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贞观史学     
唐代是我国封建史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而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史书修撰方法的变化,史学独具的特色和史观的进步性,尤其给唐代中后期和唐以后的史学以很大影响。今姑且称其为“贞观史学”,略加论述。一、修史方法的根本变革贞观年间,史书的修撰方法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通过设置专门机构撰修国史(当朝历史)与前代史,实现了史书由私撰到官撰的转变。史馆,作为官修史书的机构,始置于北齐。在此之前。北魏节闵帝时曾设立修史局,并  相似文献   

2.
南开大学法学系副教授岳纯之先生的《唐代官方史学研究》一书2003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是近年来关于唐代史学史研究的一部力作。全书共分为六章,分别是唐代官方史学概论、唐代官方修史机构——史馆、唐前五代史与五代史志的修撰、《晋书》的重修、实录的修撰、唐代官修史书杂考。另外此书附录部分收入了作者写的五篇针对某些具体问题的短文,此书的第一章可以说是对唐代官方史学的总论,  相似文献   

3.
唐代史馆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初在前代基础上,确立和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修撰前代史和本朝史的正式修史机构。宰相监修显示了政府对史馆修史的重视,加强了对修史工作的监控。史料征集的制度化则从根本上保证了史书修撰的质量。唐代史馆制度经历代仿效,对中国史书修撰和史籍特色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替虽然频繁,史学发展却未中断。这半个世纪的史学发展有三个较显著的特点,一是无论时局怎么动荡,各个政权如何短暂,唐史的修摆却层出不穷;二是唐代确立的史馆修史制度,五代政权基本上继承了下来,后唐、后周还有所发展;三是私人修史,不管是关于唐朝的,还是关于当时的,大都出自偏霸的十国政权。  相似文献   

5.
刘知几评史馆修史许凌云我们中华民族素来重视历史传统,自古以来历代政府都把记载和编修历史放在重要地位,设置史官专职其事,至唐更发展成有组织的史馆修史制度,历宋、元、明、清而不衰。研究中国史学发展史,不能不研究史官修史制度;研究刘知几的史学贡献,亦不能不...  相似文献   

6.
史学政策不仅体现于修史机构的设置和史馆制度的程序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皇帝和历史学家二者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微妙关系中和复杂的心态中。本文尝试从“史学政策”这个新视角,新维度去解读中国古代史学史,以揭示出中国古代中学史所蕴含的极其深厚的权力内涵和极为广泛的政治意义,弄清中国古代史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唐朝在前人的基础上设馆修史,建立并完善了史馆制度,使史馆成为撰史的专门机构。而后,宋、辽、金、元、明历朝纷纷仿效,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修史机制。唐代完成了前代八部正史、多部本朝实录,国史的修撰与典章制度体均受惠于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8.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深谙以史为鉴的著名君主之一.由于他在贞观年间采取了设立史馆、大力修史等诸多措施,发展史学,遂使史学功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发挥,也使他成了历史上以史为鉴的光辉典范,不仅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而且也在我国史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9.
刘知几的代表性作品《史通》,作为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史专著,第一次对唐中叶以前中国封建史学的发展作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和批判,揭露了自孔子以来传统史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他根据自己多年修史的经验,论述史籍源流、体例,史官建置和旧史得失等,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他从史学理论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史学史的研究和史书编纂学的探讨,树立了基础和规模,其中不少观点至今仍不乏借鉴意义.自《史通》问世以来,对其评价有毁有誉,而总的来说褒多于贬.这里仅就《史通·本纪篇》谈谈刘知几的史学观点以及本人学习过程中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论盛唐史学     
从唐皇朝建立到唐玄宗开元末年的一百二十多年,是唐皇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之一。“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是这个盛世的两大高峰。这时期,唐代的经济、政治、民族关系、中外交流以及文化方面的各个领域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历史上罕与其匹的“盛唐气象”。这时期的史学,作为盛唐文化的一部分,其气势之大,创获之多,在中国史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一、三篇修史诏书:对史学的新认识唐初,从唐高祖到唐高宗,先后正式颁发了三篇修史诏书,对盛唐史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本文的论述就从这里开始。这三篇修史诏书是:(一)唐高祖《修六代史诏》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担任起居舍人的令狐德(芬木)向唐高祖提出撰述前代史的建议。他指出:“近代已来,多无正史”,  相似文献   

11.
论唐初史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初史馆制度的正式确立,是中国史馆制度发展的必然,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唐太宗提高史馆的政治地位和史官的物质待遇,对唐初撰修前朝历史和本朝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初史馆成就斐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纂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的文化工程 ,做好这项工程需要全国各界通力合作 ,在学术、人员、组织、资金等方面做好规划组织工作。在此过程中 ,借鉴古今中外相关的治史经验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下面试结合我国的治史传统 ,谈谈与纂修大型清史相关的几个问题。一、易代修史与清史纂修易代修史是我国治史的传统。历史上每一个新王朝建立后 ,往往都会设立史馆 ,纂修前史 ,希望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以为后代提供借鉴。我们今天重修清史 ,也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从修史的角度来看 ,易代修史有许多好处 ,它为公正客观地修史提…  相似文献   

13.
唐代史学家刘知幾与其友人论道讲学,互相影响,在事实上形成"刘知幾学派"。在当时史馆修史弊端丛生的情况下,他们发扬"无所阿容"的批判精神,坚守"彰善贬恶"的史家职责,主张"善恶必书"的直书原则,展现出史家"以史为鉴"的忧患意识。这种史学风范不仅对当时史学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深刻影响着后世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唐代的史馆修史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馆修史是唐宋以来我国古代优良的文化传统之一。史馆制度是从古代的史官制度演化而来的。据《周官》所记,周代就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五史的职掌范围很广泛,不仅掌管记言记事,而且兼有政治和宗教迷信方面的职能。汉武帝时设立太史令,“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日月、阴阳、管数”,①,到魏明帝太和年间,在中书省设著作郎,则专掌修史了。从这个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史职日趋专门化的倾向。一般认为,东汉时,聚集史臣于兰台及东观,编修  相似文献   

15.
翰林院之建置始自唐初,宋代以后不断增加了修史的内容。明代翰林院设置之后,几经改制,翰林院官员的额员及职掌也经多次变化。明代没有专门的修史机构,翰林院承担了全部修史之职,史学功能强化。有明一代,翰林院不仅设置了专职史官,而且还多次组织开馆撰修大型史籍,史学成就显著,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西周末期,中国的传统史学产生于官方制度化地记录史事,至战国时期私修史勃兴,编纂水平超过官方。历经秦与西汉,官方史学呈现衰微和停滞,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私修史的巨大跨越,而且有将史学发展拉向突出个性精神、离开先秦以来传统路径的倾向。但东汉明帝支持班固撰修《汉书》的同时,倡修《东观汉记》,开创官方不仅记史而且修史的局面,将史学重新拖回依附朝廷政治的方向。东汉对私修史引导而不堵塞,构建了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双轨发展的新格局,这奠定了传统史学的基础,促成中国古代史学的繁荣,其历史文化魅力,导致后来少数民族政权的仿从,成为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大融合最重要的先导因素,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史学,经过两汉司马迁、班固、荀悦等大师们的开拓,一直到唐代,才又进入一个新的“星汉灿烂”的兴盛时期。但是,在汉唐这两个黄金时代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无论在史学思想还是在史著体裁上都起着承上启下、分离综合,精筛升华作用的过渡阶段。其中,竞相争鸣、著家蜂起的晋代史学,更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可惜的是,史学史的专家学者们对这个颇堪研究的时代未给以足够的重视,在大部分史学史论文、著作中,大都将它一笔带过。这造成了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个薄弱环节,也使人们对中国史学的继承发展的源流  相似文献   

18.
应廷主编《明史纪略》,是清初史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明史纪略》因庄氏史案而扬名,也因此而湮没。庄氏修史的直接起因是续朱国祯未成之《史概》.此书是清初史坛第一部公开刊刻的明史著作,它的遗民立场,直接导致了文字狱的发生.庄氏史案后,清初个人修史风开始降温。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私家修史与官修史书、正史和野史的关系入手 ,探讨私家修史的定义 ,并根据私家修史在史学史上四次发展的高潮 ,分析了私家修史兴盛和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对唐初所修的八部正史,学者向来褒贬不一。其实,唐修八史是中国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壮举,同时也留给后人两点启示:1.朝廷重视历史是史学发展的前提条件;2.在充分发挥官修史书优势的同时,不应排斥私家修史。关于社会风貌对史臣编纂思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门阀政治与史家的士族意识和门第观念、佛教的兴盛与史家的崇佛倾向、天下大势由分到合与史家民族观念和国家统一思想的不断发展三个方面。贞观年间堪称中国史学与政治密切结合的典范时期,这既表现在史臣在修史过程中自觉的求鉴赞治意识上,同时也表现在现实政治生活中人们那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历史经验的广泛运用以及随之而来的“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