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田彤 《江汉论坛》2005,35(2):81-85
陈序经作为中国文化学的开拓者,并不拘泥于抽象的文化学理论的构建,除把大量史例融入文化学论著外,还特别注重在史学研究中,寻找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因与例证,传达出弱势文化融入强势文化、西化、文化发生与传播、文化弹性、文化与种族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文化观念,以此验证和充实文化学理论。其史学研究延续与丰富了文化学研究,具有深厚的文化学底蕴。不过,陈序经的史学研究并不仅从属于文化学研究,还有其它目的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李西建 《江西社会科学》2024,(2):177-183+208
中国文学文化学理论的当代构建,是新时期以来体现中国话语特色和研究范式探索的形态之一,成为与当代社会文化交融互动、吸收借鉴中外理论资源、创构中国本土文学理论的重要代表。新时期文学文化学研究经历了学术观念创立、理论形态构建及研究方法拓展等阶段,多元、丰富和跨文化的研究视野,促进了文学文化学研究观念的确立,产生文化阐释、文化解读、文化分析、文化透视、文化人类学、文学地理学、文化图像学等研究方法,在文学研究领域广泛运用。文学文化学作为一种跨学科理论,特别强调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子系统,文学植根于广泛的文化结构中,关联着人类的文化精神、心理和人格,有普遍的文化品格和属性;文学依存于特定的语言形态和美感形式,关联着人类的情感、心智和精神,有独特的审美品格和文化属性。在新时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从构建中华文明新形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出发,“文学文化学”理论的未来发展,关键在于努力创建具有中国思想背景、中国文化根基、中国话语体系和特色的理论形态及批评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农耕文化形成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的中心立一。为此,探索中国农业起源的著述可谓不少。但是,将中国农耕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运用文化学理论从更广阔的视野内考察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形成的文章却未曾多见。或许,将文化学理论引入中国农耕文化起源研究,能够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  相似文献   

4.
1997年,"审美文化学"作为新的学科方向第一次被正式列入了学科体制,但至今尚缺少"审美文化学原理"或"审美文化学概论"一类的一般理论著作对其加以界定和论证,这一情况显然不利于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当今全球化浪潮、跨国资本、消费经济、金融风暴的激荡,使审美文化学研究处于一个崭新的语境,也使这一学科方向形成了新的研究视野,即放眼审美文化历史进程,倾重当代审美文化研究,守持文化批判立场,阐扬审美文化的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5.
马洪林 《学术研究》2003,2(10):92-98
康有为的文化观代表着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过渡文化形态 ,它开启了近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河。康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更是吸纳外国优秀文化的先行者 ,他在向西方寻找文化真理时并未丧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他构建的中外兼容的文化思想体系 ,犹如流淌的河、博大的海。通过解读他的文章理论、书法理论和绘画理论 ,可以小见大 ,在文化学上有“以蠡测海”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余秉颐 《学术界》2003,(4):142-154
比较文化学 ,是方东美文化哲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他认为 ,不同民族的生命精神决定了不同的哲学“共命慧” ,从而决定了不同的民族文化形态。他依据这种观念 ,对希腊、欧洲、中国三种文化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且提出了关于中国文化复兴与世界文化重建问题的见解。笔者认为 ,虽然方东美提出未来人类文化的出路在于这三种文化形态的“合德” ,但实际上在他看来 ,贯穿未来人类文化的基本精神 ,应该是中国文化精神。本文透过方东美的比较文化学 ,审视了现代新儒学的一些基本文化理念  相似文献   

7.
广东文化学研究一瞥蒋志华作为专门研究文化现象和文化体系的综合性学科,文化学在西方已有近200年的历史。但在中国,它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相对而言,广东的文化学研究开始较早,民国时期广东拥有几位在文化学研究领域具有全国影响的学者,产生了一批较有份量的著作...  相似文献   

8.
文化研究“热”在中国早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且不说本世纪初即有不少国内学者大力提倡文化研究,单单是近几年来国内的文化研究就几乎“热”到了令人发昏的地步。然而,研究得“热”不等于研究得“深”,国内的文化研究至今没有形成一门系统的中国式的“文化学”,没有自己的文化学理论体系,关于文化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文化的本质、目的、任务、核心、研究方法等等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归根结蒂一句话,没有把文化研究上升到文化学研究的高度。正因为我们没有一套自己的文化学理论体系,我们的文化研究往往流于随感式的空谈,各人都从自己的一孔之见出发来谈文化,找不到相互交锋的共同理论支点,结果导致我们的文化研究不能  相似文献   

9.
张倩 《学术研究》2012,(6):38-42
从根本问题与研究对象来看,文化形上学是把文化学与文化哲学联系在一起的核心部分,文化学可以涵括文化哲学的研究范围。就研究方法与理论架构而言,文化学、文化哲学的发展,与文化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却在学科发展进路、成果援引、方法借鉴、理论架构等方面差异较大。在旨趣与功能方面,文化学、文化哲学都以追求文化现代化为旨归,具有促进人的现代化的功能,都发挥着文化建设的功能,却在实践领域各有侧重。在文化理论研究文化建设实践中,文化学和文化哲学互补共进。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中国"文化学"建设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30年是中国"文化学"研究全面开花的时期,文化学建设有不少收获:编撰文化学工具书和教材;大学普开文化学课程;基于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文化学研究较深入;应用文化学研究广泛开展;对文化学的发展史进行反思;开始对"中国文化学"进行思考。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西方的文化学建设没有同步;文化学中国化的研究不够;文化学回答现实文化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对中国早期文化学研究成果不够重视;缺乏原创性。这些经验教训应引起中国未来文化学体系建设者注意。  相似文献   

11.
黄遵宪青年时期既对日本废夏历改用阳历不满,又对新鲜的阳历表现出猎奇心理,中年之后则明确指出日本迷信西法、轻易废除夏历不对。支配黄遵宪改历的思想历程的是民族主义、国粹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他的改历观的思想历程揭示了两历遭遇之初,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情感与理智的二难矛盾。他的"余意改历似可不必"的主张,在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环境里,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黄周星是清初重要戏曲家之一,关于他的传记资料不少,但陈轼《道山堂集》中的《黄九烟传》似未见治戏曲史者征引。该传对黄周星明亡后供职于南明隆武朝的仕历与死因的记述,或为他人所未及,或不同于流行的说法,其史料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3.
孙仲 《浙江社会科学》2012,(6):123-128,160
作为史学家,黄仁宇身份复杂、经历坎坷、思想富有原创性.他的历史著述中充满“申辩”意识,这不仅可以视为是为其本人的生存与荣耀,而且可以看做是为古老中华文明的生存与荣誉申辩.然而他的思与行又充满悖论:一方面深切感受到欧美的强大,大声疾呼中国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却经常与“现代理性文化”格格不入.从黄仁宇这样的典例出发,有助于探讨现代华人史学家在“古与今”和“中与西”的张力之间的紧张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5.
在谢阁兰(Victor Segalen,1878~1919)的作品中,"中国"是最为重要而独特的主题之一.其散文集<画>(Peintures,1916),以真实或虚构的中国画和中国文献为素材,完成了著名的"中国幻象"(vision de la Chine)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对于中国历史的独特理解,是实践其"异域情调论"(exotisme)的代表作,也是法国读者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同时,这种来自法国作家的"异域情调"的冲击,促使中国读者从"他者"的角度,用陌生的眼光,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就此而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谢阁兰的"中国的幻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钱穆先生是20世纪中国学术界极负盛名的大师之一,其所著《国学概论》、《先秦诸子系年》、《国史大纲》、《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数十种,俱为享誉中外的学术名著。钱先生治学方法具有扩散性、内聚性和时代性三个显著特点。扩散性是指治学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内聚性是指对各类原始文献资料的深入钻研,而时代性则指读书与著书立说时所富有的经世精神。其学术思想归宿于中国的文化传统,学术生命与中国文化生命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在文化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变迁现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型,也实现了文化创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梁旭 《阴山学刊》2013,(6):27-29
13世纪后半叶元朝与高丽建立宗藩关系后,高丽文臣李齐贤曾经出使中国,从《奉使录》的诗作中可以看出李齐贤对元代中国的印象。其中既有对蒙元入主中原的负面情绪,又有对中国风物景色与博大精深文化的赞赏与认同。  相似文献   

19.
夏目漱石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创作观念都表现出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痕迹。在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了文学的道德因素和社会功用,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艺思想观念;在实际创作中,他提出的一些创作手法也与中国古代文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茶文化专业教育的个案研究,阐述了茶文化学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具备产业需求、学术发展、教育背景等社会动因,并通过对浙江树人大学茶文化专业第一届毕业生的教育实践分析,证明了专业教育的服务方向和课程体系设计的有效性,探索了茶文化学自有的学术视角和学科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