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作品与世界、艺术家和欣赏者三要素的关系环节入手,梳理出齐梁文论家们对文学本体特征的认识,发现他们在普遍肯定文学外在语言形式的华美的同时,强调了文学情感性、想象性和生命性特征的内在统一。其中的某些观点可以和西方现代表现主义美学尤其是符号美学对文学的看法相互参照和印证。  相似文献   

2.
个性主义的文学主题、异化人性的文学主题和关于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文学主题,构成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三大文学主题.人本主义的个体英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自我感伤主义,构成了中国现代个性主义文学主题在美学特征上的两个基本层面.对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审美形式的天然亲近,对象征主义审美形式的天然拒斥,构成了中国现代个性主义文学主题的一般美学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两方面,系统阐述了汉末诗坛奇葩<古诗十九首>的美学风格.认为悲凉慷慨构成其典型的美学特征.这一特征是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建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在吸收前人创作经验的同时,用写散文的手法写赋,完成了由辞赋向散文赋的转关,使赋体文学呈现出新格局和新面目。苏赋的散体特征是:散句增多、句式多变和笔法自如。这不仅体现出苏轼的创造精神、美学趣尚、文学主张,而且体现出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当前红学研究中不少人误入歧途的现状,重评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深入地讨论了其所取得的学术成就,高度肯定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第一次用文学、美学和哲学的观点系统地研究《红楼梦》的态度、方法和方向,并着重指出,王国维从文学、美学的视角切入,排除掉种种“红外线”式的谬误,抓住了它的根本性特征,在今天来说,依然是高屋建瓴、胜人一筹的。  相似文献   

6.
朝鲜很早就接受了中国文学。包括文学美学理论。朝鲜对中国文化的接受,促进了朝鲜古典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朝鲜古代文人对中国文学的接受。不是盲目的和无条件的。他们的接受意识比较明确,是以透彻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文化意识为基础。中国古代美学理论传播到朝鲜之后,广泛地受到了选择、分析和评价,经过了“变形”的过程。所以,美学理论的价值和意义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处于不断改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综探——文学语言特征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不仅呈现在语言层面,还体现在言语层面。只有将语言和言语结合、静态和动态贯通,才能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把握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文学语言的丰富性特征主要是由文学的、心理的、美学的诸深层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堪称文学与文艺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世界文化产业界的传奇。“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主题具有善与恶、成长与死亡的美学特征,其构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似”与“不似”的美学特征,其技法具有模仿中创新的美学特征,其话语具有图像化叙事的美学特征。以上美学特征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对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审美取向、价值选择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国的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的广阔视野下,对先秦至晚唐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对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作为一部融美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贯彻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孕育、萌芽、形成以及发展到高峰的流变过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既深入地探讨了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精神对山水田园诗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也生动地展现出山水田园诗中所蕴涵着的自然气韵和道家风骨;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现代阐释来彰显生存境域的深层奥秘,重新还原诗意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美学研究的重要突破──读吴功正《中国文学美学》徐宗文一、新的贡献——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吴功正的《中国文学美学》(江苏教育出版社版)在学术研究上的最大贡献是初步创构了“中国文学美学”的新学科,一方面为大美学研究体系填补了空白,另一方面又为文...  相似文献   

11.
“超越解脱”文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类型,不仅在文化底蕴、主题构成、表现形式等方面自成体系,其美学特征也极为明显。本文认为“超越解脱”文学的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情韵──创作主体的生命律动与自然律动的吻合;风格──由言志载道转向描山画水、抒写生命的自然性情,从而在作品中表现为飘逸洒脱、超然脱俗的精神风范;境界──即进到虚静清远、冲淡自然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堪称文学与文艺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世界文化产业界的传奇。“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主题具有善与恶、成长与死亡的美学特征,其构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似”与“不似”的美学特征,其技法具有模仿中创新的美学特征,其话语具有图像化叙事的美学特征。以上美学特征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对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审美取向、价值选择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国的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文学的宏大叙事以反映宏大的社会主题和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规律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前30年的中国当代长篇小说是一种服从于革命政治意识形态需要的宏大叙事,但这种叙事无论在主题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的风格上都有一种洛特曼所谓的模式化、重复化、单一化的同一美学特征。新时期文学在坚持对宏大的社会和文化主题的关注以及对人性深度的剖析的同时,在小说中融入了一些更为个性化、多元化、差异化、审美化的叙事元素,这使得其超越了以往的审美上的同一性缺陷,走向了一种后宏大叙事和后同一美学。无论是以前的宏大叙事,还是当下的后宏大叙事,它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其中蕴含有一种对同一化的社会本质以及普遍的精神主题的美学追求,尽管这种同一性在它们那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只要有对历史、人性、意义的追求,文学的宏大叙事及其所体现的同一性的文学美学特征就有它存在的审美和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非理性问题马小朝论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人们皆会不约而同地习惯于用一个非理性主义的大范畴遮盖了全部问题的复杂性,因而在具体研究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精神内涵、美学价值、艺术特征等等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困惑。为此,我们有必...  相似文献   

15.
文学中的生态美学思想自有文学以来就存在,但传统的文论多重在对作家文学的"生态"美学阐释,而忽略了民间文学的生态美学观。作为民众自发创作、自由传播的民间文学,更能深刻地真切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其生态美学意识更为自觉、自在、自由。恩施州少数民族民间歌谣具有鲜明的生态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自然与劳动之生态美,生命与生活之生态美,爱情与亲情之生态美三个方面。它们暗合了海德格尔"天地神人四方游戏说"的生态美思想。为民间文学提供了生态美学的精彩范本。  相似文献   

16.
比较诗学的具体内容从逻辑层次上说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诗学背景比较,二、诗学体系比较,三、诗学范围比较,四、诗学影响比较。比较诗学的价值与意义有以下几方面:一、凸现出不同诗学体系各自的美学特征及其理论价值,二、探寻并提升出人类共同的文学规律,三、有力地推动新的诗学体系的建构,四、对丰富文学研究方法、拓展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思维均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7.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美感功能,尤其对文学翻译,不同语言背后的艺术价值和美感功能的转换是其研究必不可少的对象.目前,已有学者把文学翻译与接受美学、比较美学、文艺美学和文化迁移美学这四类美学理论结合做了研究.本文就从这四个视角出发对我国文学翻译美学的发展做一梳理以明其流变,并因翻译的交际性和实践性提出了从交际美学和实践美学这两个新的美学视角研究文学翻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接受理论并非一种普通的阅读理论和文学史理论,而是在审美现代性的文学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美学理论。它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吸收文学经验,又从康德、席勒、韦伯和马尔库塞等人的手中接过美学批判的旗帜,将其转化为文学接受的命题。无论是对社会秩序的批判,对审美感性的培养,还是对释义多样性的宽容,都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动机。只有将其放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阐释,才能正确理解其理论蕴含,评价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的津巴布韦英语文学不乏“黑”“白”文学交融、书写主题多元、叙事技巧精湛的作品,但国外研究大多“黑”“白”分明地聚焦民众的苦难体验,并凸显非洲文学的政治性,既强化了非洲“灾难”大陆的单一印象,也固化了非洲文学政治性有余、艺术性不足的刻板认知。这与津巴布韦两极化的政治有关,与非洲文学创作、研究中的社会政治关怀传统有关,但不足以呈现非洲的丰富多元,也未能展现非洲文学的整体成就、认知功能、美学特征和艺术水准。中国视角可以对非洲文学做出更全面的考察,对非洲形象形成更多维的透视。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小说呈现出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杂糅和纠缠。新闻话语对文学话语的渗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说的话语表征、叙事结构和美学趣味,体现出市场逻辑和新闻法则对文学自主性的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