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庄子.寓言篇》:“觀雀蚊虻。”觀在这里至少是一种鸟。什么鸟呢? 《续汉书·礼仪志》方相敺傩仪式十二神物食怪,有“委随食观”。委随即神蛇委蛇、委维,是“虺”或“虫”字的析音或缓读。《说文》虫字篆文作——特大其颈,象眼镜蛇愤怒时鼓起它的脖颈。眼镜蛇爱吃鸟,但是碰到猫头鹰就要倒霉;古人看到眼镜蛇和猫头鹰搏斗,就把它说成神蛇吃祸鸟,所以敺傩驱怪时要扮演“委随食观”。觀字可通“雚”。甲骨文里早就把“雚”(《甲》1850)字当作“觀”用了。  相似文献   

2.
3.
本文认为罗亭一生追求崇高目标,既热情宣传真理,又积极行动,"一次又一次重新开始生活"百折不挠地奋斗,表现出崇高的悲剧精神,他实际上是一个斗士,一个悲剧英雉;中外评论界关于罗亭是"多余人",其主要特征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观点,不符合作品的实际,贬低了罗亭形象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林汉达先生的《三国故事》中,把马谡写成“认罪自杀”:“……诸葛亮吆喝一声,先把将军李盛砍了。他对马谡说:‘我要是不把你办罪,全军不服。’他就把马谡下了监狱。”“马谡在监狱里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他写了这封绝命书,就自杀了。”说得煞有介事。马谡“自杀”之说不知何据。但我稽查史籍,事实完全相反。陈寿《三国志·蜀志·请葛亮传》说:“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第922页)《资治通鉴》卷七十一也说:“……谡督  相似文献   

5.
怎样理解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是否要分阶段,我国现在处在什么阶段?对这些问题,当前在我国理论界,提出了一些新的探讨,展开了热烈的争论。这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意义。下面谈点个人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我想知道你的评价”,小祺交给我一份她的小说手稿。“你一定要告诉我你的真实想法哦!”我当然会告诉她我的真实想法,不过我有点担忧。其实小祺很有天分,但是她总是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庆幸的是我确实很喜欢她的小说。一看完,我就发邮件给她:“你太棒了!太令人惊讶了!如果你能够加入更多的个人体验的话,这本书就不只是伟大了,而是崇高!”但是小祺一个多月后都没有回我邮件。后来她告诉我,说我的“攻击”让她很“受伤”。可是我明明是夸她!我才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忽略了小祺是一个防御性极强的人。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翻车(龙骨水车)是三国时魏人马钧“发明创造”的。新版《辞海》“马钧”条、初中《中国历史》课本及《教学参考书》、赵效良的《新编历史知识问答》、李柏录和李严同志的《杰出的机械制造家马钧》(《陕西教育》1982年第12期)、祁念曾的《机械制造家——马钧》(《陕西少年》1982年第12期)等,都持此说。然而,这种说法的准确性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清文 《学术界》2012,(12):103-110,285
安乐哲等西方汉学家看到了儒家伦理所具有的独特性,不主张用德性伦理学等西方传统的范畴定位儒家伦理思想的性质,而是以实用主义和过程哲学为基础,将儒家伦理命名为"角色伦理学"。这一思路是具有启发意义的,然而却并不能准确描述儒家伦理的性质,这样既不符合儒家伦理对道德主体的理解,还有使儒家伦理陷入非普遍化的外在规范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鲁迅《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根据传统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千夫”指的是敌人。我认为这种解释不妥当。 《尚书·牧誓》孔颖达《正义》谓掌二千五百人的官叫“千夫长”。顾名思义也就是千夫之长  相似文献   

10.
<正> 吴大澂是甲午战争史上颇为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改昀?学术界曾围绕吴大激评价问题展开讨论,澄清了某些问题,但仍有一些重要问题尚未触及。如吴大澂究竟是不是“逃跑将军”?这是关系到吴大澂评价的一大问题飧鑫侍獠唤饩?就难以对吴大澂做出较为全面,恰当的评价。笔者不拙浅陋,试对这一问题略作探讨,以向同行专家请教。我们知道,吴大澂是进士出身的文官,甲午战争爆发时,他正在湖南巡抚之任.激于爱国义愤,他不图安逸,“舍易就难”,一再主动要求率湘军赴前敌;闻盖平失守,他更是“愤填胸臆”,毅然  相似文献   

11.
<正> 对魏孝文帝拓跋宏的改革问题,史学界一般予以肯定。但也有少数同志持相反意见,认为孝文改革是“消极的汉化”,“是要用儒家的礼教代替一切”。“甚至在对外战争中,也处处以礼乐为先。……如遇敌国君主崩亡,决不乘势掩袭,而是声称‘礼不伐丧’,光明磊落地回踵反旆。这样行必依礼的帝王,汉人中也少见,大约宋襄公之后,孝文是第一人。在以力角胜的封建时代,孝文这些举动只显得迂腐可笑。”言外之意,拓跋宏是宋襄公第二。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并就所谓“礼不伐丧”问题作些分析,以见事实真象。  相似文献   

12.
今存李白长短句,据林大椿先生《唐五代词》辑有十五首。其中《清平调》三首,乃李白所作,其余如《桂殿秋》二首,《清平乐》五首,《连理枝》一首,《菩萨蛮》中之二首,共十首,乃后人渗入之膺作。而《菩萨蛮》(平林漠漠)《忆秦娥》(箫声咽)等两首则存疑未决,而且自古争议不休。然李阳冰为李白诗文作序时也说“当时著作,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可知李白诗文自唐代就已散失不少。再加上年代既久,转相传抄,真膺相混,或又于有意无意中,托名流传,  相似文献   

13.
<正> 贵刊八○年第一期刊登的《方苞<狱中杂记>中的几个词语》一文里关于“斯罗”一词的解释,似有不当,笔者愿提出来与阎、刘二同志商榷。阎文认为“课文中的‘斯罗’当是‘死乐’的谐音,是行刑者的行话”。根据是:“其  相似文献   

14.
从政治经济学方法论来看,社会生产的目的是客观存在的范畴,还是主观意识的范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许多经济学家列举各种理由,来肯定它是客观的经济范畴,我认为这些理由都是不能成立的。他们的第一个理由是:社会生产的目的,决定于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的目的,就象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一样,因此,社会生产的目的是客观经济范畴。例如,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生产的目的必然是尽可能地追逐剩余价值,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下,就必然是最充分地满足社会全体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相似文献   

15.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张晓鹏同志来信,对本刊去年第7期发表的《“存在”是机械唯物主义哲学的起点》一文,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该文仅仅从分析杜林的哲学中得出这一论点是很难经得起推敲的。现将来信摘要如下: 贝克莱的哲学是从“存在就是被感知”出发的;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是“第一个共产主义理论家”,这个观点在国内外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说史)著作、文献中广泛流传,从未遭到过应有的批判。这是应该弄清楚的一个问题。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代希腊奴隶制的思想家、唯心主义哲学家。他在其最著名的《共和国》(或译《理想国》)一书中描述了他理想的国家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在他的理想国里,奴隶不算是社会的成员,被列入和牛马一类的生产工具——只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柏拉图把社会成员划分为三个等级或者说三个阶层。第三阶层即国家的最低层,柏拉图把它称作“艺工阶级”(或“艺工阶层”),是由农民、手工艺人、小商人等自由民组成。他们从事一切劳动。柏拉图把他们统称为“民间艺工”。  相似文献   

17.
柯阳同志在《光明日报》七月三日发表的《关于“一分为二”的对话》一文中说:“把一个统一的事物分为两个对立面,这种方法就是分析,就是‘一分为二’。而辯证法的综合就是‘合二为一’。……所以‘合二为一’,即是综合。”“综合就是把两个对立面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来认识”。“这样一种认识方法可以概括为‘合二为一’,因为这是结合两个对立面成一个统一体来认识”。我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第三期上载有朱星同志的《<金瓶梅>的作者究竟是谁》一文,谈到明人王世贞的许多个名字别号。其中谈到王世贞又叫“凤升”,又叫“息庵居士”,“又叫‘王伯舆’,《弇州诗集》卷四十四中有一首通俗诗:‘有情痴故侄,无情黠亦尔;琅琊王伯舆,终当为情死’,这全是他自写,他在兄弟中行大,所以王伯舆也该是他的化名。这可给《大汉和辞典》作补充。”“王伯舆”并非王世贞的化名,原来这首看似通俗的诗也并不通俗,用了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中一个典故。  相似文献   

19.
有名的“西塞山前白鹜飞”等五首《渔歌子》词,千百年来都认为是唐人张志和的作品。但实际上,它的作者不是张志和,而是颜真卿。唐人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说:“张志和或号烟波子,常渔钓于洞庭湖。初,颜鲁公典吴关,知其高节,以《渔歌》五首赠。张乃为卷轴,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风月,皆依其文。曲尽其妙,为世之雅律,深得其态。”道出了《渔歌》词与画的关系和来历:《渔歌》五首是  相似文献   

20.
周正刚《论模式》一文(载贵刊87年第6期),在论述模式的特点时指出,模式"是能够被模仿和学习的","模式提供了模仿或遵循的样板".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我认为,模式,至少是经济模式,并不包含"典范"或"样板"的意思,它本身并无任何褒贬含义.各种经济模式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区域环境中形成的,离开它们赖以形成的各种具体条件,它们的优劣是无从评判的.经济模式,实质上也就是经济形式(方式)或经济格局.理论界研究、宣传各种经济模式主要是着眼于对各种经济形式、经济格局的探讨和把握,从而对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鲜明特征和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