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招聘     
某大公司招聘人才,应者云集。经过三轮淘汰,还剩下11个应聘者,最终将录用6个。第四轮总裁亲自主持面试,奇怪的是,面试考场出现了12个考生。总裁问:“谁不是面试的?”坐在最后一排最右边的一个男子站起来,说:“先生,我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但还是想参加一下面试。”在场的人都笑了,包括站在门口看热闹的那个老头子。总裁饶有兴趣地问:“你连一关都过不了,还来这儿,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个男子说:“我只有一个本科学历,一个中级职称,但我有11年的工作经验,曾在18家公司任过职……”总裁打断他的话,说:“你的学历…  相似文献   

2.
读者信箱     
在日本很有影响的大报《朝日新闻》1994年5月19日登发了一篇名为《“))卜。、”一作战》的文章。文章中介绍了一名现在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的日本专家羽很高广幼年在中国东北的经历和老年又和夫人一起回到中国以工作方式报恩中国的事,使我深受感动。《朝日新闻》在这篇文章中向日本读者也提到和介绍了您们《国际人才交流》杂志。我是一名也曾在中国生活过的日本老人,据说您们杂志在国外也公开发行,我希望在日本有更多的日本人也能读到您们的杂志。(东京)山崎田野很偶然地在朋友住处读到《国际人才交流》,感觉很好、但“国际”的…  相似文献   

3.
希腊欧中关系协会主席尼惠明先生于7月上旬访问中国。盛夏的上午,记者赶到大观园饭店对尼惠明先生进行了一小时的采访。在一纸对尼惠明先生的介绍中,记者首先看到的是一长串头衔:WTO国际贸易中心高级顾问、欧中研究开发中心主席、欧中关系促进会主席、《欧中在线商务》与《今日中国商务》杂志主任总编、EURASLAN贸易咨询公司董事经理、希腊新闻业者协会常务理事、希中商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安奥林匹克文化中心副主任……从这一长串头衔中,不难想象他是一个非常有能力并具有旺盛精力和热情的社会活动家,更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对中国有…  相似文献   

4.
《起风了》是一部完全不同于宫崎骏之前作品类型的“写实性”动画片,影片中几乎不存在“幻想元素”,有的只是那个“以前的日本”。作品随着一阵阵风从“关东大震灾”飘到了二战结束,在此期间有着“日本人的梦想”,也有着对于“战争的哀愁”,当然还有着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在那段激荡的时代里,“小人物”们无法改变“社会之风”,他们能做的只有朝着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只有保护好那个他爱的人。  相似文献   

5.
现代知人有妙术王通讯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写过一首著名的散文诗,题目叫《一个人是一个谜》。是的,人确实是一个谜。难怪大翻译家傅雷先生感叹说:“了解人是一种最深的艺术。”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事工作也可以说是世界上“一种最深的艺术”。下面,我介绍两种识别人才的...  相似文献   

6.
《相声百年经典》一书中记述了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令人为之感叹:在排演相声《关公战秦琼》时,侯宝林先生特地去请教了京剧表演艺术家这样一个细节问题——关公那个代表性的亮相姿势.究竟是左手捋髯、右手背在身后,还是右手捋髯、左手背在身后?  相似文献   

7.
信息经纬     
一个“昂贵”的政府1999·4杨彦龙张鹏辑刊中报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中国进入“第二代改革”中国现在进入了“第二代改革”!日前,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济改革论坛”上作《中国改革的经济学透视》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说,“第...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幕“两派鼎立”:“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90年代中后期,银幕“谁主沉浮”、“指点江山”?就像经济起飞时碍于一双沉重的翅膀,90年代的中国电影也在时代的浪潮中跌荡起伏。《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香魂女》、《霸王别姬》、《风凰琴》……等影片,带着浓郁的黄土气息在沸沸杨扬的议论中走向世界,那些“西化”、港台或带有中 国式的“娱乐片”在国内影评界却褒贬不一。捧回奖杯的人“容光焕发”,受到针砭被冷落的人“面有难色”。“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中国银幕终究由这“两派鼎立”,共同支撑着有丰富…  相似文献   

9.
奇在日本     
爱起“脏名”不脸红与华夏文化血脉相连的日本人,同中国人一样使用望文生义的汉字,但日本人对汉字的理解却与中国人遇然不同。尤其日本人所钟爱的一些地名和人名,在中国人看来已不仅仅是难以启齿,有失大雅,甚至“脏”得出奇,令人瞠目!随便翻开一张日本地图,“竹家”、“大家”、“户家”等以“家”字为内容的地名随处可见,而在汉语中,家者,坟也,是一个极不吉利的字眼,而日本人却没有半点生活在“坟墓”中的意思。更有甚者,有不少日本人干脆就姓“大家”、“竹家”,处之泰然自若。不是还有日本人姓“犬家”的吗?这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连续剧《年轮》在大江南北的播出.使人们重新回味从已逝去的特殊日子,无人不在吟唱“火红的高粱地里,白我的奇今A流淌……”、而长若小说《浮城》《泯灭》又带动起另一种新的文学作风,这两本风行全国的书中,人们看到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的一种清醒的对民族印人性强烈的多方面、深层次的批判意识与时代汉思这些滔滔闪光的佳作都和一个人的宝才联系在一起。他就是当代中国石名作家—一梁晓声。梁晓声,这是一个不陌生的8字。从那个颠倒年代过来的人都会清晰地记住他那些凝重的作品。《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叫多少人激动下已;《…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京剧是中国最著名的艺术表现形式,那么漫画无疑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地标。可最近中国却有一位80后漫画家凭借她的作品《子不语》走红日本,平日里很难取悦的日本读者这一次称赞她“画出了日本人也喜欢的漫画作品”。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儒家精神东传日本,影响深远,至今未减、但儒家的忠孝(义理智信电,看来,唯独“忠”发扬光大于日本。君不见.忠于天呈,忠于主子、患于会社……大有人在,只差忠于老婆。而日本男人的大男子主义也有两重性,既想征服女性,却又有惧怕、听命和受制严文人的一面。从女卑到休夫据统计,日本男人阅读最广泛的一本书,就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同志人难怪.日本电视台也购买中国电视系列剧(三国演义》去演播。这*可看出日本弓入具有一点文武兼备的精神。大男子主义在日本仍很普遍。但自本男尊大旱情况很特别。“女卑”指女入么项服从…  相似文献   

13.
巴黎街头画     
巴黎,是座名扬四海的“画都”。珍藏在这里的传世之作《蒙娜丽沙》、《拿破仑的加冕式》、《浴女们》、《梳妆》—…使人大饱眼福。与此同时,还有许许多多留在大墙上的“画”,也是很迷人的。这次踏上异国他乡的巴黎,在街头巷尾散步时,无意中发现不少墙上都给有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画”,引起莫大兴趣。这简直处处都是个别有情趣的“四天画展”。有栩栩如生的动物,有多姿多采的人物,有生龙活虎的热闹场面,也有四冶情操的名胜古迹……在一条叫做甘岗波瓦大街的旧墙上,画着一只展翅高翔的雄鹰,在奋飞、在搏击,给人一种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4.
旅美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感叹明朝以来中国落后于西方列强,提出了一个重要原因:中国缺乏数量化管理,大家说话喜欢清谈,喜欢含含糊糊的和气。胡适先生更是直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是“差不多先生”,或者叫“圆通大师”。  相似文献   

15.
张立超 《人才瞭望》2014,(12):79-79
“王宏任先生是我敬重的一位作家。认识宏任先生的朋友,看了或许会撇撇嘴角,不以为然。……但是,我要说,你看到的只是表象。这是因为,盗亦有道,在道的认知上,我们之间,有不小的差异。”(《杂文报》2014年2月21日第4版《我是一个怯懦的作家——序王宏任〈那天那地那人〉》,作者韩石山)其中“盗亦有道”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王倩  黄莹莹 《人才瞭望》2013,(6):107-108
中国是一个饮食大国,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一直是国人的骄傲。也是让外国人敬佩的一点。但中国人在饮食方面的偏差也常常让外国人咋舌。英国《每日电讯报》曾就中国人在餐馆吃饭的豪奢和浪费现象发表一篇文章,题为《好生活带来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淹没了中国》。“小餐桌”折射“大文明”。  相似文献   

17.
聂新 《人才瞭望》2016,(17):55-55
“人尽可夫”不是你以为的那个意思。雍姬……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其母曰:“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左传·桓公十五年》。  相似文献   

18.
心无所住     
《六祖坛经》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六祖慧能未出家前,有一次帮一位富人家去送柴,讨生活。到了富人家门口,见一老者手捧一本《金刚经》在诵读,隐隐约约听见了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猛地一下就觉得此语十分了得。  相似文献   

19.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先生的著名诗篇生动地描绘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和国内国外广大革命者对那个战火纷飞年代红色延安的眷恋、热爱和赞颂。
  在巍巍的宝塔山上回顾光辉岁月,在枣园中央驻地重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和《纪念白求恩》,在杨家岭体验美国进步人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聆听毛主席挥手笑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时的会心一笑,在瓦窑堡寻踪毛主席与著名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彻夜长谈的旧窑洞,在延安八路军医院旧地怀念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印度医生柯棣华以及外国老专家马海德、米勒、傅莱,对延安精神有了新的更深的认识,也从多个方面更强烈地感受到了延安时代的伟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横堀先生是一位资深传媒人.知名评论家。他从《朝日新闻》记者.国际部主任.《朝日新闻》北京分社社长.到退休后受聘的《人民中国》杂志专家和编委.在中日传媒路上,一路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