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香港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 ,这是它的普遍性。但是 ,由于地域的因素、历史的因素和现实发展的因素 ,香港文学又葆有自己文化内蕴和外在形态上的某种特殊性 ,或叫“本土性”、“香港性” ,并因香港的国际性大都市地位 ,把香港文学推到世界文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朱晓进所著《“山药蛋派”与三晋文化》一书(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8月版)作为“中国二十世纪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之一,从地域文化学的研究视角,全面论述了“山药蛋派”文学与三晋文化的关系,阐释了山药蛋派文学的文化意蕴、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成功地实现了对“对山药蛋派”文学由政治工具判断向文化价值判断的跃迁,是“山药蛋派”研究中一部开拓性的力作。  相似文献   

3.
华语语系文学系后殖民理论在华语文学领域的运用是有所限制的。论者试图辨析后殖民文学( Postcolonial Literature)、少数文学( Minor literature)及“混杂”( Hybridity)等概念,在华语文学中的运用。不同地域的海外华语文学因为历史、地域、政治、文化多方面的原因,肯定会发展于与中国大陆文化不同的特征,但把两者的关系完全描绘成殖民对抗,显然是不合适的。海外华文文学写作是华文文学的一个部分,相对于中国文学来说,并非德勒兹( Gilles Deleuze)与瓜达里( Felix Guattari)所说的“少数文学”。霍米巴的“混杂”概念强调主体之间互相渗透的状态,强调混杂中的抵抗,对于海外华文文学之于华文文学的关系,我们应该强调的是混杂中的异质性,而并非混杂中的抵抗性,由此可以解决两种主体对立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东北近代诗歌创作在取得了自身实绩的同时 ,相对于中国近代文学主潮存在着变革实践的历史性缺失意义上的滞后 ,呈现为多重阻隔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古典形态”。其主要原因为 :东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落后 ;自身文学传统的薄弱 ;地域文化中重质轻文、因循沿袭基因特质的制约 ;“传统”在文化落后地区的纠结等。东北近代文学由旧向新变化的“移入”特征、突至性与非自觉性 ;缺少过程性内容对自身文学革新机制建构的不利。  相似文献   

5.
北方地域文化与辽金元文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维江 《文史哲》2005,(1):91-96
辽金元时期 ,随着“北方”地域文化生态的变迁 ,大量的非汉族作家出现于文坛 ,少数民族语文学获得较高水平的发展 ,中原文学的中心也由传统的中原地区而向北转移 ,独立的北方文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辽金元文学作为北方地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载体 ,其基本风貌和审美品质 ,实际上也是北方文化与文学传统滋养的结果 ,是对北方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辽金元地域文化为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的草原文化与中原传统的农耕文化的交汇与融合的产物 ,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上的三朝文学 ,所体现的社会审美意识、文学观念及其创作的内容、形式和风格等方面也相应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世界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文化传统角度观照两湖现代文学,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两湖现代作家浓郁的忧国忧民的经邦济世情怀,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家国天下的“大写”之中往往交融着强烈的屈原式的孤独个体性感受和愤懑激情,这是两湖现代文学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书写的“异彩”与特色;与此平行的另外一条思想脉络是以老庄为起源的道家文化以及后来的佛禅文化,在两湖现代文学写作中亦有不同凡俗的表现。两湖现代文学的地域文化书写,为读者提供了面貌各异的地域风景、风俗和风情场景,增强了文学的地域色彩的丰富性,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审美体验,其中,楚地巫骚文化的书写不仅是一种审美意义的呈现,而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创作方法,已经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其间的得失成毁也足以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7.
试论地域、地域文化与文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域文学研究领域中理论和操作层面的诸多问题有待研讨。首先是地域的概念及其理解 ,地域是一个空间的、文化的概念 ,因此必须具有相对明确而稳定的空间形态和文化形态 ,这是理解地域和地域文化的基点 ;地域是一个历史的概念 ,因而涉及到时间和传统 ;地域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因此必定要有某种可资比较的参照物或参照系 ;地域又是一个立体的概念 ,自然地理或自然经济地理之类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层的东西 ,再深一层如风俗习惯、礼仪制度等 ,而处于核心的、深层 (内在 )的则是心理、价值观念。在进行研究时 ,必须把它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上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纠正了目前地域文学研究中的一些错误认识。其次 ,应进一步讨论地域的划分 ,行政区划与文化区划既不相同 ,又密切相关 ,行政区划有时也可转化为文化区划。第三 ,地域与文学之关系值得深入探讨 ,尤其是对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操作问题 ,这里第一次提出“地域文学场”概念 ,对解决地域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有一些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甚至宇宙的空域背景中考量“五四”新文学,其学术意义便是突破从时代角度考察文学背景的单一性思路,并可整合文学中的地方色彩、“福斯泰夫式的背景”以及“都市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命题.文学的空域背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作品展现的具体场景都有相当密切的关系,但又有着原则的区别和鲜明的学术界限,它是指文学构思和文学写作中的空间因素和地域因素,承载着并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某种文化、思想乃至政治的内涵.五四新文学的空域背景,就是新文学家在构思乃至文化写作中作为背景起着某种参照、召唤作用的空间和地域因素,这种空间和地域因素往往带着相当浓厚的文化内涵、思想意味乃至政治寓意.  相似文献   

9.
六朝时代南方的独特地域文化风尚、学术思想氛围,无疑是形成南朝文学“清统”风格特色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陈寅格先生所云:“盖汉代学校制度废驰,博士传授之风气止息以后,学术中心移于家族,而家族复限于地域,故魏、晋、南北朝之学术、宗教皆与家族、地域两点不可分离。”①而南朝的文化风尚、学术思想又以佛学(般若学与涅梁学)为其核心。本文拟就当时佛学从般若学向涅梁学转轨的角度,来分析南朝文学从山水到美人的变奏现象,以便对山水诗与它体诗相继兴盛的问题,作一点新的解说。一、“即色——游立”的艺术结构从历史与地域眼光…  相似文献   

10.
空间维度不是地域文学史编写的重要的衡量尺度,重要的衡量尺度应是这一地域共同的文化结构形态和地域文化特性的趋同。地域文学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的特点,具有内在的继承性、延续性,某地域文学应当包括描写内容与该地域风土人情相关的外籍作家和土生土长的作家及其作品。地域文学史的编写要坚持文学本位和作家本位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