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转型期由于体制等因素使社会中一部分群体相对的成为弱势群体。本文主要是从法理角度分析保护弱势群体的必要性 ,保护弱势群体是对人权的保障也是社会公正、正义的体现 ,这与法治社会的价值与终极目标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犁耘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78-80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弱势群体保护的各项制度建设,加强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职能,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秦瑞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S2):129-133
社会数字化转型实现了经济效益和治理效能的显著提升,也引发了社会公平失衡的困境。“数字弱势群体”是个体数字参与不能、社会服务数字排斥及数字科技非均衡作用三者相互作用下的产物。我国目前的制度建设存在着立法缺失和内容失衡的不足,无法充分响应权利保障的诉求。实现对“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可通过确立倾斜赋权的保障理念、协调多方主体的法律责任、丰富权益保障的救济路径搭建权益保障的框架。 相似文献
4.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2):110-116
弱势群体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弱势群体提供法律保护,既是人道主义和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性法律制度、发展性法律制度以及行使权利法律制度,是改善我国弱势群体保护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分层的加剧和不同利益群体间矛盾的凸显,弱势群体问题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日益成为影响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既是社会公平、法律正义的体现,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关注弱势群体、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是实现社会公平、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笔者从法律的角度对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探讨了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指出该制度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吕建高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42-46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它的存在不可避免,政府应当承担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本文试图从哲学、应然、必然和实然四个层面探讨政府保护弱势群体权利的理论逻辑。 相似文献
8.
试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对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理健康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的总称,其缺乏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能力。弱势群体的成因既有先天因素,亦有后天社会因素。现有法律不足以保护其利益,故需探求新的保护机制和方式。在法律理念更新的基础上,采取多方位、多层次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体系,方能实现社会的实质公平。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意义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强昌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7(3):42-46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 ,社会分层和分化速度加快 ,弱势群体数量迅猛增长 ,对其权益的保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文章从依法治国、人权、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和法律传统五个方面论证了对弱势群体权益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和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代艳丽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66-68
弱势群体从法律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转型时期,因社会制度安排等非个人因素而导致的在生存、就业或合法权益保障方面处于弱势地位,需要由国家通过法定形式予以救济的人群共同体。弱势群体“弱势”的实质是权利弱势。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法律理念应为:公平、正义、秩序和发展权。 相似文献
11.
特殊情况下弱势群体住房问题的法律救失与出入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殊情况是弱势群体的特殊情况,弱势群体是特殊情况的弱势群体,这两个概念之间往往难解难分,"结伴"而行。住房问题既是弱势群体非常现实而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意。鉴于此,本文在对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拟从法律救失,尤其是出入机制及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建立与完善的方面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夏树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3)
在当前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加强弱势群体利益保护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公平正义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由于弱势群体受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制约,其生存权与发展权难以有效实现.为此,应在审视目前弱势群体利益保护不足的基础上,从宪法的高度,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弱势群体利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司法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法律保护的理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样态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晴雨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权状况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水准的标尺。保护与救济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保障权从社会公平的角度,高度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文明和人道社会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宪政国家与专制国家相区别的一个标志,是民本主义的反映。应然逻辑从平等生存权、人的尊严、平等发展权等三个维度要求国家社会必须保护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实然逻辑要求国家社会建构以宪法为核心、立法为基础和司法为手段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权网络化的法律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兰倩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38-141
经济法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其位于经济和社会的边缘,游弋于市场与政府之间,以实现社会正义为己任,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解决问题时总是围绕着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协调社会和个人等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文章通过经济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将经济法的这一视角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价值分析--兼论当前我国弱势群体问题的特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汉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1):50-54
弱势群体权利保障,是一种带有特权性质的人权保障,是对法律形式公平性固有缺陷的一种必要补充、修正和超越,体现了对法律实质公平的价值追求。有效保障弱势群体的权利,从短期看,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证国家长治久安;从长期看,可以提高公民道德素养和社会公平指数,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当前,我国的弱势群体权利保障问题有其特点,要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弱势群体及其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弱势群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深化改革、维护社会稳定、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不容回避的问题,针对社会弱势群体问题的理论研究也日益深化。只有全面分析社会弱势群体的内涵和范围,才能充分对社会弱势群体保护进行对策性思考,并实施具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李远龙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7,(2):83-85
地域、迁徙及行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边缘少数民族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移民、拆迁户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罪犯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乞丐弱势群体及其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弱势群体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凤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91-96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个关键的指标就是人民的生活是否有保障,人人能够过上有保障的生活,特别是其中的弱势群体能否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目前的弱势群体主要由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城乡低收入人员等组成,这些人员普遍身处困境之中,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六难”,即就业难、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子女教育难和法律救助难。而要有效地保护弱势群体,政策的选择与制定就极为关键。保护弱势群体的政策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就业政策,二是社会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9.
略论对弱势群体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建立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法律界就必须更加关心、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刑法作为我国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有所调整,以维护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弱势群体保护需求日益突显。社会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聚焦的热点问题。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实质公平和法律实质正义的基本要求。文章从经济法视角,主要从市场秩序规制与宏观调控两大维度探讨弱势群体保护问题,就社会弱势群体的相对性为出发点,秉承社会本位理念,追求实质公平,侧重构建弱势群体发展性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