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料与信息     
今年经济发展预测分析国民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预计199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将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达32386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3.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728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稳步发展1993年我国农业生产各项成果预测结果如下:1.粮食在播种面积减少1100万亩的情况下,产量可望与上年基本持平或略有减产;2.棉花在播种面积下降2000万亩的情况下,产量下降50万吨左右,下降幅度为11.1%;3.油料与糖料的生产形势相对平稳,烤烟、黄红麻、水果等农产品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4.畜牧业生产…  相似文献   

2.
玉米在新疆的种植和推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原名叫玉蜀黍,我国由于各地叫法不同,亦称为包谷、番麦、玉黍、包芦、棒子、珍珠米等。玉米属高产农作物品种,耐旱,能在平原、山区、沙砾等各种土地上生长,因此,在我国各地种植颇广,现在在我国粮食作物种植中,仅次于水稻和小麦之后,而居第三位。在新疆,据1983年统计,玉米当年播种面积达7038800亩,占全区粮食总播种面积的23.7%。在天山以南各地区,仅喀什、和田、阿克苏三地,玉米播种面积即达490万亩,是当地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之一。在新疆整个粮食生产中,这一年玉米总产量达26亿2500万斤,仅次于小麦产量而居全区粮食生产的第二位。(1)  相似文献   

3.
一、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增幅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9%。 2、农业生产形势喜人。今年,自治区提出了“增粮、增棉”的方针,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棉花、油料、甜菜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夏粮增产已成定局,畜牧业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快速增长。 今年自治区紧紧抓住国家赋予新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新的粮食基地的历史性机遇,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努力克服持续干旱、局部地区风灾及低温气候的影响,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6月30日统计,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14.9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2.02%,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呈“一增三减”趋势。受去年粮食减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推行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中国农村积压多年的巨大潜力得以迅速发挥,其结果是,在1984年农业生产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成绩。但事情的进一步发展并不尽如人意。粮食产量1984年达到40731万吨后,1985年就锐减2820万吨,下降6.9%,成了新中国历史上减产幅度最大的年份。以后几年一直徘徊不前,直至1989年才勉强超过1984年,达到40745万吨。棉花产量在1984年达625.8万吨后,连年下降,1985、1986两年平均每年减产135.9万吨,平均下降24.8%,至1989年,棉花总产只有375万吨,比上年还少8.7%。油料作物产量1985年达1578.4万吨,1986年就下降了6.6%,减产104.6万吨,1989年又连续下降,仅达1291万吨。糖料、麻类作物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到目前为止,我国农业生产仍未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5.
南城是江西省第一个双季稻“吨粮田”县,粮食生产在县域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县农业人口22.5万人,占总人口的79.4%。1998年,粮食面积22.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8.8%,其中早稻面积超过18万亩;经济作物面积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1.2%。农民人均收入中粮食收入943元,占种植业收入的65.1%;经济作物收入506元,占种植业收入的34.9%。显然,种植结构很不合理。今年五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决策:从明年开始,早籼稻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一强烈信号犹如雷霆万钧,必然在农村掀起一场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6.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粮食生产是一个重要的战略课题。中央领导同志曾经指出:“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在当前人口继续增长,耕地逐年减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重新认识和研究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粮食生产再上新台阶面临重重制约因素目前,粮食生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越来越多,形势越来越严峻。从粮食主产区常德市的情况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常德市的粮食生产已徘徊十年。从面积来看,1984年至1994年,粮食播种面积由1138万亩减少到856万亩;从总产量来看,1984年全市粮…  相似文献   

7.
一、对经济运行的基本判断 1、生产持续稳定增长初步测算,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24.8亿元,国民收入达103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5%和14%。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2、农业生产形势看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入春以来,我区气温回升稳定,气候条件较好,为春耕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截至6月30日,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达4 028.00万亩,比去年同期增长3.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 187.80万亩,比去年同期减少1.3%;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8.
经济运行情况基本正常 纵观1994年新疆经济发展态势,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领域基本通畅,社会总供需基本平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6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长6.8%,第二产业增长10.2%,第三产业增长14.9%。 1、农牧业增产丰收。 1994年新疆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突破,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三增一减”之势。棉花产量雄居全国榜首,乡镇企业发展迅猛。 1994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收到明显成效。农业生产克服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实现了稳定发展。除粮食产量减少外,其他主要农作物产量均有较大幅度增长。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664万吨,比上年下  相似文献   

9.
继1984年粮食获得创纪录丰收以后,1985年我国粮食生产情况却出现了逆转,总产量比1984年减少280亿公斤。减产的主要原因有三: (1)自然因素。1985年,不利的气候条件对粮食生产影响很大,据测算,由此造成的粮食减产约为50~100亿公斤。 (2)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表现为粮食生产投入下降,播种面积减少,耕作粗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粮食的经济效益低于生产其他经济作物。据统计,1984年四川省粮食每亩平均纯收入为22.95元,而经济作物每亩平均纯收入为83.41元,种粮  相似文献   

10.
粮食警示录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育着占20%以上的人口,这是世界公认的一大奇迹。 1994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16.4亿亩,低于《九十年代中国农业发展纲要》确定的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不能少于16.5亿亩的安全警界线。近年,我国人口平均年增  相似文献   

1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业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农业生产的形势仍是非常严峻的。我国的人口以每年15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①耕地却以8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人均占有耕地从1957年的2.59亩,减少到1988年的1.33亩,人均占有粮食已从1984年的784.4斤减少到1988年的724斤。②从1985年开始,我国粮食生产连续四年徘徊不前。1989年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12.
新疆水源丰富,日照长,积温高,适宜棉花生产。自1980年以来,新疆粮食连续12年获得丰收,更为大力发展新疆的棉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不久前,中央确定把新疆列为全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这又为新疆棉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自治区的安排,1990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730万亩,占全国棉田总面积的9%左右,棉花产量将达到45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10%以上;到1995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1000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棉花生产基地。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首先必须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新疆棉花生产的一系列优  相似文献   

13.
在新疆,正确处理粮棉关系是一个带有战略性的大问题。这是因为新疆的各种经济作物中棉花占居首位,而粮食则是农业生产中基础的基础。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就会带动新疆的工、农、牧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处理不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但会使农业生产再次出现失调和反复,而且也会给新疆整个经济建设带来严重恶果。回顾建国三十多年来新疆粮食生产与棉花生产的发展过程,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粮食的大丰收必然带来棉花的大发展。而粮食减产了,棉花的产量也就会随之而减  相似文献   

14.
一 1、农业发展面临的四大挑战。 跨入九十年代,我国农业进入发展新时期,面临新挑战:首先是人口起始基数大,增长惯性强,潜在威胁重。人口正以每年1600万的惊人速度增长,使得我国每年52%的新增粮食和58%的新增消费用于满足新增人口需要,人均占有耕地从1949年的2.71亩下降到1988年的1.35亩,下降幅度达50%,庞大的人口数量通过对粮食、衣着等基本生存条件的巨大需求而转化为对土地、淡水等农业自然资源的沉重压力。二是农产品供给短缺趋于扩张。当前我国处于需求结构急剧变动时期,在相当长的阶段内食品需求将持续增加。到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人均千斤粮是一  相似文献   

15.
1、计划生育的成绩.新疆自1975年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人口出生率由1975年的33.10‰下降到1994年的20.82‰,人口自然增长率由24.36‰下降到13.39‰,妇女总和生育率已由5,14个下降到3.08个.20年来,累计少生197万人,节约抚养费300亿元.新疆计划生育率、节育率,汉族分别由1980年的66.50%、68.44%提高到1994年的98.63%、88.75%;少数民族由1989年的76.15%、43.87%提高到1994年的93.79%、70.55%.1994年与1975年相比,自治区人口出生率由33.10‰下降到20.82‰,人口自然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全国农村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落实中夫关于农业问题的一系列政策,特别是普遍推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几亿农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为我国农业的发展开创出了新的局面。从粮食生产来看,一九七八年到一九八二年,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由于进行合理调整,大约减少了近一亿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了六千八百亩,但粮食总产量八一年比八○年增加百分之一点四;八二年比八一年预计增产二百多亿斤,超过了大丰收的七九年。随着生产的发展,农民收入不断上升,生活显著改善,吃、穿、住、用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农村这样的一派兴旺景象是建国以来很少有的。实践证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一九八四年种植面积四百四十二万亩,产量三百八十四万六千担,产值九亿多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强,在自治区农业中名列第二,仅次于粮食,地位十分重要。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商品经济过程中,如何从战略高度,调整好棉花与其它  相似文献   

18.
中央提出:种植业用地以深度开发为主和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事实表明,这“两个为主”的方针,同样也适用于新疆。主要根据有: 1、新疆耕地现有85%即700万亩休闲,复种指数1990年为96.5%,比全国少58.6个百分点。目前搞农业生产当然应首先充分利用现耕地,包括大力提高其复种指数。如果到2000年休闲面积减至400万亩,农作物复种面积由1990年的528万亩增至800万亩,大约就可节省相当于开荒造田560万亩的20多亿元投资。  相似文献   

19.
《新疆社科信息》2009,(2):30-31
粮食生产蚀本.农民无利可图 十多年前的卖粮难成为社会性的难题。而在当下,“粮经果草”多元化种植结构的大趋势已形成,开放型农业全面激活,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全面发挥。粮食生产尽管有国家政策的补贴和扶持,但由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涨、种粮成本的不断攀升、比较效益的不断下降,农民生产粮食不仅无利可获,而且蚀本。经营一亩棉花、一亩西红柿、一亩果园,最高的可达数千元甚至数万元,谁去种植亩均收入低于800元的小麦?小麦的比较效益如此低下。这是当前粮食最不安全的重要信号,非常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栾城县(?)地区。毗邻石家庄市。全县有耕地47万多亩,占总面积的87.4%(?)每(?)业人口拥有(?)已经水利化,亩施化肥190斤,亩用电91度,每百亩平均拥有农机总动力达30马力,农业(?)水平较高。目前是全国著名粮食高产地区之一,1982年单产达1251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1.2亿斤,每农业人口提供444斤,对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 栾城是华北平原粮食高产地区中有一定代表性的县,探讨栾城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对解决我国其他高产地区今后农村经济发展方向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栾城农村经济发展战略设想的形成 探讨栾城县农村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是从1978年开始的。当时,栾城已成为全国著名小麦高产县,粮食亩产已达1106斤。但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增长不快。1969—1977年,年递增率只有2.5%,后四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