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非饱和土体的抗剪强度理论及土水特征曲线,建立了非饱和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线性评价和非线性评价两种模型。通过计算,对其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总结了两种评价方法对土体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非饱和重塑黄土在不同含水量、干密度与加荷等级情况下的粘聚力与内摩擦角变化,以确定含水量、干密度与加荷等级分别对非饱和重塑黄土抗剪强度的影响。从黄土矿物成分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含水量与干密度对黄土抗剪强度造成影响的原因。受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粒间水的张力作用,非饱和重塑黄土的粘聚力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呈指数变化;非饱和重塑黄土的内摩擦角随干密度的增大而少量增大,近似呈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土工格栅与土体界面摩擦特性指标是加筋土结构设计的关键。基于分析土工格栅与土体的界面摩擦形式,进行了一系列室内筋土界面拉拔试验和直剪摩擦试验,测试了两种试验条件的界面摩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土工格栅与砂砾料接触面抗剪强度较高,而与粘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很低。剪切速率对两种试验方法测得的界面摩擦特性指标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法向应力的增加或剪切速率的降低,筋土界面剪应力力峰值以及其对应的剪切位移增大。土工格栅的横肋对筋土界面特性具有重要贡献。随着填料压实度的提高,土工格栅加筋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4.
降雨给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对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Bishop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和Fredlund非饱和土强度理论.对降雨作用下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介绍了影响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对目前主要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之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试验基础上,以绍兴重塑粉质黏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结快剪试验研究了黏粒含量和干密度对抗剪强度及其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重塑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减小,内摩擦角减小,黏聚力增大,且干密度的增加会削弱黏粒含量对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重塑粉质黏土的抗剪强度、内摩擦角以及黏聚力均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随着黏粒含量的增加,干密度对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一个非饱和土中水分流动的二维数值计算模型,用以模拟地下水位埋藏很深,且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下,土体中的水分运动。并用该程序计算了稳定降雨入渗条件下基坑工程土中瞬态含水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试验,采用特殊土即某类红粘土,研究了不同水泥掺入比对水泥红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冲击碾压法具有施工快速、造价经济等特点,已在国内外公路、铁路、机场及港口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室内击实试验模拟冲击碾压过程中的冲击作用,通过对击实后的粉土试样进行压缩试验和直剪试验,从土的压缩变形和抗剪强度变化的角度,研究了土中含水率对粉土冲击压实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土的最优含水率在23%~24%范围内;粉土在低于最优含水率情况下的冲击压实效果好于在高于最优含水率情况下的冲击压实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室内试验,采用特殊土即某类红粘土,研究了不同水泥掺入比对水泥红粘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于粉细砂、粉土或粘性土地基,振冲碎石桩主要起置换加固作用.本文依托某水电站淤泥质砂土坝基加固工程,初步分析碎石桩置换加固的作用原理.由于淤泥质砂土的力学性能较差,碎石桩振冲施工后,桩体和周边土互相混杂,一方面碎石被挤入周边土体当中,增强了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和抗剪强度;另一方面,桩孔周围的淤泥质砂土混入桩体中,填充了碎石之间的孔隙,对提升桩体的力学性能有一定作用,但也大大降低了桩体的排水能力,对地基抗地震液化不利.现场不同的检测方法较好验证了上述机理分析.结合现场检测和室内试验,评价分析该碎石桩工程加固效果,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