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针对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特点,结合“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全英文教学实践,探索适合国内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全英文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和难点,分别从为何加强与力学课程的联系、如何讲解构造要求以及如何确定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文章讨论了“包装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然后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若干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由实践的结果引发出对教学上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混凝土结构课程的特点,论述了混凝土结构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应用多媒体技术及结构化流程控制手段,研究开发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多媒体教学系统,并对该系统的特点、可行性、实用性进行了分析评估。  相似文献   

6.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了“三化三重”教学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特点,分析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在本课程教学中的适应性.以预应力混凝土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例,分析和探讨举例启发、比较启发等应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与策略.教学实践表明,启发式教学在本课程中的应用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实践,围绕当前结构设计课程的特点,以《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为例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综合设计能力,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结构设计类系列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趋势和本专业结构设计类系列课程的改革内容、目的、实施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阐述专业结构设计类系列课程改革的体会和必要性,采取精讲多练、规范教学各个环节、加强实践环节、采用精品教材、高水平师资力量等措施,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的正式提出和逐步推行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文章在梳理“课程思政”概念的由来、分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联与区别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内涵要素,并用“顶天”“立地”予以概括;文章还对“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执行路径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理论体系的架构、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校园生态环境的营造是“课程思政”得以有效执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论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的课程特点,提出了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教学方法改革的四条途径。探讨了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突出教学方法的情趣性,注重前沿知识的介绍以及推行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课程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中学语文课程研究经由“教材实验”、“课程实验”,再到“课程研究”,走过了一段曲折的路程,也取得了显著的效绩。在中学语文课程研究中,“为何开展语文教学”和“如何开展语文教学”是两大母题。语文课程特性所包含的新的课程价值观(语文教学的价值选择)、课程功能观(语文教学的功能确认)、课程形态观(语文教学的形态变革)对两大母题作出了新的阐释和解答。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多模态理论,将课程思政有效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构成了“大学语文”课程“2+1”教学模式。思政要素与“大学语文”专业知识相结合,成为“大学语文”课程的重点授课内容,并通过多模态教学策略得以呈现。多种模态得以协同优化,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大学语文”课程“2+1”教学模式建立了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时代性和知识性的教学体系,拥有了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及先进的主导力量;不仅能够高效地完成“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也能够实现有效的思政育人目标,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4.
在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教师要充分挖掘、发挥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这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手段。以“普通地质学”为例,立足教学实践,从践行“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使命出发,分析了“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统一、“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的原则;探索总结了“普通地质学”课程思政有效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美国小威廉·E.多尔的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是一种具有批判性思维的课程观,对我国的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多尔注重使用“隐喻”来阐述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强调“自组织”的作用,重视个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发展、进步和成长。本文以“隐喻”与“自组织”作为研究视点,通过“隐喻”探讨课程的动态开放、多元生成,探究注重描述性“会话”的课程“解构”与本体意义“重构”,同时从“显性与隐性”以及“个体与群体”的“自组织”深入分析课程解构、建构与重构模式。进一步尝试由理论解释促进实践探索,深入分析多尔后现代主义“舞蹈型课程”的生成模式,探究适合每一位学生未来成长发展的课程教育实践样态,以期推动有利于实践操作的“中国特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服装专业教学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专业以服装设计与结构设计为主体,同时带动工艺课程同步发展的教学指导思想,强调了服装结构设计的中心位置,突出教学内容重点,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使学生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手段,具有设计的整体意识,从而培养艺术与技术有机融合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以来,理论界对高校“课程思政”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拓展了高校课程 育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对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认为高校“课程思政”已经从注重“思 政课程”建设转变为凸显“课程育人”体系的协同创新,主要从认识论角度分析“课程思政”的内涵本质,从价值论角度阐明“课 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从实践论的角度探讨“课程思政”的特色实践,从系统论的角度梳理“课程思政”的多维理路,以期为推进 高校“课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单独设置“机械原理”、“机械设计”课程 ,有种种弊端 ,合并为“机械设计工程学”后 ,突出了以系统为前提、以设计为主线的教学主导思想 ,有利于对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培养 ,是“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机械设计工程学”课程不是简单的二合一 ,而是更高层次的机械设计理论课程  相似文献   

19.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新农科建设为涉农高校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涉农高校专业课教师要以此为契机,认真履职尽责,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以“普通植物病理学”和“菌物学”课程为例,从提高“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推进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开展综合评价等方面对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职责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明确专业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使命与担当。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