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混合课堂的教学模式,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点,对理论力学课程进行了试验性的教学改革和实践。在理论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混合教学的方法和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寓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旨在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对理论力学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混合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传统课堂与网络课程协同发展的混合教学双优势,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课程建设水平,最终实现课程思政的“三全”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高等学校非力学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 2 0 0 4年 8月 15~ 19日在燕山大学举行了“徐芝伦杯力学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本次比赛分成理论力学组和材料力学组进行 ,比赛得到了全国 5 9所高校的 75名青年教师的响应和参与 ,其中“理论力学”课程有 35名教师参赛 ,“材料力学”课程有 4 0名教师参赛。评委由分委员会主任委员洪嘉振教授、河海大学徐芝伦教育基金会姜弘道教授等 14人组成 ,均为力学界知名专家、教授。本次比赛内容分为教案和讲课过程两部分。教案为 1学时 ,内容要求 :符合教学基本规律 ;符合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弹性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阐明“弹性力学”课程的特点,认为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弹性力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是弹性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阐明“弹性力学”课程的特点,认为恰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是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教改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结合河海大学“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建设,探讨了充分认识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重要地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着力培养创新精神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龚晖教授,1991年10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隧道与地下工程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10月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访问进修。龚晖教授自1987年7月留校工作至今,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2007年获得“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龚晖教授主要讲授“材料力学”和“工程力学”等课程,是我校“力学教学基地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挖掘和运用各学科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上对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本文以基础力学教学为依托,阐述了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基于此应着力培养哪些能力以及提升哪些素质。本文的观点同样适合于除了基础力学之外的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不仅适合本科生教学的“课程思政”也适合于研究生教学的“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8.
为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思政教育松懈、教学资源不足、授课方式单一以及课程评价方式单调等“痛点”问题。山东理工大学力学教学团队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工程力学”课程的建设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围绕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两个方面开展深入探索。深度挖掘力学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大力推进课程思政的教学和改革,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系统整合教学内容及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体现课程的高阶性;大胆实施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堂课外协同创新”的教学模式,提升课程的创新性;建立健全教学与考核相融合的“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的全过程考核评价机制,强化学生的参与度,增强课程的挑战度。调查结果显示,本课程获得了学生高度认可;实验班学生的课程成绩及学习创新能力明显高于平行班,学习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应用教育心理学若干基本理论,在基础力学课程中尝试“启发式”和“发现学习”式教学法,强调在应用“直觉”能力的同时应不断拓展直觉范围,从而增强直觉能力;鼓励学习过程中的自觉参与和独立创造。另外,探讨“学习定势”对课程学习的负作用,分析了一些常用、却容易导致误解的力学概念。最后,就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的结合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紧紧围绕一流课程“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建设需求,与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提出“课前课后,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全过程全方位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方法。并以工科理论力学中,达朗伯原理和动静法的教学组织为例,说明了教学实践过程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为培养“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及“有思想有头脑”的人才,结合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专业基础课“力学”的课程特点,探索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通过发挥教研团队共建与探索,加深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知,针对目前专业课上思政教学存在的“简单说教”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两张皮”现象,对思政教学进行探索式的改革思考。给出教学中思政要素的挖掘和融入方法,避免简单宣讲、剪接拼接和生搬硬套等情况,为后续有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思路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专业课程思政应以挖掘课程内在育人元素为主,结合情境去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避免“贴标签”、“两张皮”和“硬融入”。固体力学边值问题是“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固体力学类课程的核心内容,其核心思想为“平衡”、“协调”、“本质”、“自由与约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结合教学情境,去影响学生追求卓越而不失衡的人生,卓越是目标,不失衡是底线;学会处理好各种关系,使之不发生“裂纹”;面对外界的干扰、诱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懂得敬畏规则和红线,懂得自律即自由。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弹塑性力学”课程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表明,采用从实际到理论的逆向思路,选择与本学科相关的实例开展弹塑性力学理论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校力学基地的材料力学、岩土力学和水力学三个实验室是力学课程进行实验教学的基地。每年均有800~1100名本、专科学生(其中3/4以上是本科学生)和10多个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进行各层次的教学实验和论文实验。由这三个实验室构成的力学教学实验室群在我校所有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室中建立最早、影响最大,对培养各层次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三个实验室经过数十年的建设和改革,尤其是我校进入“211工程”建设和面向21世纪系列课程改革以来,在设施规模、实验设备和教学条件等方面均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有了较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单独设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 ,有种种弊端 ,合并为“机械设计工程学”后 ,突出了以系统为前提、以设计为主线的教学主导思想 ,有利于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机械设计工程学”课程不是简单的二合一 ,而是更高层次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简析了目前国外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与新动向 ;从六个方面分析揭示了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所存在的突出问题 ,鉴此说明我国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其次 ,从重视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与提高课程起点、优化课程体系与重组课程结构、应有现代化教育技术与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与强化实验技能训练等五个不同角度论述了工科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应当注意的问题与指导思想。最后 ,简介了我校基础力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及现状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验收评估结果,河海大学力学教学基地被评为优秀基地。河海大学工科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去年接受了教育部专家组的验收评估。专家组认为,河海大学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形成了以下鲜明特色:一是结合面向21世纪我国水利科学和水利建设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原有力学系列课程中的静力学内容进行了有效整合,并积极进行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探索,对提高力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突出学校水利学科特色,进行流体力学与水力学课程内容的整合,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使水力学课…  相似文献   

18.
在现有高职高专建筑类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模式下,探索并实践“三化一体”教学平台,以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的探讨,给出了适合我校的弹性力学课程教学过程,构建了弹性力学课程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效果良好,全面提高了弹性力学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课程思政”理念突出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要求高校各类课程同向同行,所有专业教师都应该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努力做到价值引领和知识教育同频共振。推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能够发挥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促进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构建,提升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型财务管理人才。在推进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必须以价值引领为导向,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把握“课程思政”的核心,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逻辑;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支能够适应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师资队伍;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教学组织管理和评价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