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叶圣陶是以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而赢得声誉的。然而叶圣陶在创作上本是多面手,并富有驾驭各种艺术样式的才能。且说叶圣陶的散文创作,他曾结集出版过《剑鞘》(1924)、《脚步集》(1931)、《未厌居习作》(1935)和《西川集》(1945)等多本集子,此外还有散见于各报刊的政论、杂文、小品、随笔和信札等数百篇。尽管郁达夫在1935年编选《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时曾收录叶圣陶散文5篇(入选篇目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而阿英在同年出版的《现代十六家小品》中,如同郁达夫一样,也对叶圣陶的散文作品予以高度评价。然而,1949年以来的新文学史家和新文学选京,在谈及中国现代散文时,往往只提到《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等极少数几篇叶圣陶散文作品,致使一般读者难以窥见  相似文献   

2.
《热爱生命》是杰克·伦敦短篇小说中的一篇杰作。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杰克·伦敦的独特风格:善于设置特异环境;精细的心理描写;熟练灵活的讽刺手法。  相似文献   

3.
(一) 田汉是我国五四以来著名的戏剧家,他在剧坛上崭露头角,是从1922年他的《咖啡店之一夜》在《创造》月刊发表后开始的。 田汉(1898·3·19——1968·12·10)出身于没落地主家庭。“自从十岁那年,祖父同人家定完了卖最后遗产的文契后,”他家就与“咸同以来的大地主的荣誉告别了。”子孙们“从此就打上丁无产阶级的新文印了。”(《上海》),少年的田汉“插秧、打稻,车水、放牛、推车子”(《田汉选集·前记》),贫困的生活培养了他热爱劳动的品质。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反映在他后来的话剧创作中。  相似文献   

4.
纵观肖红的散文创作,可以说,1934年底流亡到上海至“七七”抗战这段时间的创作最能代表其散文创作的成就,这阶段作品收在《商市街》、《牛车上》、《桥》等散文集中,这时期肖红散文创作走向成熟,形成了其散文创作的独特个性和风格。 第一、注重细节描写。肖红散文描写以观察——捕捉——描绘三个环节的合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戴婉平 《云梦学刊》2003,24(3):78-80
华盛顿·欧文的散文幽默、诙谐、不拘泥形式;喜用朴实的英文及美国式动词和名词;并且极具讽刺意味。  相似文献   

6.
一 梁实秋(1903—1987)与散文结缘,可以追溯到二十年代初他在清华上学的时候,作于一九二三年的《南游杂感》、《清华的环境》等(均载于《清华周刊》),已初步显露出他的散文艺术才华;一九二七年他执编《时事新报》的《青光》副刊,有段期间几乎每天都要作一篇短小的散文,后经筛选编成一本集子《骂人的艺术》(新月书店出版)。据梁实秋晚年在《雅舍散文·副刊与我》中说,这本书曾有人盗印过,但它的影响其实并不大。一九二八年十月,梁实秋在《新月》杂志一卷八期上发表了《论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他相当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艺术主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他对中国传统散文艺术的重视,同时又善于大胆地汲取西方散文长处的艺术见解;其中固然有个别观点有着贵族气的痕迹(如认为“引车卖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1876—1916)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他出身贫农家庭,很早就靠艰苦劳动而独立生活,所以他很熟悉劳动人民的生活,为他们鸣不平。他积极参加美国工人运动。他的小说和政论文章尖锐地揭露了美国资产阶级的寄生生活,痛斥了他们精神上的贫乏空虚和贪得无厌。他的作品有《野性的呼唤》(中译本为《荒野的呼声》)、《雪虎》、《铁蹄》和《马丁·伊登》等,这些作品都已  相似文献   

8.
关于屈原的卒年,以前学者们纯粹从《哀郢》一诗反映的历史来推断,由于各家对《哀郢》前半部分反映的事件及诗的作时看法不一,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有以下九种说法:1、顷襄王十年(前289),黄文焕《楚辞听直》主之;2、顷襄王十一年(前288),林云铭《楚辞灯》、刘永济《屈赋·通笺·叙论》主之;3、顷襄王十三、四年,或十五、六年(前286——283年),蒋骥《山带阁注楚辞》主之;4、顷襄王十六年(前283),姜亮夫《屈原事迹续考》(《楚辞学论文集》)主之;5、顷襄王三年(前296)、林庚《屈原生卒年考》(《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主之;6、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郭沫若《屈原研究》,孙作云《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处置屈原问题》、陈子展《屈原传评注》(《楚辞直解》)主之;  相似文献   

9.
<正> 《山雨》是王统照的长篇巨制,也是他的主要作品。除了《山雨·跋》之外,作者自己很少谈到它的孕育过程,但我们从《山雨》问世以前作者的其他作品,诸如散文、诗歌、短篇小说等,还是能够比较清楚地看到它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是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酝酿过程的。这诚如茅盾所说,王统照所以能“走到《山雨》那样的现实人生的认识,当然是长长的一条路。”(《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 一《山雨》的背景是紧靠胶济铁路的陈家庄和帝国主义侵占下的T市,内容是写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盘剥下农民的悲惨命运及其觉醒。作者在探究农民的痛贫根源时,始终沿着两  相似文献   

10.
西藏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结集出版的《当代藏族散文选》(以下简称《选》)是建国以来、同时也是西藏和平解放以来第一部由藏族作者创作的散文作品选集,它标志着当代藏族散文创作的长足发展。在《选》中,藏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被作为沟通历史、社会和人生,表现时代精神,激励民族意识;揭示民族心态,表现人类情感;反映区域风情,彰著民族特色的创作素材和美感信息纳入作品。这  相似文献   

11.
说到台湾省当代的现实主义作家,就不能不谈杨青矗了。杨青矗是从六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位台湾省的知名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是短篇小说,有短篇小说集《在室男》、《妻与妻》、《心癌》、《工厂人》、《工厂女儿圈》(《工厂人》第二卷)等,其次的有散文、杂文等。他的创作,刚刚面世便显出朴实地写真的特点。他关心他所处的时代,坚持反映社会,反映人生,肩负医治社会的心灵病态的责任,针砭社会的黑暗面。他怀着人道主义的同情,描写工人、农民、司机、园丁、裁缝、酒女等台湾下层社会中的卑微的“人间小角色”,反映他们困苦的物质生活,表现他们痛苦的精神状态,作他们的代言人,为他们抱不平。七十年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罗淑的创作生涯异常短促:一九三六年九月处女作《生人妻》刚刚问世,一九三八年二月她就离开了人世,前后不满一年半。作品的数量也十分有限:除《罗淑选集》所收短篇小说八篇,散文三篇外,近年又陆续发现散文《八月十三日的早晨》、《被难者》、《在车厢里》,杂文《谁在和谁打!》、剧评《〈流民三千万〉读后感》等。在这些作品中有的还是有待润饰的未定稿和尚未终篇的断片(参见巴金为《地上的一角)、和《鱼儿坳》两书所写的后记),加在一起,不足十万字。但她就是在如此短促的时间里,以如此有限的作品,确立了  相似文献   

13.
特邀主持人 :(法国 )弗朗索瓦·若斯特弗朗索瓦·若斯特(FrancoisJost) ,1949年生 ,法国国家文学博士 ,现任巴黎第三大学教授、声画传媒研究中心负责人 ,并兼任世界若干大学客座教授。若斯特早先研究现代文学 ,特别是法国新小说与新电影 ,1977年与他人联合主持“现代性的电影”研讨会 ,1979年合作发表《新的电影 ,新的符号学》 ,由此转向电影叙事学的研究 ,1987年发表专著《眼睛 -摄影机 :影片与小说的比较》 ,1990年合作出版《电影叙事》。近年来 ,由于教学工作的需要以及个人关注点的变化 ,若斯特更多地致力于电视的理论研究 ,探索一种实…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阅读、分析冰心早期的散文集《往事(一)》、《往事(二)》、《寄小读者》的文本,从她的散文描写的对象、语言的风格、表现的思想主题这三方面来论述冰心的散文创作对儒家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诺曼·梅勒是一位立足现实、关心现实的作家.<鹿园>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布满各种非理性规定性的社会,米兰·昆德拉称其为变成陷阱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无法超出世俗的界限,保持内在心灵的自由,其天赋的发展、理想的实现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规定性的限制.人们仿佛是挣扎在这个日益成为陷阱的世界之中,其出路只能是最终向世俗妥协,沦落为平庸人群中的一员.小说<鹿园>的主人公艾特尔的遭遇就展示了生活在这样一个社会中的人的生存窘境.  相似文献   

16.
<正> 当代美国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于1959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莱比特,跑吧》(“Rabbit,Run”),描写五十年代美国一个青年三次出走,企图逃离丑恶的社会现实,去寻求他的理想。(见《文史哲》1979年第六期《评约翰·厄普代克的〈莱比特,跑吧〉》一文)厄普代克于1971年发表了这部作品的续集、长篇小说《莱比特回来了》(“Rabbit Reduc”),对十年后的主人公莱比特作了进一步的描绘。十年沧桑,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发生了变化,莱比特也发生了变化。莱比特在美国宾州布鲁沃城的一家印刷厂当排字工人,已有十年。他和妻子詹妮斯不睦,经常吵架,彼此作为挂名夫妻,貌合神离。莱比特的情妇露丝十年前怀孕后,和他脱离了关系,不久跟一个鳏夫结婚,生了三个孩子,第一胎生的实际上就是她和莱比特的孩子。莱比特在十年中勾搭了好几个女人,最新的情妇是有夫之妇佩吉。詹妮斯经常住在娘家,并且  相似文献   

17.
把文学与新闻视作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二者礼尚往来的现象在西方文苑中并不鲜为人见。记者和作家集于一身者多得很。美国的杰克·伦敦、德国的海涅、英国的狄更斯、法国的加缪等已独知名作家不必待说,眼下一个最好的例子便是意大利当代著名记者、女作家奥莉阿娜·法拉奇。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名人采访记、报道文学、散文、小说等。她所有的作品都已被译成英文和法文,有的译本竟达20来种。她的访问记和小说曾多次获得意大利和欧美各国颁发的新闻奖和文学奖。在新闻中寻觅题材的作家亦不乏其人。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小说家让一雅克·戈蒂埃在从事文学批评和影评的同时,经常从新闻中选取题材,创作了《耳朵》、《一则社会新闻的由来》、《这是违反规定的》、《成年人》等长篇小说。英国作家伊夫林·沃还发表过题为《独家新闻:一本关于新闻记者的小说》的作品。运用新闻笔法进行文学创作的文学家亦大有人在。美国作家多斯·帕索斯的作品最基本  相似文献   

18.
《艰难时世》是狄更斯在1854年创作的,当时,他43岁,正是创作的颠峰时期。这部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部描写劳资斗争的小说。回答的正是1854年处在英国宪章运动高潮中的英国现实问题。 狄更斯出生在英国朴茨茅斯市海港地区的一个贫民家庭,十一岁就失学作了童工,受尽了做苦工、被欺凌的屈辱。在1828年,他由一名速记员升为《真日报》记者的时候,又目睹了英国议会政界的黑暗,所以,在他日后的写作中,作品里都饱含了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现实社会的有力抨击。 在创作《艰难时世》之前,他发表了许多小说,象嘲讽资产阶级民主虚伪的《匹克威克外传》;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穷苦儿童悲惨境遇和揭露资产阶级慈善机构和学校教育黑暗的《尼古拉斯·尼克贝尔》;在《游美札记》和《马丁·瞿述伟》中,对美国假民主、强烈的种族歧视和金钱崇拜进行了一系列的讽刺。五十年代又发表了长篇小说《董欠父子》,《荒凉山庄》等,进一步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腐败。《艰难时世》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完成的,这也是使作者在写作上更加成熟和沉稳了的一种体现。 ●当时社会的大写照 1854年,“宪章运动”后,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有了严重的冲突,作者把当时的社会问题进行一番图解,揭示了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作者通过了主  相似文献   

19.
推理小说辨     
推理小说本来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早在1841年,第一篇现代侦探故事《魔阁街凶杀案》(The Murders in the Rue Morgue)问世,其后四年,继之以《玛丽·罗洁奇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和《偷去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作者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当时就称之为推理小说(tales of ratiocination)。然而,过了一百年,美国侦探小说家于1945年创立组织,决定每年给最佳作品颁发埃德加·爱伦·坡奖,师承自无可疑,却并不强调推理,取名为美国奇案作家协会(Mystery Writers of America)。到底这种从西方传到东方而风靡一时的小说是否以推理为特征,乃至像某些人说的有助于读者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茅盾的作品反映的社会领域极其广阔丰富,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描写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展示出旧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衰落的画幅。他不仅把艺术的触角伸入到城市,写出了长篇巨著《子夜》等优秀作品,而且也伸入到农村,创作了“农村三部曲”(即《春蚕》、《秋收》、《残冬》)等成功之作。探索和研究他对农村题材的开拓,对更深一步地了解他卓越的创作成就以及推动和繁荣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