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薛侃 《领导文萃》2008,(17):23-25
六十多年前,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迫切需要的。”毛泽东这些语重心长的告诫在今天读来仍有很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文官制度的建立确是社会的进步,然而不同时代的文官制度有其不同的社会条件。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学”和“仕”的问题上也要走专业化道路,学就是学,仕就是仕,一心一意,才能做好各自的事情。一个人要做知识分子,无论是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还是专业知识分子,独立判断的能力和勇气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政治?     
蒋骁飞 《领导文萃》2013,(16):65-66
一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有一天,毛泽东问秘书田家英,什么是政治?这不是个平常的问题,当时政治家和学者对"政治"各有各的定义,莫衷一是。田家英毕竟博览群书,一口气说出许多有关政治的阐述,并一一作了评价。毛泽东摇了摇头,笑道:"政治也没有你说的那么复杂,我们的政治,就是怎么令敌人越来越少,令同志越来越多。朋友多的政府就是好的政府,敌人多的政  相似文献   

4.
《决策》2008,(12):49-51
面对谣言与真相并存,信息传播高度透明和迅捷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治”正在考验每一个官员的行政智慧。  相似文献   

5.
杨凤春 《决策》2005,(4):55-55
古今中外,如何管理官员都是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人类智慧和技巧的难题。不同的制度,管理官员的方法完全不同。在还不能做到官民一体、官员与公众之间多少还有着那么一些界限的条件下,官员一旦为官,尽管相当程度上可谓进入了“自由王国”,但对他们也不能一点外部限制也没有,总得采取些办法,有些制约,以便在官员中分个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6.
中国知识界,特别是被称为“新左翼”知识分子的一批学人,最近对初见端倪的中国市场社会进行了相当猛烈的批判。这一批判的核心思路是:随着“两大阵营”的瓦解而来的“后冷战时代”其实是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胜利的时代。面对这一“全球资本主义时代”,中国以及各国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发生了一致(“向左转”)的变化,那就是,当“资本与劳动”的冲突已经成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时,知识分子应当对“资本”采取批判态度。基于这样的理解,新左翼知识分子,首先从文化领域开始对中国社会的“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激烈批判。最近,这种批判…  相似文献   

7.
正雍正皇帝的选官用人策略和官员监察制度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是社会客观因素与个人特殊的政治智慧结合的产物,值得参考借鉴。独具一格的选官用人策略(一)任用贤才、不因旧例在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过程中,出生的贵贱在很长时间内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雍正皇帝在官员选拔上却对此并不看重。他曾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他的这一用人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当干部就应该做读书人,这种传统由来已久。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民族优良传统,历来重视干部读书学习。我们党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获得启蒙,由"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走向成熟,在"实事求是"中阔步前进,正"依靠学习走向未来"。读书学习给了我们党和广大党员干部无穷的精神力量。的确,读书充盈人的精神,读书人也异常自信。曾经有位读书人以一句"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的反问,把戎马一生的皇帝也镇住  相似文献   

9.
革命家——技术官僚——职业化官员,这是世界上不少国家都经历过的政府领导人转变的“三部曲”法学家从政现象越来越备受瞩目。《时代》周刊甚至强调上海徐汇区区长孙潮是“中国新一代政府决策者的典型形象”,认为“像孙潮这样的官员已经创造了历史”。从中国第一代法学家沈家本、伍廷芳、董康等修律大臣参与上世纪初清末变法修律开始,一百年来,中国人“以法治报国”的理想代代相袭。近年来,被称为“第五代法学家”的这一群体以其在政、学两界的成就日益为人瞩目。“第五代法学家”崛起在法律实际部门和法学界都有着很大影响的“杰出青年法…  相似文献   

10.
“调查研究”这个政治词语有一丝学究气,其实本是从社会科学借用而来。1918—1925年间。西方的社会学移植中国,在瞿秋白、陶孟和等知识分子传播下,从小只读四书五经的青年首次认识到: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也是门大科学。受陶孟和近距离熏陶的毛泽东,于1929年革命艰难时期,明确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共政治的决策逻辑由此设定,并一直至今。  相似文献   

11.
“混合宪法”与对中国政治的三层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试图提供一个分析中国政治的新视角。这一新的视角可称为“三层”分析,与时下流行的“国家/市民社会”的“两层”分析相对而言。所谓“三层”,即“上层”(中央政府)、“中层”(地方政府和新兴资本大户)和“下层”(广大挣工资谋生的老百姓)。这一划分,也可算作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一人”(one)、“少数”(few)和“多数”(many)三分法的现代版。以唐代柳宗元“封建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政治智慧,对于“皇帝”、“地方官员和大户”与广大小农三者的关系,颇多精辟考虑。柳宗元已认识到,皇帝只有联系和依靠…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决策》2009,(9):61-63
古长书是一个作风硬朗的官员,他的血脉里始终奔腾着原始而豪放的政治热情,在不同岗位上释放自己的政治智慧。他说许多时候,执政智慧“象一盏明灯,照耀着你的政治前程”。  相似文献   

13.
众师之师     
人人都应有自知之明,这一训诫实在十分重要。智慧与光明之神就把这一条箴言刻在自己神庙的门楣上,似乎认为此警语已包含他教导我们的全部道理。柏拉图也说:所谓智慧,无非是实施这一箴言。从色诺芬的著作中,可知苏格拉底也曾一步步地证明这一点。无  相似文献   

14.
马俊林 《领导科学》2003,(13):38-39
中国古代有关领导和运权的名论颇多,现代领导学著作常常引用并作为惯常原理运用。但是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追求角度去审视,以下几则领导学名论值得质疑。一、关于“宽猛间用”论的现代质疑“宽猛间用”是指交替变换使用“宽”和“猛”的领导方法。这是古代领导学的名论之一,也是现今一些学者赞赏的领导方略。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段话既是古代倡导“宽猛间用”的理论基础,也是现代一些人倡导民主与专断间用的参照依据,并成为古今许多领导学书籍引证的法则。从现代…  相似文献   

15.
政治改革的机制方向是增加舆.论的监督,增加对选民、对当地人民的负责。如果经济和社会管理制度不激励相容、不协调,政治改革将激化矛盾。财政一半是“财”,另一半就是“政”。我们有了很好的基础,如果说以往的改革,主要涉及“财”,也触及到“政”,那么下一步,“政”是绕不过去的。我们已经步入深水区,果敢而又慎重、坚定而又持续地推进财政改革,在管理国家的方式上采用现代国家的做法,将为更深层次的改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欧洲杯、美洲杯、亚洲杯,还有奥运会......这是运动的季节,这是足球的盛会。每一场足球赛,总有过气球员惨淡出局,有新星闪亮登场,也有球星马失前蹄,有球员再立新功。官员又何尝不是这样?每一年,总有些官员因失职而下台,有些官员因腐败而丢了乌纱帽,也有官员庸庸碌碌,有官员因一心为民而被颂扬。目送那些怀着悲情离去的球星,想起黯然退出政坛的官员,他们的背影令人感慨万千。足球,男人的运动;官场,男人的“游戏”。让我们听一听官员们的“足球经”———黄行晟(原甘肃定西市招商局副局长)从1958年17岁零8个月的贝利成为最年轻的世界杯冠军球…  相似文献   

17.
张朝鸿 《领导科学》2003,(16):54-55
随着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的挂冠而去,“辞官现象”再度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报道,温州市与吴敏一同时辞官的还有另一位副市长林培云,以及市政府秘书长何包根、副秘书长王运正。而在此之前,温州市已有近10名县级以上官员辞职。在吉林省通化市,自1995年以来已有44位地县级领导干部弃政从商。在浙江广厦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管理人员中,有46人曾担任过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离开官场奔商场,这似乎成了辞职官员惟一可以选择的人生道路。官员辞职经商,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同样以缴税、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如何管理官员都是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人类智慧和技巧的难题。不同的制度,管理官员的方法完全不同。在还不能做到官民一体、官员与公众之间多少还有着那么一些界限的条件下,官员一旦为官,尽管相当程度上可谓进入了“自由王国”,但对他们也不能一点外部限制也没有,总得采取些办法,有些制约,以便在官员中分个优劣高下,用奖优罚劣的方法激发出一些知耻为勇的气氛,于是以考核为中心的官员管理方法就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近些年来,随着职位竞争的加剧、为官行政“同质化”程度的加深,考核的功能也在异化。不断被魔法化、被神化的考核正在令人…  相似文献   

19.
哀张宅     
初夏时节一个晴朗的日子,我来到古城荆州,寻找张居正故居。在莺飞草长的江南三月,我曾在上海听原籍荆州的著名学者王元化先生说,张居正故居“只剩下一点点了”。作为明史学者,这“一点点”始终在我的心目中占有重要位置,总想亲眼目睹,从这一“点”开始,把四百多年的历史沧桑、沉痛教训,“今古何妨一线牵”。荆州城不  相似文献   

20.
“智不可及”与“愚不可及”这个典故,源于孔子与弟子的一次对话。孔子讲到,春秋时期有一个国的宰相名叫宁武子,曾经先后辅佐过两代君主。在第一代君主时期,因为政治清明,宁武子智不可及;在第二代君主时期,因为政治黑暗,其愚不可及。为什么宁武子这个人会“前智”而“后愚”呢?这既与当时的政治环境有关,也与智慧由个人掌控有关。这反映了政治黑暗年代知识分子的一种智慧,当一个人改变不了时局时,就会寻找一种可以自保的养晦之略。作为今人,作为现代的领导者,从这个故事中能借鉴到什么呢?我认为,从微观层面上说,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规避和防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