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对于敦煌变文的艺术价值,历来众口一辞、交相赞誉。但是,在有关变文研究的一些问题上,人们的认识很不一致。本文拟就几个问题质疑并直陈浅见,以期得到指教。一、煞费推敲的“俗讲”多少年来,在“俗讲”这一名目上人们化费心血不少,然歧义甚众,误讹亦多。如: 1.“‘俗讲’则多佛经故事,加以演染而成。‘变文’即为‘俗讲’之话本,故其文中,多系事实。”(周绍良《敦煌变文汇录·叙》) 2.“到隋唐时代,封建帝王一再提倡佛教,寺院里的讲经更加盛行,并逐渐转向通俗化,出现了‘俗讲’这种形式。佛僧们……把佛理经义加以通俗的演绎,利用佛经散韵合体和民间的说唱形式进行演唱,这种俗讲的底本也是变文。”(张锡厚《敦煌文学》) 3.“变文最初是寺院里以通俗语言解说佛经故事的一种‘俗讲’……”(《中国古  相似文献   

2.
陈烁 《兰州学刊》2014,(1):49-56
历史故事是敦煌变文的重要题材来源,其中如《伍子胥变文》《李陵变文》《舜子变》《前汉刘家太子传(变)》等,在历史事实和史籍记载的基础上,大量融合民间传说而形成自己的故事结构与情节。仔细考察上述敦煌讲史类变文故事的核心要素,可以发现其与上古神话和古史传说的密切关系,其中蕴藏着丰富的仪式文化内涵,既反映了古代成人仪式文化对敦煌变文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仪式文化在敦煌变文传播中的潜在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按古来的说法,伍子胥名员字子胥。《史记·伍子胥列传》:“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古人的名与字恒相关涉,或同义,或反义,或义相关连等,然遍检“员”“胥”义训,不见有何关涉之处,古今也未见有诠释之者,莫非伍子胥的名和字真的各不相干?问题恐怕没这么简单。  古人取名除就独立的词义着眼外,还从古代经典的一句话中截取名字,这也是一种关涉。春秋时鲁人季寤字子言(见《左传》定公八年),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寤”下释其名字关涉之由曰:“《诗》篇多以‘寤言’连称,如《终风》‘寤言不寐’,《考》‘独寐寤言’…  相似文献   

4.
《伍子胥变文》,由王重民先生等根据四个敦煌写本校录,收为《敦煌变文集》首卷首篇。该文演春秋伍子胥故事,写作时间约在唐末,是敦煌俗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但文中讹字疑义较多,郑振铎先生《中国俗文学史》在给此文以高度评价的同时,又感叹它“为了脱漏的过多,读起来也颇不易”。《敦煌变文集》在校勘方面作了初步工作。该书出版后,国内学者又续有校释,发明甚多,但遗留问题仍然不少。本文拟步时贤后尘,摭拾其阙漏,诸家校释偶有可议者,亦出以己见。限于学力,臆断妄说之处当所不免,谨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5.
《辞源》第二册第1526页“东牀(床)”条,在引用唐代刘长卿诗句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中的句子之后云:“参见‘坦腹(一)’。”但翻开第一册第598页“坦腹”条,其第一词义却无“东床”之语。原来此条在引《世说新语·雅量》时遗漏了几个字:“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坦腹卧如不闻。”后一句应是“堆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脱漏了“在东床上”四个字,即与“参见‘坦腹(一)’”之句有隔碍,使人未明所以。又《辞源》第三册第2225页“矜持”条所引《世说新语·雅量》同一例句,亦脱漏了“在东床上”四个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开始于本世纪二十年代,罗振玉《敦煌零拾》(1924年)、刘复《敦煌掇琐》(1925年)、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1933年)、许国霖《敦煌杂录》(1936年)等率先辑录、整理韵书、变文、曲词、诗歌等敦煌残卷佚篇。王国维、刘师培、缪荃孙、陈垣、郑振铎、向达、王重民等又陆续撰写题跋、考镜源流、积极评介敦煌语言文学作品,为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 全国解放以后,敦煌语言文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先后出版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1950年)、周绍良《敦煌变文汇录》(1954年)、任二北《敦煌曲校录》(1955年),姜亮夫《瀛涯敦煌韵辑》(1955年)、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1957年)、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959年)等,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经过“文化革命”的十年停顿之后,从1979  相似文献   

7.
白坚同志的《太平天国改“六经”为“六韵”考》一文(见本刊1980年第4期),为证明罗尔纲先生所提出的洪秀全《改定诗韵诏》中的“诗韵”就是《诗经》,引用了洪仁玕《钦定军次实录》两段批评“八股六韵”的话为新证,下结论说:“‘六韵’即‘六经’无疑。由此可见,改‘六经’为‘六韵’,确是太平天国当年故事。在《改定诗韵诏》中,《诗韵》即《诗经》也可以论定了。”对此,特提出不同意见如下: 一、洪仁玕所批评的“六韵”,并非“六经”,而是指科举考试的试贴诗。试贴诗源于唐代,直到明清仍与后起的八股文相辅而行,是科举必试的项目。因其通常规定为六韵,也有八韵,故多被称为“六韵”。这与制艺文章有八股或六股,而通称为“八股”是同理的。太平天国制度有不少异于清朝之处,但其科举考试形式基本照搬清朝。张德坚《贼情汇纂》(下简称《汇纂》)说太平天国“试文亦如八股,诗则试贴。”(《太平天国》(三)112页)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贵刊1981年第9期《陶钧文思,贵在虚静》(作者李壮鹰)一文有一条引文有误。该文曰:“刘勰之后,不少人都提到过艺术构思的‘虚静’问题。皎然《诗式》云:‘有时意静神至,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若神助’。‘意静’,即诗人内心的‘虚静’;‘神至’,即意识活动以理智为主宰。”按:皎然《诗式》作“意静神王”,而非“意静神至”。该文作者未注明版本,不知“神至”一语本诸何处。查《历代诗话》上,第31页,《诗式·取境》条(中华书局1981年版)、《历代文论选》二,第76页《诗式·取境》条皆作“意静神王”,唯有罗根泽先生的《中  相似文献   

9.
《吴越春秋选译》是刘玉才先生译注、倪其心先生审阅的一本书 ,由巴蜀书社在 1991年出版 ,为该社“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之一 ,及“国家教委古籍整理‘七·五’规划重点项目”。书第三页第二段有这样一段话 :《吴越春秋》过去一直被列入杂史类 ,清代修《四库全书》 ,认为此书“近小说家言 ,自是汉晋间稗官杂记之体” ,才归入小说类。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在其卷六六之史部载记类可以见到纪昀对《吴越春秋》的叙录 ,其中有如下的语句 :“其中如伍尚占甲子之日、时加于巳 ,范蠡占戊寅之日、时加日出 ,有‘蛇’、‘青龙’之语 ;文种占…  相似文献   

10.
释“汋”     
一九七七年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王鼎中,有铭曰:“呜呼,语不废哉,寡人闻之,蒦其汋于人也,宁汋于渊。”“汋”字音义,说家纷纭,迄无定论。张克忠《中山王墓青铜器铭文简释》云:“古书汋、酌通用.意为斟酌,衡量、审识。”朱德熙、裘锡圭《平山中山王墓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云:“‘汋’当读为‘溺’,‘勺’与‘弱’古音相近可通。”罗福颐《中山王墓鼎壶铭文小考》云:“‘汋’字殆是‘没’字省文。”容希白先生《金文编》四版稿本亦释“汋”为“没”。  相似文献   

11.
敦煌残卷《双恩记》,是《大方便佛报恩经》的讲经文,现藏苏联东方研究所,编号为唐人卷子Φ—96号。早年被俄人鄂登堡劫去,一九六三年,莫斯科出版的亚洲民族研究所藏敦煌卷子汉文目录曾著录,一九七二年苏联学者把它整理并公诸于世。其后国外学者对它进行了研究,成果惜均未见。我只于《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第2、3期)上,见到任半塘先生的《“双恩记”变文简介》、王文才先生的《“双恩记”校记》和学报所附载的《变文残本录文》。其后又读到一九八二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敦煌变文论文录》附录,由白化文,赵匡华二先生所校录的《佛报恩经讲经文》残文三卷,得以粗知梗概。既未见原卷或复印的胶卷,也未见专家们更多的研究成果,仅凭一鳞半爪,即思动手对《双恩记》的产生年代进行探索,当然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但为了求教于敦煌学专家、学  相似文献   

12.
杜甫《新婚别》的“誓欲随君去(一作‘往’),形势反苍黄”句中的“苍黄”一词,《杜甫诗选》(浦江清等编)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第179页)《杜甫诗选讲》(程云青著)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这里比喻反覆多变。”(第132页)马茂元《唐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苍黄’,指青黄相问的一种杂乱颜色。”他据此引申为“思想混乱”(上册第324页)。我认为此解盖沿袭汉魏南北朝之义(如《汉书·郊祀志下》、孔稚硅《北山移文》、杨炫之《济阳伽蓝记·敬义里》等等),但用以注释杜甫《新婚别》则是欠妥的。杜涛的“苍黄”应作“匆遽”或“紧急”解,它同“苍  相似文献   

13.
力之 《云梦学刊》2002,23(4):10-12
不论从横的层面看,还是从纵的角度说,《涉江》中的“伍子”都只能是“伍子胥”而断不会是伍奢,即王逸之说确然无误。另外,《惜往日》与《悲回风》说到“子胥”这对证《涉江》的“伍子”为“伍子胥”有意义,而对证明其所自出的作品是否屈原作无价值。  相似文献   

14.
“苍黄”辨     
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唐诗选和杜诗选本,对杜甫《新婚别》中“苍黄”(“誓欲随君往,形势反苍黄”)一词的解释,颇为纷纭。如浦江清等人编的《杜甫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可青可黄,形容形势翻覆多变。”(179页)程云青的《杜甫诗选讲》注云:“苍黄:反覆。苍黄本是两种颜色,这里比喻反覆多变。”(132页)马茂元的《唐诗选》注云:“‘苍’,青色;‘黄’,黄色。‘苍黄’,指青黄相间的一种杂乱颜色。”因此他将“苍黄”引申为“思想混乱”(上册342页) 以上诸注均认为“苍黄”的本义是青黄两种颜  相似文献   

15.
“借”辨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1962年)392页说:“在上古汉语中表示‘借用’这个概念的时候,一般只用‘假’,不用‘借’。”并且举例:“‘假道于虞’不能说‘借道于虞’。”该书1981年修订本重复了上述文字。(420页)案:“假道于虞”见于《左传》僖公二年、五年等。《古代汉语》第一单元文选部分节选了僖公五年,题名《宫之奇谏假道》。然而据此断言“假道于虞”不能说“借道于虞”,则谬。《谷梁传》僖公二年通篇说“借道”而不说“假道”,即为明显的反例:荀息曰:“君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壁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  相似文献   

16.
《卷二十四·天文志二》永和五年……十月 ,月犯。占曰 :“朝廷有忧 ,军将死。” (中华书局 1974年 10月版点校本 ,第 713页 )按 :“占曰”云云 ,《晋书·天文志下》作“占曰 :‘胡有忧 ,将军死。’”与上载相去甚远。今考本书卷二十三 ,《天文志一》载魏正始元年有“十月寅 ,月又犯北头第四星 ,占曰 :‘犯 ,胡不安’”事 ,并记敦煌太守王延于次年斩鲜卑阿妙儿等事 ;同卷又载晋成帝咸康八年“八月 ,月犯 ,占曰 :‘胡不安’”事 ,并记石虎废石弘自立 ,幽杀石弘等事。可见此星变之应实在胡而不在晋 (朝廷 )也。按之下文记是年“十一…  相似文献   

17.
“修辞立其诚”语出《易·乾·文言》,它是孔子在回答九三爻辞时所说的一句话。我经常发现人们在引用它时,把后代的引申义作为它的本义来训,例如:“‘修辞立其诚’见于《易经》,‘诚’者,准确、鲜明、生动有力也。修辞就是修饰言辞,就是对语言进行修饰和调整”。(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函授通讯》一九八三年第一期第三十四页)。  相似文献   

18.
享者,亨也     
蒋寅同志的《‘享’乎?亨也》(载本刊1981年第二期)认为,《典论·论文》中的“家有弊帚,享之千金”(语出《东观汉记·光武帝纪》)应解释为“家里的破扫帚,(看得)和千金一样”,此见甚是。然而蒋文又据胡克家《考异》“‘享’当作‘亨’”,称此“享”字“为后世改也……此处作‘享’实难解。”对此笔者则不敢苟同。近人黄侃曰:“‘享’、‘亨’古皆通作亯。”今查“享”一般写作“亯”,然亦有写作“(?)”的,下面正是“子”。又见《集韵》:“亨……古作‘亯’、‘(?)’。”隶变以后则统一写作“享”。“亨”字的出现是后来的事。对此,清代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七《墨子·叙》中曾作过较为详细的阐述。他说:“‘享’字隶字作‘享’;又省作‘亨’,以为亨通之‘亨’;又转为普庚反,以为亨煮之‘亨’。今经典中‘亨煮’字皆作‘亨’(俗又  相似文献   

19.
敦煌变文校勘零札补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各地刊物上相继发表了一批补校《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的文稿,足见学术界对于此项工作的重视,也是对于修订重版《变文集》的呼吁的积极响应和有力支持。笔者在完成拙稿《“亡空便额”校释质疑》(发表于《中国语文通讯》1983年第5期)、《敦煌变文校勘零札》(《社会科学》1983年第6期,以下简称《零札》)和《敦煌变文校勘零拾》(《中国语文》1984年第1期,以下简称《零拾》)之后,又有机会重新研读《变文集》和诸家校订著作,复得有关校勘的笔记若干则,爰作《敦煌变文校勘零札补记》,以供《变文集》修订的参考,并继续向海内外专家们求教。  相似文献   

20.
姜亮夫先生说:“然以本篇细绎之,则山鬼乃女神。而其所言,则思念公子灵修之事。灵修者,楚人以称其大君之谓也,则山鬼岂亦襄王所梦巫山女神也耶?……则山鬼为神女之庄严面,而神女为文士笔底之山鬼浪漫面矣。姑说之以待世之好楚辞者。”(见《屈原赋校注》263、264页)郭沫若先生说:“‘采三秀兮於山间’,於山即巫山。凡楚辞兮字每具有於字作用,如‘於山’非巫山,则於字为累赘。”(见《屈原赋今译》32页注语)马茂元先生说:“象《离骚》、《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