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网络外部性与企业产品兼容性决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当拥有专有技术的主导厂商不能阻挡跟随厂商的市场进入时,主导厂商对其技术的兼容性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拥有技术标准的主导厂商将向跟随厂商开放技术标准,采取兼容性策略;相反地,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主导厂商将独享技术,采取不兼容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企业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胥莉  陈宏民 《管理科学》2006,9(6):23-3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经济中普遍采用的单一定价策略采用者正在逐渐减少,尤其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产业中,更多地采用歧视定价策略.针对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业中双寡头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选择行为,将传统Hotelling模型中外生的定价策略作为内生变量,分析了厂商对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的战略选择.模型的子博弈精炼Nash均衡表明:当网络效应不存在时,厂商或者同时采用单一定价,或者同时采用歧视定价;当网络效应存在时,由于网络效应的影响,厂商选择歧视定价的均衡条件放宽,导致厂商采用歧视定价比单一定价更具有成本优势,从而增强了厂商选择歧视定价的趋向.另一方面,若消费者对产品特征的敏感程度加强,也促使厂商选择歧视定价.  相似文献   

3.
网络外部性、产品差异化与企业技术控制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市场中,拥有专有技术的在位厂商对其技术的授权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消费者对产品未来市场规模的预期为随机变量的假设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弱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强,专有技术厂商将开放技术,引入竞争性厂商,从而获得比独享技术更高的利润;反之,如果网络外部性强度较强或者产品差异化较弱,专有技术厂商将独享技术,从而成为行业垄断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研究了网络外部性特征产业中具有不对称网络规模的寡头市场条件下,潜在技术主导厂商的R&D决策以及创新动机.重点分析了网络外部性、产品兼容性、溢出对具有不同网络规模厂商的R&D决策及创新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网络外部性的增大(或兼容性的减小)将增进"大"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而减少"小"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二)"小"厂商可以通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来克服网络外部性对其产生的负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市场的主导厂商.(三)溢出削弱了厂商的创新动机,但是跟随"小"厂商可以比跟随"大"厂商从溢出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组内网络效应引入双边市场定价模型中,研究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定价策略问题,突出分析组内网络效应对双边平台企业定价策略的影响;建立两阶段的定价博弈模型,得到组内网络效应和组间网络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双边市场竞争价格均衡。研究结果表明,组内网络外部性强度对消费者价格和厂商价格的影响取决于双边用户接入平台后的市场结构,即在双边用户单平台接入市场结构和厂商多平台接入的竞争性瓶颈结构下,组内网络外部性对双边市场定价的影响是不相同的;在这两种市场结构下,双边平台竞争获得的利润水平与组内网络外部性成正比,与组间网络外部性成反比。同时,双边用户的价格在单平台接入和多平台接入的市场结构下的大小关系取决于厂商组内网络外部性的强度。  相似文献   

6.
司马红  程华 《管理评论》2012,(11):37-43,69
双边市场中因为双边用户间网络外部性的存在,客户基础的建立和扩大是平台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日本电子货币产业的发展给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解决策略,这包括客户基础建立路径的选择和采用同一技术标准、兼容以及互联互通等合作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方法,研究了网络外部性特征产业中具有不对称网络规模的寡头市场条件下,潜在技术主导厂商的R&D决策以及创新动机.重点分析了网络外部性、产品兼容性、溢出对具有不同网络规模厂商的R&D决策及创新动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一)网络外部性的增大(或兼容性的减小)将增进"大"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而减少"小"厂商的R&D投资和创新动机.(二)"小"厂商可以通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来克服网络外部性对其产生的负效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市场的主导厂商.(三)溢出削弱了厂商的创新动机,但是跟随"小"厂商可以比跟随"大"厂商从溢出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8.
网络外部性与产品垄断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产品存在网络外部性时,垄断厂商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如何分阶段提供产品并制定一个合理的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是一个重要问题,因为网络外部性可能会对消费者的预期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影响垄断厂商的定价策略和利润.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构造一个两阶段的动态模型,分垄断厂商可以在不同的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和差异产品两种情形来分析了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垄断厂商的动态价策略.研究表明,若垄断厂商在不同阶段提供同质产品,则第一时段的价格要高于第二时段价格的贴现值;若垄断厂商在第二阶段提供差异产品,则产品的价格会比没有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下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竞争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这一市场中,用户转移成本及网络外部性的存在会阻碍用户转向市场后入者,从而给市场先入者带来用户规模优势,而IT成本下降可以给后入者带来成本优势,在这些因素交互影响的市场环境下,先入者和后入者应采取何种IT投资策略以保持竞争优势是一重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综合考虑IT成本下降、用户转移成本及网络外部性等因素,构建了一个序贯进入的、两寡头垄断的B2B电子商务网站的IT投资决策模型,探讨了IT成本下降、用户转移成本及网络外部性等参数变化对B2B电子商务网站IT投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IT成本下降,当用户具有高转移成本时,先入者可采取进攻性的、增加投资的策略;反之,当用户具有低转移成本时,后入者则可采取进攻性的、增加投资的策略,并且能够提供更高质量的网站,获得相对于先入者更高的市场份额;当网络外部性增强时,先入者则可采取进攻性的、增加投资的策略,而后入者只能采取防守性的、减少投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盗版产品影响下,一个垄断的信息产品正版厂商对免费策略的选择问题。依据正版厂商是否选择免费策略,分析消费者购买正版产品,使用免费版本及使用盗版产品的基本效用,分别建立正版厂商不选择免费策略(N模型)和正版厂商选择免费策略的模型(Y模型)。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较大的网络外部性使正版厂商选择免费策略优于不选择免费策略;较大的盗版产品负效用使正版厂商选择免费策略时正版产品定价低于不选择免费版本时正版产品定价;较小的盗版产品网络外部性折扣系数使得正版厂商在选择免费策略时盗版率低于不选择免费策略时盗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产品技术链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产品视角,技术可以理解为由支撑终端产品发明和改进的关键技术环节构成的产品技术链,涵盖了主导设计(技术标准)、核心元件技术和产品架构技术3个技术环节.发展中国家企业技术追赶需经历由低端产品架构技术向高端主导设计(技术标准)发展的技术链构建,依次表现为终端产品的集成创新、核心元件的渐进式追赶和主导设计变迁的技术超越.通过一汽轿车、华录松下和大唐电信3个企业案例对技术链技术突破的3种模式进行了系统论证,将3个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印证了发展中国家企业只有建立完整的技术链才能真正实现技术追赶,而灵活运用基于外部技术获取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加快技术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专利引用的国际性技术外溢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专利跨国引用作为国际性技术外溢的代理变量,基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专利引用数据库分析中国发明专利技术的现状和特征;依据该数据库中6大类36个专利的细分类别,计算1985年~1999年中国与11个创新型国家(地区)的技术相似度;运用技术知识存量替代技术知识流量,测算中国1985年~2004年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综合分析技术相似性、对外技术依存度、地理距离和语言等因素对中国通过专利引用获取国际性外溢技术的影响,利用负二项回归方法对影响中国专利引用的相关因素进行计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相似度与跨国专利引用之间不存在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对外技术依存度、语言差异均与跨国专利引用显著负相关,地理距离与跨国专利引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SIR传染病模型的技术扩散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是技术扩散来实现的,所以研究技术扩散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于技术扩散过程类似于传染病的蔓延过程,因此本文利用经典的传染病模型(SIR模型)建立了单一技术在单一企业群中扩散的SIR技术扩散模型、单一技术在多个企业群中扩散的SIR技术扩散模型和多种竞争技术在单一企业群中扩散的SIR技术扩散模型,并通过对三种模型的分析,研究了技术扩散现象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商业化角度出发,构造了用以衡量技术发展能力的综合评价指标。通过采用该指标体系,实现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技术关联度的定量测量,典型样本数据取自NASDAQ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行业内排名前10名公司1999~2009年的财务数据。研究表明,除了信息技术中的支撑层技术与生物技术关联度呈现出不规则变化之外,信息技术中的基础层技术、系统层技术与生物技术关联度均保持较稳定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5.
技术跨越度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隆基  马庆国 《管理工程学报》2008,22(1):145-147,154
虽然在1985年,Luc Soete就已经提出了后发国家经济和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思想,当前有关技术跨越的研究也已经在我国兴起.但是该领域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得到解决,这影响了研究的深入.技术跨越度的测量就是这类基本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马庆国、胡隆基(2007)提出的技术跨越概念的定义,建立了技术跨越度的测量方法,并利用问卷调查数据对这种测量方法的使用进行了演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强国之路需要复杂技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本文针对复杂技术的特点来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并结合后发国家特点从企业层面来探讨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路径。本文对我国通信系统设备、造船和汽车产业三家企业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进行了案例研究。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是:(1)提出系统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产业链创新能力三维模型,解构复杂技术创新能力的维度构成;(2)发现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可能路径有三种,一是从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再到产业链创新能力;二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到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创新能力;三是从系统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到产业链创新能力;(3)我国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路径的驱动因素有市场特性、技术特性和企业组织特性,这些因素的组合决定了企业复杂技术创新能力成长的起点、速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7.
我国IT企业技术获取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技术获取模式是企业技术战略的重要组分,对企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以我国的IT企业为研究对象,将技术的获取模式按照企业研发力量的参与程度划分为内部研发、合作研发和外部购买,调查分析企业技术获取模式的选择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除了内部研发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绩效显著正相关外,其他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并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则与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产业特点以及生命周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基于熵权法的科学技术评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章穗  张梅  迟国泰 《管理学报》2010,7(1):34-42
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内涵为指导思想,通过科技指标的海选、筛选和理性分析构建了科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用熵权法客观地对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建立了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十五”期间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评价模型,并给出了“十一五”期间科技发展政策建议。研究特色有五:①根据国际关注、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立指标体系,使科学技术的评价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②通过熵权法客观地确定指标权重,避免了人为主观确定权重的随意性;③利用熵权法确定的熵值,确保了仅用24个指标反映了95.5%以上的原始信息;④通过对影响科学技术整体效果的准则层进行评价,有助于找出科技发展各环节存在的问题;⑤通过对中国“十五”期间科技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的分析,给出了“十一五”期间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考虑零售商和技术提供商的二元结构,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零售商嵌入专业技术的营销策略选择问题,并探讨技术嵌入以及技术营销策略对决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技术提供商作为博弈的领导者在获取边际利润方面具有优势且相对稳定;并且对技术提供商而言,让零售商进行技术营销的策略是最优的。然而,对于零售商而言,不同技术营销渠道下的利润大小会受到技术产出、技术营销、以及营销努力博弈的影响,因此零售商的策略选择较为复杂。在一定的条件下,零售商可以嵌入产出贡献度较大的专业技术,并优先选择自己进行技术营销以增加技术营销贡献度。这一策略有利于零售商快速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与技术提供商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20.
技术的演化与锁定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试用演化经济理论研究与市场用户具有动态回报递增和动态回报递减关系的两类技术的演化问题 .通过建立一个动态随机系统模型 ,论证了这类技术演化的长期均衡对应于某个函数的稳定不动点 ,提出了动态回报递增效应技术演化的多重均衡性和主导技术出现的可能性 ,分析了动态回报递减效应技术演化的不同特征 ,最后给出了一些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