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时空观是日本神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神道中的时间是无始无终的直线的时间。这种时间不是建构性,而是生成性的。日本神道中的空间是封闭与开放并存的空间。封闭是常态,而开放是非常态。日本神道中的时间与空间是相互依存的,时间在空间中流动和循环,空间的封闭、开放又为时间所规定所制约。神道中的时空观念与日本人的民族意识、生产生活和政治制度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
论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时间和空间在思维中的具体关系,是一个十分新颖的理论课题。一、时间思维所谓时间思维,是指受时间因素制约的一种思维。它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及其时间存在和特征的反映,是受客观事物及其时间特征制约的一种思维形式。事物存在的时间特征,作为过程而存在,表现为具有发生、发展和终止的过程。时间,就是指事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因此,作为对客观反映的主观时间思维,其内容就是指对事物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新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和历史哲学对历史和历史规律的研究 ,至今存在着许多偏差和误区。但如果从自然时间、生活时间、社会时间这三个时间维度 ,对历史、历史现象和历史规律重新进行审视 ,就不难得出结论 :历史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 ,历史事件是失去时间特性的空间积淀 ,历史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 ,其中的时间因子作为人的生存的基本形式而存在 ,并依人生存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历史规律随着本真的生活时间而不断发展和更新自己的作用形式。  相似文献   

4.
时间和空间是生产力存在和运动的基本方式,也是生产力的重要属性。它们规定和影响生产力的功能。但是,人们却很少研究生产力的时间和空间,而对生产力时间和空间的发生和形成机制等几乎没有涉及。其重要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学术界总是把交换范畴排斥在生产力经济学之外。本文拟对交换与生产力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分析。 一、交换与生产力时间 生产力时间,是指生产力形成和运动的过程及其速度。生产力要素的总和并不是现实的生产力,于是也不形成生产力的时间。这是因为生产力是各个生产力要素的实际结合而产生的现实力量,生产力时间是这…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的大生产,使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驱除了人们原来对时间认识上的迷雾和一些混沌的表象。对时间的认识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这自然还是粗线条的。对经济时间的分析表明,时间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从日常生活中是可以直接体验和感觉到的。是一种客观实在,与其它物质一样有自己的属性。在经济建设中只有认识和把握时间的基本属性,才能很好的运用和控制时间,使时间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时间的基本属性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与西方哲学的时间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秉江 《求是学刊》2001,28(6):29-35
时间问题是西方哲学最艰深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从柏拉图到胡塞尔相继出现了实体论时间观、关系论时间观、个人主观时间观、先验时间观和内在时间意识 ,胡塞尔上承奥古斯丁而持内在时间意识观念 ,既别于牛顿的时间客观实体论 ,又别于心理主义的个人主观时间论。本文把胡塞尔的内在时间意识学说置于西方时间学说发展的历史背景中 ,努力阐明其与各种时间观的理论因承关系及异同点 ,以此来阐述其内在时间意识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工业化国家中,工作时间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即从单一的线性工作时间时代,过渡到以调整、缩短工作时间,特别是以工作时间多样化为特点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工作时间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迅速变化:从单一的时间性,过渡到多元时间性。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组织安排工作时间,使紧张的劳动时间和空闲时间相互交替,是提高生产力、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因此,从60年代初以来,工业化国家都纷纷调整和缩短了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8.
反映与时间     
反映中的时间因素的作用,是基于生命系统的组织和功能中时间因素的特殊作用,并在对生物时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提出来的一个尖锐问题。“反映与时间”这一问题,实质上,是时空结构和世界统一性、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原则、生命系统反映活动的实质等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一、生物时间和机体现代对生物时间的理解来自对生物系统自身时间的承认。生物时间表现为机体各部分的时间、生物个体的时间、物种世代交替  相似文献   

9.
尚杰 《浙江学刊》2006,(3):74-88
很少有人从时间观的变化概括哲学思考的历史,但事实上,哲学史也是时间概念变化的历史,而这种变化,最明显地体现在文本书写形式的变化,即一切叙述都是关于时间的叙述,是以时态或不同类型的语句之间的各种连接形式构成的。一般来说,在哲学领域,时间概念的历史有两条基本的线索:其一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强调时间是世界的运动形式而不是心理的活动方式;另外一条线索,也就是本文着重分析的,是从奥古斯丁、胡塞尔、海德格尔到普鲁斯特,强调时间是“精神”的某种膨胀和收缩,与世界上正在运动着的某样东西无关。整个20世纪的欧洲哲学与文学艺术运动的主流,都与第二条线索有密切关系。至于康德的时间观,则属于这两条线索之间的中间派。本文特别把以上提到的两条时间线索,分别称为“纵向的时间观”与“横向的时间观”,前者从时间之外的对象中获得时间的解释,后者则是一种非对象化的时间概念,或者称为“彼在”、“异域”。  相似文献   

10.
黄凯旋 《探求》2008,(1):69-74
在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建构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核心论题。虽然海德格尔对时间及其在生存论建构中的境域作用确有诸多深刻洞见,但其时间问题在生存论建构和表达上却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本文认为,海德格尔并没有顺利完成用时间来阐释存在的任务,其时间绽出样式和有终性的时间生存论建构面对着一系列难以克服的表达困境。  相似文献   

11.
城市职工特别是女职工家务劳动时间长,是个众所周知的社会问题。过去,人们往往从使人得不到充分的休息这方面来看繁重的家务劳动所带来的问题,实际上,繁重的家务劳动对家庭心理的和谐,影响也很大。首先,繁重的家务劳动造成女职工闲暇时间结构不合理,影响妇女和其他家庭成员闲暇生活的质量。根据我们对四川省352名女职工的调查,她们每天除工作时间外,上下班往返时间平均0.78小时,占闲暇时间的4.57%;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即睡觉、吃饭的时间,平均9.01小时,占闲暇时间的52.72%;家务劳动平均4.42小时,占闲暇时间的25.86%,子女教育时间平均1.09小时,占闲暇时间的6.38%;自由时间平均1.79小时,占闲暇时间的10.47%。这种时间结构,实在不合理,因为自由时间实在太少了。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主要是消费物质资料,家务劳动时间,主要是人们消费物质资料的过渡时间,而自由时间是  相似文献   

12.
在基督教时间观的基础上,别尔嘉耶夫提出一套独特的时间理论.他把时间分为宇宙时间、历史时间和生存时间.这并非是三种作为实在的时间,而是时间的三个维度或精神层面,它们揭示了时间之"恶"和时间之"善".人能够通过创造行为来终结时间,从而进入"永恒的现在",但又,必然陷入时间的"深渊"和客体化的世界.基于这种时间理论,别尔嘉耶夫的末世论在根本上指向"现在",而不是"将来".  相似文献   

13.
价值不断降低律是商品生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缩短、单件商品的价值量不断降低的运动规律。它是价值规律的一个分支。价值规律有两个分支运动,一个是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律,一个是生产领域中的价值不断降低律。人们往往重视等价交换律,而忽视价值不断降低律。价值规律表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物化劳动时间和活劳动时间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生产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是不断缩短的,因而价值也就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4.
1“生产力时间”的概念 生产力时间,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生产力系统,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并以获取物质资料为目的,其整个过程全部活动所消耗的各种时间。具体一点说,生产力时间这个概念的规定性是: 第一、定义中所指的自然是广义的自然,它既包括生产力系统自身,也包括生产力系统的对象。 第二、生产力时间包括人们认识自然的时间。认识自然的时间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学校里的学生接受前人积累起来的知识的学习时间IM是科研机关里研究人员探索新问题的研究时间。没有学生的学习时间,人类的知识不能代代相传;没有科研人员的…  相似文献   

15.
从诠释学的视角来审思文化自觉,是为了追问文化自觉何以可能。"各美其美"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第一步,是作为一种"和而不同"的价值向导而存在的,是自觉审视传统文化让自身的文化身份得以澄明的重要方式。横隔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时间距离"是"各美其美"的首要问题,对"时间距离"的不同回答,是"各美其美"是否可能的关键。在施莱尔马赫单向度地回归历史的时间距离观中,"各美其美"不可能实现;伽达默尔指认出"时间距离"的"过滤器"和"生长域"意义,"各美其美"得以可能;在马克思的时间观中,时间距离表现为文化启蒙在历史中阶段性地凸显,是"自由人"绽出的质跃表征,这是"各美其美"的正确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时间观念是现代生活方式的本质特征之一。生活方式的变革必然引起时间观念的变化,要求人们改革原有时链的封闭式结构,进行时间系列的多功能复合,增加时间单元的活动群密度,提倡用时方式的多层次并存。时间观念的现代化、时间理论的深层化和时间运筹的最优化,又会反馈于生活方式,为生活方式注入活力。在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步发展体系中,不可忽视时间观念的指导作用,理应坚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岸挺 《阅江学刊》2010,(2):107-110
人类创造历史的前提是对于历史的自觉,这种自觉首先表现为科学、进步的时间意识。在李大钊的时间意识里,时间是一维的、向前的,人是时间的主体,人在时间的创造构成了历史和人生;“时间”“历史”“人生”是三位一体的;“今”和“新”是核心价值元素。李大钊时间观的理论创新性主要表现为,率先提供了现代哲学诠释的“大视域”,并将学术研究与民族独立、社会革命结合起来,从而超越了纯学术,为历史变革提供了批判武器。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9):149-153
与其它教育时间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是一个内涵独特、特征鲜明的范畴,具有保证、管理、发展、增效等多重功能。随着即时网络时代的到来,时间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用日渐彰明。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对被遮蔽了的时间范畴给予应有的关切,并将自身置于时间坐标轴上,因时而变,适时而动,与时俱新,运用时间杠杆,激活和强化时间功能,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间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一、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很多人在理解价值规律的内容时,都把价值规律理解为是价值决定的规律,即商品的价值量由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这里听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它“是指在现有的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实,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价值规律的内容还作了另种规定:价值规律是价值实现的规律,即商品价值量实现决定于社会需要该种商品使用价值量应使用的必要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里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指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指社会需要一个部门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通过对<存在与时间>中一条注释的分析,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都是一种流俗的时间解释,海德格尔虽然进步了,但是仍然没有跳出传统时间观念解释的限囿.传统的时间概念在德里达看来是一种线性的时间,这种时间必须终结,这是终结古典存在论的根源.时间是差异的踪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