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西方文化传播对中国的文化观念变异之影响入手,认为利玛窦等传教士带来的舆图及图志挑战了中国自古有之的世界秩序观念,探寻其对近代中国“国家”、“民族”观念形成的作用。文章认为它对于改变国人对世界本身及中国在世界中所处地位(即“中国的世界秩序”)的认识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并借由鸦片战争所引起的危机意识,促使国人在改变“世界秩序”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探索国家新改制的途径,传统的皇朝权威开始遭遇现代立宪政治的挑战;而政治观念上由“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准备了思想层次的变革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国家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专制到共和的历史大变动中,孙中山是创立中华民国的元勋。孙中山对国家学说的思考,展示了高度的政治智慧和理论上的开放性与创新精神;他提出的建设民族国家、国民国家和社会国家的宏伟构想,超越了前人和同辈,把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与国家制度的发展,推进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孙中山的国家学说并非尽善尽美,但先行者的思想成果和实践经验,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3.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开始,近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就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思想历程。期间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准备时期和新文化运动,公共知识分子的思想经历了由拒斥西方文化到逐步接受、最后以西方文化取代传统中国文化体系的艰难历程。在此过程中,近代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也在中国从超稳定结构过渡到开放性结构中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公共领域是近年来国内外学界探讨的热点之一。朱英教授的专著《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以近代中国商会为上体的历史透视》就是对这个热点的回应。作者从目前众说纷纭的各种市民社会概念中概括出其主要的特质内容:即“脱离国家直接控制、拥有独立自主权和民主契约规则的民间社会组织”,并依据这几条原则,用七章二十多万字的篇幅,充分吸收他本人和史学界近十几年来商会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证了近代商会所具有的市民社会特征。首先,作者从商会的组织建构及其内部运作方面论证了商会是具有独立性、自主性特征的民间法人社团。…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上看,金观涛、刘青峰两位教授所著的<观念史研究>一书体现的作为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方法论与剑桥学派的英美观念史研究方法和海德堡学派的德国概念史研究方法均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更类似于后者.这种方法论倾向预示着汉语概念史的可能性路径.而只有真正理解国外概念史研究方法并具备自身方法论的自觉,才能铸就汉语概念史的范式.所以,汉语概念史研究才刚刚开始,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7.
爱国主义是一个古老而弥新的课题。中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悠久历史、生生不息、自信、自立、自尊伟大文明精神动力的源泉,也是今天炎黄子利、振奋精神,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地推进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因此,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近年来,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书出得不少,但相当多的是对爱国主义传统的反复论述、宣传中华文明史、歌颂祖国的美好河山、缕述爱国主义英雄人物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而对爱国主义是如何形成?古今中外各个民族国家的人民为什么会热爱作为剥削阶级统治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新人新作辈出,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史上蔚为壮观的奇景。最近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胡维革先生的《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研究》即是其中的一部力著。通观全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中国社会观念的变迁与中国社会近代化问题 ,是立翔博士《近代的初曙》所论证的一个崭新命题。 18世纪中国社会的新观念直接推动 19世纪后半期开始的全面近代化的历程 ,而《近代的初曙》一书为学术界展开“18世纪中国”的研究 ,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0.
孙云 《兰州学刊》2009,(10):223-226
鸦片战争之后,传统中国的“华夏中心主义”完全被突破,近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开始形成,并被近代知识分子逐渐认知和接受.他们在重新为国家寻找新的认同符号的同时,深刻的认识到单凭“文化不能救国”,在中外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逐步将文化上的忠诚转移到对民族和国家的忠诚上来,并进而构建了新的国家学说.而这一国家观念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唤醒民众的舆论工具,另一方面也是近代知识分子企图重新进入到国家权力中心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基于时代背景,它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缺失。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家构建:多维视角的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构建指的是构建以分殊于传统国家的现代国家机构、完善现代国家的职能的过程.本文通过引介、述评学界有关现代国家构建的理论、观点,以现代国家构建中的国家能力建设为主线分析指出,现代国家构建以现代政治构建与现代市场构建为主要内容;以现代社会的发展作为政治与市场联系的中介;以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作为构建的二元视角;现代国家构建要充分结合国际和一国的独特条件和因素,增强和完善国家的自主性和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浅谈古代罗马法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发达、最完善的法律制度,作为“商品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对人类法律发展进程起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堪称现代民法之母。罗马法自诞生时起,就在其统治的领域内产生了巨大影响,后经中世纪罗马法复兴运动使它几乎被欧洲各国所接受,随着欧洲各国殖民主义的扩张,罗马法超出欧洲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3.
李春丽 《阴山学刊》2004,17(2):35-38
意境的创造,在中国传统诗歌中是一个重要的美学追求.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为中心的"现代派"诗歌,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诗艺,以中国艺术传统固有的价值标准和审美趣味为基础,在现代新诗中重构东方式现代诗的意境.首先表现为对意象的注重.运用感性形象烘托暗示人类心灵情思,摈弃架空的理想抒情.在意象选择上表现出浓郁的古典特色,创造了不言情而情自无已的诗歌境界;同时在意境构建中承继传统意境创造中的悟觉思维以象为基础、情为中介、理趣为归宿.达到"诗情智化",是对古典诗歌精髓继承中的现代性超越.  相似文献   

14.
几千年以来 ,中国书法对日本是作为母体与“根”而存在的。只有日本不断地向中国书法学习、汲取 ,却不曾有过作为“母亲”的中国书法逆向地向日本书法这个支脉进行取法的历史现象。但在日本明治维新和二战投降的这两大历史时期 ,日本书法依靠来自西方的冲击与激发 ,开始摆脱作为中国书法从属地位的处境 ,走向了独立自主的新的体格 ,而身处贫穷落后的清末民初与封闭保守的上世纪中叶的中国书法 ,却以不同方式开始了对日本书法的逆向回输。本文对近百年来中国书法对日本的逆向回输的基本事实以及其内容、方法、结果进行了大致的排比 ,对60年代和80年代以后这两个重要时期的书法交流活动进行了梳理与归纳 ,并通过理论上的从译介到比较研究和创作上的从模仿到生态超越这两个课题的设立 ,最终勾画出近百年中国书法与日本书法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5.
在近代中国著作权观念的发生问题上一直存在"本土资源说"和"外来影响说"两种意见,本文论证了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和不足之处,并运用"历史-阐释"模式重新对中国著作权观念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指出近代中国著作权观念的出现是中国古代著作权保护的历史资源在西学刺激之下重新激活和阐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上的新音乐运动 ,起步于依声 (外国曲调 )填词的学堂乐歌 ,发展于五四以后“新国民乐派”的声乐、器乐和歌舞形式 ,而成熟于抗战时期的全民歌咏运动。在此历程中 ,新音乐逐渐找到“乐”的时代脉搏和民族本根 ,并且在中国社会动员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突破“传统—现代”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人们会发现,一百多年来中国已经形成了现代精神传统。即在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中产生,又具有动力式结构的一套现代观念,包括“进步”、“竞争”、“创造”、“民主”、“科学”、“大同”社会理想和“平民”化的人格理想。它们不同程度地超越党派和思潮的分野,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观念、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背景。梳理这一传统,检视其误区,用客观之道与人道的统一为标尺去评估它,将从中汲取到现代价值的合理要素。  相似文献   

18.
曾牧野 《学术研究》2003,(4):125-125
珠海市委书记、中山大学兼职教授方旋同志的博士论文《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广东经济出版社 ,2 0 0 2年 1 0月 )是一部较为系统、深入地探讨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力作。该书以区域经济理论和区域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 ,构建了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模型 ,阐明了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 ,分析了区域环境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 ;总结了广东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方面的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 ;分析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联性 ,阐述了区域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原理 ;研究提出了科技创新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政治观,是强调人民群众利益主体性的全面的政治观。江泽民的人民群众利益政治观,经过初步形成、基本完善和进一步深入,逐步形成了科学的体系。对于纠正党内存在的片面政治观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党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