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浒传》“逼上梁山”之前的林冲故事,着力塑造了一个平民化的林冲形象。经过“风雪山神庙”,林冲才完成了从平民到英雄的人生捩变。从平民悲剧到英雄悲剧,林冲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有性格发展史的英雄。林冲平民化性格的成因,在于宋元社会平民社会之性质,《水浒传》乃宋元市民文艺之成果。而平民化是宋元社会民众的常态,也是梁山好汉的常态。这种理解关系到《水浒传》人物形象乃至小说基本性质,涉及《水浒传》接受史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池莉作为八十年代后期兴起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讲求生活流式的自然单纯的艺术结构。因此,许多人都从市民情趣和平民化角度去解读池莉的作品。但如仔细挖掘其作品,可以发现一种隐含在平凡生活中的悲剧意韵,并可以从社会生活环境的悲剧和人性的悲剧两个大方面来看人生三部曲赋予我们的悲剧性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3.
“平民化”作为时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出的风格倾向,是伴随着新闻媒体对普通受众需求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形成的;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风格特征经由四种方式建构而成;而在对“平民化”新闻节目进行陌生化的阅读中,我们发现所谓的“平民化”的风格定位是新闻媒体给自身贴的标签,同时,“平民化”的电视新闻同样是由媒体建构的。  相似文献   

4.
《静静的顿河》中葛利高里的悲剧蕴含了西方悲剧的三个历程,即命运悲剧、个性悲剧和社会悲剧。社会悲剧是葛利高里悲剧的第一个层面,也是最根本的。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的悲剧可以从三个层面去考察:贾府的悲剧、大观园的悲剧和贾宝玉的悲剧。这三层悲剧的性质不尽相同,它们一起所形成的悲剧意蕴,表明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相似文献   

6.
在通俗文学领域,也就是民间写作领域,亦或称作坊间文学界,尤其以通俗小说为代表,现代化运动在明清时代已经开启.它和官方文学的现代化言说呈一种错位状态.通俗文化是一种与上流文化完全不一样的传统.明清通俗文化的集中代表民间写作的兴起是一种思潮的表现,呈现出开放性、平民化、世俗化、悲剧精神等品格.运河文化圈兴起的商人文化和城市文化推动了民间写作的兴盛.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最后完成者高鹗的文学价值,自今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文旨在说明高鹗在曹雪芹的总体悲剧构建中,完成了从悲剧的必然性到悲剧的深刻性的深层发掘和完善,从而深化了《红楼梦》的悲剧主题,突现了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性格特征,强化了作品的悲剧艺术效果。高鹗对《红楼梦》的续改之功是不容抹杀的。  相似文献   

8.
同一哲学是自然哲学和先验哲学的绝对综合,它代表了谢林前期哲学体系的最高成就。基于同一哲学的成熟理论以及对古希腊悲剧的认知,谢林形成了自己的悲剧观:悲剧诞生于自由与必然的冲突,结束于二者的和解。谢林悲剧理论的实质是一种悲剧哲学,先验唯心论从历史的视角初步展示了悲剧产生的根源;同一哲学体系建立以后,悲剧理论成为艺术哲学构建的重要内容,表明了艺术与历史哲学的内在关联,进一步论证自由和必然的同一性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冯至早年叙事诗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至的叙事诗并不是哲理诗,而是诗人对生命反复“体验”的结晶,体验到的是悲剧性。冯至叙事诗的悲剧表现形态为爱情的悲剧、艺术(美)的悲剧、人性的悲剧。文章从悲剧主人公、悲剧情节、悲剧冲突和悲剧的审美心理效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其悲剧的特性——轻型悲剧;并从冯至“隔”的技巧的运用简要分析了产生轻型悲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榆树下的欲望》为研究对象,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从继承和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了这部现代悲剧中蕴涵的占希腊传统悲剧因素,以及作品中折射出来的现代悲剧特征和作者独特的悲剧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译者的风格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翻译的过程中,作家的风格是可译的, 为了得到最佳的译文效果,译者必须具有强烈的风格意识.文章分析了在翻译实践中,特别是在文学作品的翻译实践中,译者的翻译观点、目的以及采用的翻译手段对其译文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并且指出虽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也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选择符合自己口味的文本,并以原文风格为基础,追求与之相适应的译文.  相似文献   

20.
略论行政人格评价机制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认为行政人格的不如人意,确实正在严重地蚀解着政府在群众中的信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公务员人格评价机制实现创新。创新的要件是形成多向性的、公众可参与性的全面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