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一片短线法生产的20m折线布束先张预应力混凝土梁的构造,给出了包括加载系统、加载方案、传感器的布置、数据的采集方法等的该梁静载试验方案和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梁在静载下的行为和使用性能,指明折线先张法技术在中小跨度桥梁上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带电间接作业法及中间电位作业法的优缺点,并对不同的作业方法进行了比较。以绝缘斗臂带电作业车不能到达现场,无法采用中间电位作业法进行带电接引线作业为例,论述了带电作业装置的研制、装置性能检测、作业流程及现场作业的验证等。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带电作业装置在架空绝缘线路进行间接法带电接引线作业是可行的,更符合现场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程中均布荷载情况下的间接加载问题,提出计算方法及构造措施,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直梁纯弯曲实验简易加载装置在小规模院校中得到广泛地推广,但该装置使用若干年后会出现比较大的误差,影响教学效果。分析了装置的优缺点,阐明装置改进的理论依据,介绍改进过程。改进后的简易加载装置完全能满足材料力学的实验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大量试验结果,提出了径向波箔轴承几何参数的设计计算公式;介绍了高速轴承试验台的结构和试验方法(试验台的所有支承轴承和加载装置的活动联接全部采用气体润滑);对几种不同参数的皮箔轴承进行了初步的静态特性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用刚度突变的连续弹性支承梁模型表示桥梁和路基两种不同类型的轨道支承条件,给出了在力学模型上的任意位置有一集中力作用解析解,具有多个集中荷载作用的结果可以通过叠加得到,此结论可应用于其他刚度突变连续地基梁结构中。还对不同刚度比、不同加载位置时钢轨的应力和位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安徽五河淮河桥大桥为混合梁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46+125)m,为独塔双索面塔墩梁固结体系。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杆系模型进行整体静力分析,确定塔墩梁部位四种最不利荷载工况,得到其活载影响线加载位置和荷载大小。再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塔墩梁固结处三维实体模型进行受力分析,为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碳低合金钢的热塑剪切带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速锤加载方式,研究了一种高碳低合金钢处于非剪切变形加载条件下的热塑剪切带的形成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目前的加载速率下,形成的剪切带是一种变形带,而不是相变带,带的形成与材料内部的二相粒子的尺度大小没有太大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通用性较强的索鞍建模方法,以实现对主缆与鞍座脱开、接触及滑移行为的精细化模拟。采用这一方法对泰州长江大桥鞍座抗滑特性试验进行了有限元再现,同时分析了不平衡索力加载条件下鞍座的受力和滑移特性。结果表明:鞍座模型能较好地再现试验中滑移特性;在不平衡索力加载时,索鞍径向压力和切向摩擦力随荷载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大,由非加载端至加载端也明显呈现增大的趋势;采用规范公式对滑移安全系数的计算仅与鞍顶局部安全系数相近,规范给定安全系数k=2[WT]的界限状态对应主缆和鞍座间开始有局部滑移发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通过9根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疲劳试验,分析了疲劳荷载作用下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原因,依据粘结—滑移理论,探讨了高强钢筋混凝土梁疲劳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并提出了相应公式,将理论值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