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不能离开空间和时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没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  相似文献   

2.
三、空间和时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正如运动与物质不可分离一样,空间和时间也是与运动着的物质不可分离的。无论什么形态的物质客体,只要它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广延性(用通俗的说法,就是一定的体积,占居一定的位置)。即使小到象电子那样,直径只有十万亿分之一厘米(10~(-13)厘米),也还是有它的广延性。大的客体当然更不用说了。而这种广延性也就是空间。所以说,物质的存在是不能离开空间的。(数学上的没有大小的点,投有宽度的线,没有厚度的面等等,只是人们从现实的事物中得出来的抽象,并不是现实事物本身)。同样,任何物质客体只要存在着,就不能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许多“基本粒子”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高级阶段的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于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事物本质的认识,它是抽象的观念、理论,具有间接性、抽象性,而实践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客观现实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它是具体的活动、行动,具有直接性、现实性,因此,理性认识不能直接应用于实践。那末,理性认识是怎样回到实践中去的呢?在理性认识之后是否存在着一个能够直接应用于实践的认识阶段呢?如果是存在的话,这个认识阶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们必须区别两类不同的存在问题:第一,在语言结构之内的某些新实体的存在问题,即内部问题;第二,整个实体系统的存在或真实性问题,即外部问题。实在主义者承认物质世界存在,主观唯心主义者则不承认,这一争端经过了若干世纪也没有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不能解决,因为问题的提法就错了。提出物质世界本身存在问题的人,心里想的不一定是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际问题,即关于语言结构在实用上的抉择问题。如果有人决定接受现有语言,那么无可否认他已接受了物质世界。但这又不能理解为他好象已经接受了关于物质世界存在的信仰;根本就不存在这样一种信仰、断言或假定,因为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接受物质世界的意思不过是说接受了某种语言形式,换言之,就是说接受了形成言辞陈述的规则,以及试验、接受或摈弃这些言辞陈述的规则。但是物质世界存在的问题不可能在这些陈述范围之内。许多哲学家把新的实体系统存在的哲学问题看作是本体论问题,他们认为,只有当实体存在问题经过本体论研究证明属实之后,使用相应的语言形式才是合法的。与此相反,我们(指语义学者)的观点是,采用新的语言形式用不着任何理论证明,因为它并不意味着对于存在的任何肯定。抽象实体的合法地位问题,最近又在语义学里引起了争论。在语义学的意义分析里,某些语言里的词语常常说是表示某些“语言外的”实体。把物质的或有形的事物、事件看成是“所指”,不会引起严重的怀疑。但是有些人,特别是经验主义者,则坚决反对把抽象实体看成是“所指”。有些英国哲学家批评包含有抽象实体的语义学方法,事实上语义学者一点也没有认为他们述及的抽象实体可以直接通过感觉或某种理性直观使人们获得经验。斗一捶一  相似文献   

5.
邬焜关于信息本体论的学说早已指明,所有物体的现存结构都是载负信息的物形编码形式,信息场———信息的同化和异化———信息体,这就是信息自在运动的逻辑。在感觉发生时,主客体之间存在着某种能量场的中介联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我们的身体感觉是一种宏观感觉现象,而我们主司感觉的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却只能是通过神经电脉冲的微观活动过程来实现。这样,在我们对宏观事物的感知和神经系统的微观电脉冲活动之间便应当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只能由宏观事物所生发出来的微观能量场来作中介。主体是人,不能把主体看作是纯粹的主观性存在。主客体有中介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相互的改变。人的认识必然依赖外部信息对主体感官的作用,无论这种外部信息是主动作用于人的感官的,还是通过人的干预和开发之后才作用于人的感官的。物质和信息都各自拥有各自的质和量,当代信息科学和信息哲学提出了信息质的划分和信息量的计算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就取消了物质的质和量,就架空和取消了物质。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认识结构的建构都必须以信息凝结为中介,这正是当代生命科学和认知科学所揭示的科学事实。用信息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信息代替实践,正如用物质过程解释实践,并不等于用物质代替实践一样。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一切复杂的客观事物都充满着多样性的内在矛盾。任何事物的矛盾运动都以一定的时间、空间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因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中的每一事物,都是矛盾存在的具体性及其运动过程的历史性的统一。客观事物的这种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性为人们的抽象思维所反映和概括,便形成了具体的历史的思想方法。用这种方法观察事物、分析矛盾,从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揭示和把握中,又在思维中再现和复制了对客观事物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这个认识,是主观和客观  相似文献   

7.
积极性可以分为三种层次。在第一个最抽象的层次上,积极性与诸如主动性、责任性这样一些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主动性被解释为与主体的需要自由的、直接相符的自我表现的形式,活动、交际和认识的有推动作用的方面。责任性被解释为人所占有的外在的必然性,并把它变为内在的必然性。如果必然性成了主体自身的内在的  相似文献   

8.
论认识对象     
从哲学角度思考,认识对象究竟是什么呢?或者说,人们拥有的知识观念,其内容表征着什么? 一有人以为,认识对象是主体之外的客观存在,知识观念的形式无论怎样抽象,总能在外部存在中找到其内容的对应物。认识就是外部物象在主体中的能动反映。依此,主体能动的认识结构只能视为认识生成的“接收器”与“加工器”,而不能同时视为认识生成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质的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片面的认识。它们反映的内容是事物的现象,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其具体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它是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以抽象性和间接性为特点的,其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对空间和时间作了科学的解释,把它们看作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空间和时间的一般哲学定义起着重要的方法论作用,它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客观性质,指出“时间以外的存在和空间以外的存在,同样是非常荒诞的事情”。历史唯物主义不能局限于对时间基本特征的这个一般描述,它要结合社会过程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1.
关于感性认识,通常认为,它是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客观事物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而人的感性映像就象照相机一样机械地摄下客观事物的外形,把认识开始的初级阶段完全看成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我认为这样理解感性认识是十分粗浅的,这种观点没有看到感性认识不仅取决于客观事物的特点,而且取决于主体的能动性,主体的理性思维活动必然影响感性认识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黑格尔等唯心主义哲学的时候,一方面,强调了人的意识内容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依赖.主体获得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都离不开物质的感性实践活动,感觉和知觉作为人的知识的源泉具有确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必然对认识产生作用和影响。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这种作用和影响还未予充分的重视和研究,本文试图从认识的静态结构、认识的动态过程以及认识的结果等方面对此作些考察和探析,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13.
雨中游苏州     
亲近自然,远离喧嚣。如今,休闲旅游的人们正在把目光更多地投向名山、大海、草原。那恢弘辽阔的空间,那深邃"小我"的感觉,真好。可是,你却不能因此就小觑玲珑剔透的精巧细致,不能因此  相似文献   

14.
论作为主体认识活动的抽象李亚明抽象(Abstraction)是指人通过感觉、知觉和观念间接地认识事物与现象间的关系并从中概括出本质属性的认识活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抽象是把许多事物所具有的一个共同因素分离出来,或者阐明它们所具有的一种关系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着的。经验批判主义的创始人马赫却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感觉系列的调整了的(或者协调了的)体系”。“是判定方位的感觉”。“不是具有感觉的人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而是空间和时间存在于人里面,它依赖于人,为人所产生”。伟大导师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对马赫的这些荒唐谬论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深刻指出:“唯物主  相似文献   

16.
反映即认识,它具有直接性、间接性和超前性特征。反映的直接性与间接性,实质上就是认识的源与流的问题。现代认识论把符号和工具引入认识过程之后,人的认识越深入、越向前发展,对符号和工具的依赖性就越强。在此情况下,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往往以间接性为主。比如对历史客体和外域客体的认识,就是通过物质中介和精神中介进行间接性的认识。超前认识,也是一种间接性认识。它是人们对未来世界以及人们的未来行动的认识。超前认识带有预见性,对人们未来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自然辨证法及各专业的教学中,关于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即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及其关系问题是一个重要内容,这些概念和关系用哲学的语言表达出来是非常抽象的,以至人们不进行深入的自然科学研究就很难把握到它们的深刻本质。自然科学语言表达的符号化、具体化,使得人们在抽象的具体中更为感性地认识了这些概念和关系,深化了对于它们的哲学理解。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运动观、时空观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因此,关于自然科学对于运动、时空描述的分析与提炼,对于人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时空观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如何理解时空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孙海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存在的形式,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时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深刻地揭示和准确地概括了时间和空间同物质及其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坚持了时空观上的唯物论,也坚持了时空观上的辩证法。时间和空间既然...  相似文献   

19.
《徽风奇韵》所描述的绘画空间表现了当代工业文明条件下的人造物的美学意义.表现主义形式诉求的是现实主义的实质,这正是画者对中国现代工业文明及其语境之下机器美学的新的诠释,这种根植于当代社会文化背景的艺术创作,符合人们惯常的存在语境和常识内涵,澄澈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感受,深化了人们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在美学观念、绘画形式空间之间的平衡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逻辑学会重庆分会于去年四月举行了关于概念问题的学术讨论会.综述如下:一、感性认识阶段有无概念一种意见认为,我们讲的是科学概念.它是一种抽象.作为一种客观要求,概念应当反映、抽取事物本质.而感性认识阶段是靠感觉、知觉、表象认识事物,无从形成概念.另一种意见认为,以前把人的认识分为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而概念又划在理性认识阶段,这就自然得出感性认识阶段无概念的结论.这种传统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如果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