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ECT三维传感器场域剖分是当前ECT直接三维成像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三维有限元自动剖分方法并得到结果验证。采用四面体作为剖分单元,利用Delaunay四面体剖分算法反复迭代实现三维实体自动剖分;为清晰显示剖分图像,结合画家算法对网格进行消隐处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迭代次数增加,剖分精度提高,其剖分时长也会相应增加。根据需求剖分精度设置迭代次数,能有效的剖分传感器场域,实现了三维场域自动剖分,为计算三维敏感场从而提高ECT三维成像精度奠定基础。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在用AutoCADR12的AME进行铸件三维实体几何造型的基础上,本文用AutoLISP开发了铸件网格快速自动剖分的应用程序,实现了对任意复杂形状铸件在三维方向进行任意大单元的自动网格剖分,经实际应用,得到非常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首先,基于定向井井周应力模型建立了单井目标层位地应力计算方法,同时采用平面应变模型作为二维地应力场模拟的基础模型;其次,采用模型语言研发了地应力场模拟所需有限元源程序,采用Newton最速下降法优化地应力场模拟边界载荷加载,引入“宏命令”方法实现了复杂地质模型的自动化构建和网格剖分,在此基础上研发了一款地应力场模拟有限元软件;最后,对胜利桩西老河口油田地应力场进行了建模分析,模拟计算误差为6.1﹪.研究表明,断层会对应力场产生显著影响,远离断层区域最小水平地应力介于22~23.5 MPa,最大水平地应力介于24~26.5 MPa,为老河口油田单井地应力纵向剖面建立及压裂防砂优化设计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4.
工程设计中对于连续介质的分析计算往往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为了提高有限元计算中的精度,对于等参实体单元的网格中变节点数过渡单元提出了修改插值函数法,实现了过滤单元与所连接单元间位移的协调性,并保证了它们之间刚度的匹配性,所提出了方法在数值上简单易行,计算结果与解析解一致。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空间有限元网格的自动生成算法。首先利用体元-等分线的相关关系找出空间任一实体的中面,然后利用中面将实体划分成可再剖分的点、边、面子区域,再利用中点剖分法将这些子区域剖分成六面体,最后利用超穷映射的方法将这些六面体划分成最终的有限元网格。从而实现了整个部分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6.
工程设计中对于连续介质的分析计算往往采用有限元分析法,为了提高有限元 计算中的精度,对于等参实体单元的网格中变节点数过渡单元提出了修改插值函数法,实现 了过渡单元与所连接单元间位移的协调性,并保证了它们之间刚度的匹配性.所提出的方法 在数值上简单易行,计算结果与解析解一致.  相似文献   

7.
利用映射法对注塑模复杂表面进行网格剖分时,经常会产生一些狭长、边界节点混乱等畸变单元。为了减少畸变网格提高一次性生成网格的品质,采用STEP接口解决了多系统信息“孤岛”问题;采用模型边界分割数控制和顶点邻域网格尺寸修正形成单元尺寸控制策略实现了网格均匀过渡;利用区域边界布点和邻接域边界协调形成边界离散策略避免了边界节点的混乱。综合这些策略开发出的网格剖分软件完成了小家电机壳注塑模型的高品质表面三角网格生成。  相似文献   

8.
针对含体力轴对称弹性问题中精确解求解困难、传统有限元网格畸变免疫性差以及复杂问题网格密度大等问题,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杂交Trefftz基本解有限元计算格式。在数值求解过程中,体力项的存在,会导致单元刚度方程涉及域积分,从而使杂交基本解有限元法只含边界积分的优势消失且计算效率降低。为保持该有限元法的优势和计算效率,可将问题的全解分为齐次解和特解2部分求解,来达到消除域积分的目的。[JP2]对不同计算方法下得到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准确、高效,对网格畸变有良好的免疫性。该有限元模型能更好地适用于对含体力轴对称弹性问题的数值求解。  相似文献   

9.
使用实体单元技术可以处理剪切锁定的问题,由于个人经验与知识积累的不同,使得计算的精度和效率存在差 异,若不进行分析,带来的后果可能是致命的。为解决该问题,文章以悬臂梁的弯曲应力作为判断依据,详细研究了缩减 积分、一致缩减积分、增强应变和简单增强应变等实体单元技术及网格剖分对弯曲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线性静力 学分析中优先选取高阶单元;若采用低阶单元,推荐增强应变或简化增强应变的六面体来计算弯曲应力。该结论为细长 或薄壁结构零件弯曲应力计算时的单元技术选择和网格划分及单元层数提供了参考准则。  相似文献   

10.
利用Moldflow分析了吸尘器轴承座的成型过程,通过细化构件的有限元网格和对比网格质量,检验了有限元分 析结果收敛性,确认需要结合网格质量来改进计算过程。构件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在最大翘曲 的估计方面效果较好,显示了对注塑过程和构件进行精确分析的重要性。文中也尝试采用不同的黏度模型对注塑件翘 曲进行分析,保证分析方法的一致和完整,为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模具设计和加工过程优化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