后发优势,比较平稳地渡过资本化进程中最不稳定的时期,以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经济增长贡献因素的考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是资本、劳动、技术与体制诸生产要素共振耦合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9.6%的速度增长,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已成为国内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讨论的热点。纵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过程,资本、劳动、技术和制度曾分别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投入要素只有资本和劳动;新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形式反映出来的边干边学与知识外溢、人力资本积累及知识资本等因素能够内生于经济系统;而新制度经济学家将制度变迁、制度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众多学者也对我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平稳,增长,何者更重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Lucas(1987)的理论模型,本文探讨了改革前后中国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福利成本,结果发现:改革前的经济波动不是很重要;但从改革后或整个样本区间看,在合意的参数情况下,中国经济额外增长1%的福利收益要小于消除经济波动的福利成本。这意味着宏观经济波动对中国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应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应关注保持经济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