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涉及诸多问题,而强固诚信意识、恪守诚信原则是塑造大学生良好人格的核心问题,因为诚实守信是现代社会人们的一种良好行为,更是大学生的一种行为规范和人格体现.这一行为规范和人格体现,来源于大学生对信用、信任、信誉等属性和价值的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而这种理性认知、评价和取向并非自发产生,必须经过良好的人格塑造才能确立.  相似文献   

2.
"知""行"互动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哲学基础,社会信息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社会背景,社会信用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时代特征,诚信信仰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基本价值目标,观念规则化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构建的方法论取向.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典型的东方国家与西方社会在进入文明时代的路径、文化传统等方面具有明显差异,本文试图在比较的视野下对中西方信任观的同异及其特点作初步探讨。其相同之处:在信任与人的向度上,中西方皆从本体论的高度予以诠释;在信任与社会的向度上,中西方皆将信任视为维持社会秩序的保障。其相异之处:诚信取意不同--作为个人品质的诚信和作为平等主体交往的信用;维系诚信的载体不同--心性和契约;诚信的社会机制不同--单方承诺、良心维系和双方契约、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订单农业履约率不高,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合同双方在履约过程中诚信缺失行为的选择。要深入研究订单农业中经济主体诚信缺失行为选择的内在根源,构建社会诚信体系,首先需要清晰地界定何为诚信。分析界定了诚信与诚信缺失的内涵,并将其与信用、信任、信誉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在对诚信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它的有关特点。  相似文献   

5.
诚信与信任具有语词的“家族相似性”和文化同源性。在传统社会,诚信与信任相关,但并不必然导致信任。在现代社会,公民诚信呈现出伦理复杂性,而与之相连的公共信任要么建立在纯粹预期之上,要么建立在利他主义价值观基础上,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信用既非诚信,也非信任,但又与二者关系密切,信用评价既能反映公民诚信状况,又能为公共信任提供制度保障。“道德银行”以信用评价为公民诚信与公共信任创建了沟通机制和反馈机制,深入挖掘“道德银行”有助于理解三个概念之间的微妙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看,电视媒介对于受众价值认同的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上海市民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不同职业地位群体在收视习惯、对电视的使用与满足,以及对电视内容的评价和信任程度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最终促使其在一些价值观念的认同上存在某些分歧。具体体现在社会归属感、个体自利认知以及公共性观念上。因此,在新时期要重建社会成员的价值认同,坚持有效地发挥电视媒介在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信誉,是西方契约文化的重要内核.继承与借鉴中西信用伦理要素,重建当代中国信用伦理体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这样一个关于信用的定义无疑具有极强的张力,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解释所有人类个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即信守合约,诚实交易,摈弃机会主义行为,既与信用的一般定义相吻合,紧扣重诺守信这一信用的内在规定性;又符合经济信用的特点,着眼于诚信交易,信守合约,决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经济交往中对方的利益。诚信、信任与信誉是同信用密切关联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地方政府"诚信行政"理念与实践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诚信行政"是政府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中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是社会组织和民众对政府信誉的价值判断,是政府行政行为产生的信誉和形象在社会组织和民众中所形成的心理反应;政府"诚信行政"实践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应从奠定思想基础、搭建体制框架、搞好制度安排、构筑信息平台、创新评价体系、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虚拟研发组织是由缺乏长期交往历史的成员组成的结构松散的组织,其信任关系形成的原因必然有别于传统实体组织中信任关系的形成。文章通过分析虚拟研发组织信任关系形成的快速性、信任各方的相对平等性、关系形成的技术归属性三个主要特征,揭示了虚拟研发组织中信任关系形成存在任务机制、信用机制和关系机制。认为信任方基于完成任务的需要,根据对合作伙伴的角色和技能的认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基于对信用约束和保障的信心,根据对契约和合作伙伴信誉的认知决定是否给予信任;基于与合作伙伴由于既有关系和交往关系产生的认知和情感决定是否给予信任。  相似文献   

11.
西方经济学中的信誉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誉机制是保证契约诚实执行的重要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信誉越来越成为影响现代企业成长的重要因素。在一个社会中,企业的信誉主要受博弈次数、产权和法律制度、竞争的环境以及政府行为的影响。信誉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加大对产权的保护力度;进一步消除垄断,引入更为开放的竞争政策;加快建立对失信者的惩罚机制;建立健全信息传输体系,发展我国的信用管理行业;政府应加强社会信用观念的培养,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相似文献   

12.
诚信课堂教育是实现大学生诚信的重要路径,其促进了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认知,但要使诚信认知外化为诚信行为,需要主体的自觉。因此有必要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以网络为载体,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通过制定相应的诚信评价标准及相关奖惩制度等,拓展实现学生诚信的途径,巩固诚信课堂教育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和商”理念在各种营销关系中的诚信表现,研究“和商”营销道德领域内企业的诚信底线,并依据 “和商”理念提出“和商”诚实守信、维护信用的基本诚信准则和履行社会责任的最高要求。  相似文献   

14.
诚信是社会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型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具有内在关联性。针对目前我国诚信社会资本缺失的现状,该文提出了构建诚信型社会资本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诚信缺失现象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规训手段,能够实现权力独立运行,其影响已广泛渗入当今社会的各个角落。对全景敞视主义进行分析并将其与我国社会的诚信建设相结合,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观建设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建设诚信政府 提高政府公信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诚信是一个社会良性运行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政府的诚信又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对社会各个领域起着引导、示范作用。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一个缺乏诚信的政府,其公信力必然会受到影响。文章阐述了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对当前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建设诚信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众的环境意识是反映一个社会道德水准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目前还仅停留在认知层面,高校的环境伦理教育应帮助大学生树立起新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大学生环境意识由知到行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我们有理由断言"诚信"在我国的文化传统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我们的国学资源中不乏推崇"诚信"的论述。但是,批评中国人缺乏"诚信"却是百余年间时常听闻的来自"外部"的声音,"诚信"的缺失已经是当前不容回避的社会弊端。在国学的理论层面上重视"诚信"的价值,是诸多学派共同遵守的伦理方向,而在国学的政治实践层面上,既有对"诚信"的尊崇和履行,也有对"诚信"的背叛与践踏。只有认真地反思这样的"背反"现象,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分析才可能是全面的。在国学的思辨语境中,对"诚信"的辩证表述给出符合其本意的诠释,是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