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文对媒介舆论监督相关新闻报道中特殊话语行为的炒作嫌疑进行了研究。文章从“孙志刚案”、“刘涌案”、“张金柱案”、“蒋艳萍案”等媒体报道案件入手,主要分析了其报道中的炒作特点:言论锋利、褒贬鲜明、质疑强烈、充斥着语言暴力。在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之后,论文提出了媒介舆论监督中产生新闻炒作的原因——媒介自身的商业利益以及现今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并着重以新闻话语的力量作为理论基础来对这种炒作现象进行探讨,进而提出几点有助于改善新闻舆论报道中炒作现象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在网络环境下,舆论呈现两种态势:以舆论自在状态为特点的"热舆论"和以舆论控制状态为特点的"强舆论",热舆论通过舆论"聚能"的过程,将能量转化为强舆论,从而以舆论监督的方式进行"释能".热舆论的转化规律和强舆论的化解规律对于网络影响下的媒体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富士康状告记者事件最终以富士康公司撤诉而告终。媒体和公众都对富士康公司依仗资本对记者的舆论监督权利进行亵渎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但是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应该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本期我们安排的这一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在这一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陈力丹、汪露的文章认为,面对舆论监督过程中企业的危机公关,媒介应把建立应对机制和完备的自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陈中原透视整个事件的经过,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闻界要加强社会冲突报道的法律保护意识和保护制度的建设;贾世秋从媒体记者、立法司法、公众言论、企业公关几个角度对避免舆论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舆论审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富士康状告记者事件最终以富士康公司撤诉而告终。媒体和公众都对富士康公司依仗资本对记者的舆论监督权利进行亵渎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但是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应该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本期我们安排的这一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在这一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陈力丹、汪露的文章认为,面对舆论监督过程中企业的危机公关,媒介应把建立应对机制和完备的自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陈中原透视整个事件的经过,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闻界要加强社会冲突报道的法律保护意识和保护制度的建设;贾世秋从媒体记者、立法司法、公众言论、企业公关几个角度对避免舆论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舆论审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富士康状告记者事件最终以富士康公司撤诉而告终。媒体和公众都对富士康公司依仗资本对记者的舆论监督权利进行亵渎进行了严厉的谴责。但是通过这一事件,我们也应该对当前的舆论监督工作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本期我们安排的这一组稿件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在这一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陈力丹、汪露的文章认为,面对舆论监督过程中企业的危机公关,媒介应把建立应对机制和完备的自律体系有机结合起来;陈中原透视整个事件的经过,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闻界要加强社会冲突报道的法律保护意识和保护制度的建设;贾世秋从媒体记者、立法司法、公众言论、企业公关几个角度对避免舆论监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舆论审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监督形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的发展对政治生态特别是对舆论监督形态的影响,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应该充分发挥和利用好网络舆论监督功能。为此,要加强党与网络媒体的联系和互动,利用网络媒体加强党的舆论监督工作;要培育和打造属于自己的主流网络媒体阵地,构筑新的网络舆论监督平台;要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建立互联网舆情汇集与分析机制;要大力开展网络素质教育,引导网络媒体舆论监督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自媒体时代的兴起使媒体原有的运作机制发生了质的变化,它所掀起的舆论监督的热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推动着公民社会的建立.然而,随着自媒体的繁荣悄然衍生的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势力——媒体私有化倾向下民粹主义初现端倪.网络谣言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种异化的舆论场,舆论监督的边界逐渐模糊.国内外一些反华势力借此混淆视听,扰乱民心.采用定性研究和个案研究法,从客观的角度分析了当前的一些现象,探讨了打击网络谣言是否意味着打击舆论监督、舆论监督的边界应当怎样捍卫等当前颇具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云南"3.01"事件发生后,分别属于中美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对其进行了集中报道。从分析样本中发现,《人民日报》将"3.01"事件定性为暴力恐怖事件,《纽约时报》则认为这是一起中国维汉民族矛盾所引发的袭击事件。两报在报道中选择差异甚大的报道议题、关键词、图片、信源来印证和强化自身对这一事件的判断。报道呈现如此分野,与两报的价值立场和办报定位有关,《人民日报》以"喉舌框架"来报道"3.01事件",而《纽约时报》则以"冲突质疑框架"来审视它。《纽约时报》对"3.01事件"的报道固然有其意识形态偏见,但其多元立场、多种视点的报道框架与思路对中国媒体亦有启发,对于中国媒体提升对境外受众的舆论引导力和话语影响力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法治类电视节目应该肩负起传播法律知识、对我国法治进程进行舆论监督,扶困救弱等社会责任.但是,目前很多电视法治节目为了寻求高收视率,获得经济利益,往往过多地追求报道案件的故事性、曲折性、悬疑性,至使出现媒体伦理道德缺失、电视暴力等现象,这对社会尤其是青少年造成了不良影响.其实法治类电视节目媒体利益与媒体责任之间关系并不简单是对立的,传媒人应当以辩证的观点分析两者对立统一的关系,并寻找解决两者对立的途径,以使二者达到最大限度的共赢.  相似文献   

10.
一般而言 ,舆论导向主要偏重于正面报道 ,舆论监督则是与正面报道相伴而行的对负面舆论的制约。研究新闻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的特征及实施条件 ,有助于推动新闻改革 ,更好地发挥新闻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构建作用 ,形成有利于国家安定团结、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政治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微博等新的舆论表达形式快速膨胀,网络舆论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网络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监督手段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从网络舆论监督的发展入手,分析了其优缺点,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新媒体作用、开展网络舆论监督、使网络舆论监督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武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是媒介的基本功能,舆论监督生态是在媒介生态视角下研究舆论监督与其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舆论监督生态平衡对媒介生态与社会生态的和谐构建具有重大意义。舆论监督生态应遵循限制性因子规律与独立性、依存性规律。目前,我国舆论监督生态现状不容乐观。社会、公众和媒介自身都有必要增强环保意识,优化舆论监督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的舆论监督生态。  相似文献   

13.
"媒体审判"是指因媒体报道和评论案件审判,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从而影响审判结果的现象。媒体报道案件审判是确保新闻自由权的正当行为,具有监督司法审判、确保司法公正的作用;但是媒体如果对案件过度炒作,超越了合理的界限,就会误导舆论,影响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因此,既要充分保证新闻自由,保证新闻监督作用的发挥,又要采取一些技术上的措施,防止审判结果不公正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有序司法参与,是公众借助互联网所搭建的平台而进行的对有关司法个案处置的理性表达和讨论,以及经由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而形成的能够影响司法裁判结果的网络主流民意。网络媒体与公众司法参与的联动关系当然不仅是因为网络媒体促成了司法个案理性化的处理结果,主要是经过网络媒体的推动,促成了社会公众与司法机构在个案处置中良性互动格局与机制的进一步形成。网络媒体的有效引导是司法运作中公众有序参与的逻辑起点。这种逻辑起点,表现为网络媒体的引导既可以导致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无序司法参与,也可以促进司法运作中的公众有序参与。具体路径应当是利用网络媒体的诸多功能,直接影响司法运作中公众司法参与意识、行动逻辑,以此实现公众有序司法参与所形成的网络主流民意进入司法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报道策划是新闻策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科学实施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环节。从我国舆论监督的现状入手 ,依据系统方法理论 ,对舆论监督报道策划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总结了舆论监督报道策划的原则 ,提出了相应的宣传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给舆论表达提供了一个开放空间,承担着舆论引导责任的主流媒体,如何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是其当下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媒体环境下要想发挥好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传统主流媒体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新闻评论的传统优势;新兴主流媒体不仅要占领好、利用好网络这一阵地,而且要培养意见领袖,打造专业微博群;加强传统主流媒体和新兴主流媒体议程设置的互动呼应机制;从现实角度和新媒体技术研发以及网络自身的制衡来优化网络舆论引导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媒治"一词由媒体所创。"媒治"现象的实质乃是人治传统的历史延伸,其负面效应表现在:有让事后监督的弊病扩大之势;有让严重个案事件被雪藏之嫌;助推行政人员的危情公关;阻碍媒体监督职能的正确发挥。要让"媒治"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制度建设是关键:制定舆论监督法律,拓展舆论监督空间;建立网络舆论规范机制;完善行政系统的内部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8.
在Web2.0飞速发展的时代,以网络和手机终端为发布平台的微博,凭借其短、平、快等优势,正形成自己独特的“微博舆论场”,成为了社会公共表达的全新平台,在公民参政、民主表达、舆论监督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民的非理性、监管制度的缺失等原因,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屡见不鲜。构建一套科学的网络舆论暴力治理机制,需要推行微博实名制、强化网民的社会责任感,建立科学的舆情研判与调控机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完善网络行为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公民社会的渐趋形成,公民参与教育改革的热情持续增加,社会舆论对教育发展的影响正在加大。社会舆论是一个复合的概念,媒体是社会舆论传播的重要渠道。因为传播特征和传播方式的不同,不同媒体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持现状也有很大的差异。主流媒体坚持传统的宣传与鼓动模式,不遗余力地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都市媒体在市场和社会的压力下,寻找舆论宣传与新闻营销的平衡;社交媒体能够让公众直接监督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社交媒体成为舆论监督和规范改革的重要力量。社会舆论可以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正能量”,为教育改革提供智力支持,指引教育发展的方向;同时,社会舆论也具有情绪化、非理性的特征,如果教育部门不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社会舆论也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教育管理部门、教育教学单位应该在把握不同媒体传播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引导社会舆论向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