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第一次看见赵树理,是1945年春天,在太行文教群英会上。他的小说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当时在抗日根据地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赵树理已成为家喻户晓、大家非常喜爱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景月 《山西老年》2013,(4):21-21
山西"山药蛋派"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成名小说《小二黑结婚》里,进步青年小二黑、小芹与落后父母二诸葛、三仙姑在婚嫁问题上发生矛盾,最后在边区政府做主下,两个落后人物最终醒悟,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近年发现的一张山西省左权县政府刑庭于1943年6月5日签发的刑事判决书,经鉴定,竟是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原型岳冬至的真实案例判决书。赵树理就是根据这个案子为基础,写出了脍炙人口的不朽名著。1943年4月20日,晋冀鲁豫边区晋东南的辽县(左  相似文献   

3.
“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二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这是赵树理刚刚踏进文化阵地时的一段誓言。他为此顽强奋斗,到20世纪40年代初,写出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著名小说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具有新穎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作家。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他正确地遵照毛泽东文艺路線进行创作,并且較早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赵树理最先写出的作品是《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和《李家庄的变迁》。这三部作品一发表,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赵树理在写作这些作品以前,已经是“一个在创作、思想、生活各方面都有了准备的作者。”(周扬),写作这些作品时又有了《讲话》作指导,因而他的这些作品给当代的文学带来了新的主題、新的人物、新的情感和新的风格,被认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在创作上实践的一个胜利”(周扬),是“‘整风’以后文艺作品所达到的高度水准之一例证”(茅盾)。此后,无论是在解放战爭,或者是在民主革命胜利后,我国人  相似文献   

5.
1989年11月12日至24日,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秧歌剧团,应中国戏剧家协会和中国歌剧研究会的邀请赴京慰问演出。当时,我任长治市文化局副局长,有幸参与并组织了此次演出。11月12日,我们带着襄垣秧歌剧团的《老八路》、《赤叶河》、《小二黑结婚》3个剧目和太行老区人民的深情厚意,为  相似文献   

6.
赵丽蓉走了,她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她朴质自然、栩栩如生的表演形象,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却永远地留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不愿“见毛主席的演员众所周知,赵丽蓉是50岁以后出的名,可谓是“老来红“。可众人有所不知,如果赵丽蓉争名图利她早在五、六十年代就该走红了。在中国评剧院,赵丽蓉一直与新凤霞同台演出,为新凤霞配戏,如在《小二黑结婚》  相似文献   

7.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正在热播17集电视连续剧《赵树理》,只要有空,我一定要看,也很想让年轻朋友,特别是文学青年看看这部电视剧。赵树理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作家。他本身的性格特点犹如他笔下的人物,很鲜明。赵树理认为。文坛太高,老百姓爬不上去,我们的作品要让老百姓看得懂、买得起,不能脱离人民群众,不能脱离现实。因此,他创作的《小二黑结婚》等一批作品无一不是“农字头”的,就连新中国成立后作协刊物《说说唱唱》杂志也以通俗易懂著称。  相似文献   

8.
《小二黑结婚》:个人化叙事与主流意识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个人化叙事与主流意识的成功结合是《小二黑结婚》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关键。而此结合的成功,又有赖于赵树理对传统资源的创造性继承与转化。为此本文从小说技术的角度对此论点给予了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9.
《小二黑结婚》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 ,是一出充满着欢乐气氛的喜剧。但在那种乐观的时代氛围里 ,却蕴含着一种悲剧意蕴 ,它是后来当代文学发展中出现褊狭和危机的一个前兆  相似文献   

10.
我于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军队文艺工作,1959年调中央电视台任导演至今。在近40年屏前幕后的职业生涯中,编导制作了各类电视节目一千多台。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电视转播。那时我26岁,虽然在文艺组导演里年龄最小,但已经多次担任各种晚会、重大政治活动和节目的实况转播,如《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宝莲灯》、《五朵红云》、《小刀会》、《红珊瑚》、《刘胡兰》等一大批舞剧、歌剧、话剧、戏曲、音乐舞蹈和专题节目。这些任务完成得都不错,也积累了经验。但我知道,《东方红》不同寻常,它集中…  相似文献   

11.
1《小二黑结婚》是著名作家赵树理的成名之作,它跟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杨献珍有什么关系呢?答曰:关系重大。若不是当年杨献珍满腔热情地扶持,赵树理这篇名作极有可能夭折或流产,正是在杨献珍大力支持下《,小二黑结婚》经一波三折后才得以出版问世。1940年1月,杨献珍任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并兼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党校党委书记。杨献珍到任后,敏锐地发现根据地内一些自诩为“新派”的文化人,住在农村,身在农民中间,吃着农民供给的小米,心目中却没有农民,认为农民落后,看不起民间的通俗文艺。他们在口头上也在大喊“大众化”,而所写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赵树理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通俗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表面上看,他的许多广泛流传的作品都是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在《讲话》精神的直接指导下创作产生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诸多著作都持此观点。事实上赵树理看到《讲话》之前,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已经创作完成了。赵树理文学现象与《讲话》精神的吻合是时代的必然、文学发展的必然。文学史著作应当对此进行客观的、全面的、正确的分析,探究赵树理文学现象产生的深层原因,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3.
刘建民 《北京纪事》2014,(12):102-103
如今在潘家园等旧货市场,小人儿书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收藏的价格也一路飙升,一本1950年出版的《小二黑结婚》连环画,价格已高达千元。《三国演义》连环画的价格30年涨了500倍。回忆起来,这些天价的小人儿书,在40多年前确是我儿时的伙伴儿,它曾给我儿时的生活带来无限的欢乐。  相似文献   

14.
1953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决定排演新歌剧《小二黑结婚》。这是一部反对封建思想,讴歌山村青年男女真挚爱情的作品,郭兰英在剧中扮演女主角小芹。为了排好这部戏,剧院领导决定带兰英等人到太行山区体验生活。听说主演《白毛女》、演唱《妇女自由歌》、《翻身道情》、《王大妈要和平》的郭兰英和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人来了,村里的乡亲们清水洒街、黄土垫道,敲锣打鼓地热烈欢迎。有的年轻人为了能看一眼郭兰英,在山路上把鞋都跑丢了。兰英住在老乡家里,边参加劳动边进行访问。田间地头飞扬着她的歌声;清粼粼的小河边,月色融融的碾子旁,留下了她和“…  相似文献   

15.
从欣赏趣味入手来解读金旺兄弟将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这一情节,我们就会看到《小二黑结婚》这一主要情节的设计不够合理,金旺兄弟没必要也不该把小二黑、小芹押送到区公所,犯了牵人就事的毛病;因押送区公所而导致冲突的解决由代表政府的区长亲办,把男女主人公晾在一边,犯了喧宾夺主的毛病。现有的情节处理既显得简单,又违反常理,还对人物的塑造产生了负面作用。其原因在于赵树理自觉地把自己作为党的干部而非纯粹的作家,企望用艺术设计来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老杨同志》节选自赵树理同志的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李有才板话》是作者在一九四三年继《小二黑结婚》后发表的又一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作品.这部作品以生动的板话形式,真实地反映了抗日根据地的穷苦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行减租减息,建立民主政权所进行的曲折而复杂的斗争,满腔热情地塑造了党的优秀的农村工作干部和一群在斗争中英勇机智的新农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谁演郭兰英?当这位倾倒了几代人的民歌表演艺术家的传记电视剧开拍时,人们的目光似乎全集中在了女主演盖丽丽身上。 行家说表演的决窍在像与不像之间而得其神韵。盖丽丽也曾为此大费心思,但首先还得“像”。剧中的郭兰英从16岁到68岁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不仅有大量生活戏,还有重头戏中戏,要演《小二黑结婚》、《窦娥冤》、《白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效果是小说家修辞必须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读起来不费力”的可读性效果,才能使小说成为能够影响最多数作者的文学样式。赵树理以时代、地域环境为背景,本着写农民生活、为农民大众写作的语言艺术观,用概括、清晰,生动的农民语言创作了故事性强的《小二黑结婚》,作品可读效果强,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19.
二○○六年第九期《山西老年》刊登了《赵树理:由“文摊”小试到文坛大家(上)》一文。文章开场有一句话:“我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夹在卖小唱本的摊子里去赶庙会,二三个铜板可以买一本,这样一步一步地去夺取那些封建小唱本的阵地。”这就是从太行山走出来的著名作家赵树理的初衷。可亲、可爱、可学,朴实无华。由于他和农民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深入调查,终于写出了《小二黑结婚》这样永久不衰的成名之作。当时,彭德怀看后批示:“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赵树理的“文摊”小试精神,使我真正认识到文艺宣传必须…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三仙姑的艺术形象,指出作者妇女观上存在的矛盾:一方面肯定、歌颂小芹的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另一方面却又维护夫权对三仙姑的统治,对于三仙姑对夫权统治的种种变态反抗,缺乏必要的理解与同情,说明作者在对待妇女问题上,反封建是不彻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