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朝秘史》中的阿阑·豁阿感生神话,究竟是感天狼而生还是感光而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新的探讨。 《元朝秘史》即《蒙古秘史》(简称《秘史》,下同)第26节写道: [孛端察儿]在没食物可吃的时候,就窥视着在崖谷中被狼所困住的野物,把[它]射杀来吃,[有时]拣狼吃[剩下]的东西养活自己,也养活了自己的黄鹰。[就这样]过了那一  相似文献   

2.
神韵──记著名导演王炎执导《阿曼尼萨罕》本刊记者王晓辉,刘增林一曲悠扬悦耳的歌声,吸引住了蓝天上的白云,久久地俯视着叶尔羌河畔那位牧羊姑娘。碧绿草原上的羊J[,像婴儿在妈妈怀抱里听着那醉人的歌谣,吸吮着甘甜的乳汁一般,一边起劲儿地啃着飘溢清香的草芽,...  相似文献   

3.
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姬妾”么?──同林干教授商榷阿尔丁夫林干教授在近著《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史新论》①(下简称《新论》)一书中,提出蔡文姬是左贤王的“姬妾”说。。从该书《蔡文姬应该归汉,但不是和亲》一节来看,可将他的根据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蔡文姬在左贤王...  相似文献   

4.
东方之珠──赫哲族妇女今昔杨欣然“乌苏里江水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一曲古朴悠扬的《乌苏里船歌》将人们带到林海茫茫、烟波浩淼的祖国东北,带到那片人们传诵中的“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雉飞到饭锅里”的神奇之地──就是在...  相似文献   

5.
北德立吉是我的故乡,我由一个农民的儿子成为一位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干部,我深深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的支持,感谢我的老母──白秀娟供我读书学习。写完这篇文章,使我想起《民族团结》杂志上的一旬话“再苦也不要苦了孩子”。愿天下所有的少数民族父母──让孩子读书学习,改变家乡贫困面貌吧!──本文作者一个仅有240多人的贫困的自然村,几年间却考出了54名大中专生,占总人口20%之多。如果在沿海发达地区,这不为奇:但此事却发生在辽西一个贫困的蒙古族自然村──辽宁省朝阳县贾家店乡北德立吉村。新闻界称之为“状元村”。…  相似文献   

6.
“狼”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此文讨论的对象“狼”,既不是古人所谓“参东有火星日狼”的“狼”,也不是犬科动物的害兽“狼”及其引申义,而是我国明清时期汉文书载对今为壮族中的某一群体的指称。人而“狼”之,固系汉族封建统治者的“非我族类”皆“夷”之的沙文主义心习所使然,亦缘于其人历史上曾经存在过音呼近于“狼”的某一指称。人而“狼”之固不足道,可其人何以有类于“狼”一音的称谓却徒然令人生惑。许多学人为了涤其迷雾探真谛曾做过有益的尝试,为后之来者拓开了新的思维角度。关于“狼”称由来的考释,封建时代的官家文人皆是望汉字而生义,不是律从于其  相似文献   

7.
在“贵州龙”的故乡腾飞──记兴义卷烟厂厂长、回族企业家马达祥老木,刘凤文在苍茫的贵州高原西南部,兴义市郊外的坝子里,90年代崛起了民族经济的又一新秀——兴义卷烟厂。因为兴义卷烟厂的超常规发展.长期被贫困所感所扰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又矗立起一根新...  相似文献   

8.
大型舞蹈诗是80年代末以来开始大量涌现的舞蹈形式。成功的大型舞蹈诗,大都具有三个特征:一是舞蹈语汇都具有浓郁的地方韵昧;二是舞蹈意象都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情;三是舞蹈诗的结构都具有浓缩的地方特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歌舞团演出的《扎花女》,就是这样—出成功的大型舞蹈诗.在《扎花女》中,“扎花女”的生活本身便是天地间的“大艺术”──正如序幕中歌声所唱的:“岩泉悠悠,简车悠悠,千年的大美在山里头;人间因有扎花女,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从结构形态上看,《扎花女》的五幕诗章是“扎染”劳动过程的展开,它分别…  相似文献   

9.
无奈与期待     
当良知能拒绝权力的诱惑,能排除金钱的腐蚀,赤条条地高蹈阔步,万难逃脱“常戚戚”者的扑杀。在没有终极的历史中,倘有幸在某一历史的瞬间,试去污垢,成为庄严喜剧角色,被赋予了理论上的崇高,或许能给陈旧命运轨道上的新的生命以慰藉,以激励。逝者长已矣。谁又能真正体验到他吞嚼着什么苦涩,闭上无奈的双眼。意大利作家帕拉采斯基在《我是谁》中写道:我,或许是一名诗人?不,当然不是。我的心灵之笔仅仅描写一个奇怪的字眼──“疯狂”。我,也许是一名画家?不,也不是。我的心灵的画布仅仅反映一种色彩──“忧愁”。那么,我是…  相似文献   

10.
丹青妙笔民族情──中国画家笔下的少数民族天粒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美术进程的巨变,中国的绘画艺术已不再是各种超越势力的侍从,摆在现代艺术家面前的,已不再是被理解的世界,而是需要他自己,仅仅用他的艺术手段,来从事这个“世界理解”。因此,艺术家所要表现的...  相似文献   

11.
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民是争着多要地,而东部的昆山农民却是尽可能少要地。这是我对东西部农村差距的第一次深刻印象。作为费孝通的学生,他的家乡江苏省吴江市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因为吴江不仅是先生的故乡,还有一个叫开弦弓的村庄,是先生的博士论文调查点,从那里诞生了著名的《江村经济──中国农民的生活》。他的老师──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在该书的序文中,开章明义就指出:“我敢于预言费孝通博士的《中国农民的生活》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这本出版于1939年的著作,迄今已经历…  相似文献   

12.
秋高气爽,果稻飘香。金秋十月,我和林业工程师老梁,来到位于湘、黔两省交界,海拔1200多米、野生蜂资源极其丰富的“四方坡”。顶着西下斜阳,在靠养蜂致富的侗族向导吴鸣“阿胞”(阿胞:侗语指大哥)的带领下,我们兴致勃勃地踏上了通往“四方坡”湖南一侧的山路。 薄暮时分,我们来到“吴阿胞”家。好客的阿胞全家异常热情,斟上蜂蜜柿饼茶,端上早已备齐的饭菜。当然,作为侗家人款待远客的名肴──“油炸野蜂蛹”,自然是少不了的。席间,品着陈香的蜂蜜糯米酒,吃着黄白鲜香、外焦里嫩的蜂蛹,听着“阿胞”讲述夜里野外燎黄蜂…  相似文献   

13.
野花在阳光下微笑──记佤族小画家张可佳峻9岁的张可送给冰心一幅《雏鸡图》,画上9只毛绒绒的小鸡。冰心为张可题词:“愿你像一朵野花一样,在阳光下自然的生长!”张可向冰心奶奶告别时,冰心说:“可可,来,我亲亲你张可书法中有两句诗:“野花常捧露,山叶自吟风...  相似文献   

14.
八年磨一剑──《中国民族史》编纂记略亦西民族史──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汇,它最初的出现,是在本世纪初。其时,梁启超先生力倡“新史学”,首次提出创立“中国民族史”科目,由此肇端一大批民族史著作堆陈累列,遍布这一世纪的各个时期。但当历史等来一部鸿篇巨...  相似文献   

15.
李莉 《民族论坛》2009,(10):40-41
本文采用文本研究和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鲁迅小说《阿Q正传》塑造的历史国民原型——阿Q的特性进行了分析,认为阿Q是一种类国民,而非单个的解释原型。从类国民的角度分析阿Q形象,有利于认识众我的尊严和不足,建立国民整体的健康人格,以利于国家和社会走向进步。  相似文献   

16.
《绿野沉思──李佩伦回族文化论集》后记李佩伦小窗框住了无星的天宇,在无中寻觅,心底跃起一弯莱麦丹祥月。凝眸处,四野扑来活生生的绿,拥挤的楼群被推向远方,渐为箴陵。连我都已失去,只存在着圣洁的宁静。一声颂赞,天地回声,我作证——确信,饱经大辱大悲,尚能...  相似文献   

17.
黄雁写出哈尼人不屈的灵魂文\天粒见过哈尼族女作家黄雁之后,有一种抹不去的思绪悄然而至———少年时代反反复复吟诵着的那首《致橡树》,如今再一次萦纡心际。哦,原来她不是缠绕大树的“青藤”,而是与“橡树”并肩而立亲密相处的“木棉”。憨朴的女作家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18.
雪野中两团火在燃烧──记青年歌手杨洋、金彪(朝鲜族)天粒太阳日揭娘的风光带给杨洋、荣彪北国冰城《多的夏季》。他们以歌喉响国着(有你才会让我Ift\跳}),以此采鲁托一片乡Iw。在《胃卷起跑》的最初日子里,两个大男安曾不止一次地自问:《为什么受伤的总是...  相似文献   

19.
严汝娴、宋兆麟同志在《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一文中,对过去称为“母系家庭”的纳西族的社会组织“衣杜”的结构、特征、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关于“母系亲族”的新看法。作者认为:(1)“衣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而是畸形化的母系  相似文献   

20.
湖湘边茶行     
益阳茯砖茶、安化千两茶、临湘青砖茶、白沙溪黑砖茶、“天尖”、“花卷”……如果不是因为策划这期《湖南边销茶》专刊报道的缘故,可能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对我们湖南这些砖状饼状的紧压茶并不是很了解。虽然湖南边销茶千百年来一直在国家政治、军事、经济中担当着服务边疆与民族团结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