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是否存在“单独概念”? 形式逻辑的概念分类,首先是依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而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它认为,既然思维对象分为单独对象和类对象,概念作为思维对象的反映,就应当相应地分为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单独概念和反映某一类对象的普遍概念。这样理解和说明概念与思维对象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概念分类,是不妥当的。概念作为人类反映现实的思维形式,它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功能是抽象和概括。概念的抽象和  相似文献   

2.
艺术审美本质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难于把握的问题。艺术作为现实美的反映和审美意识的物化,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具体的创造过程中,表现为客观美的对象和主观审美把握的对立统一。正是这个主客观相互对应的审美关系,决定着艺术的特殊对象和内容,同时也决定着审美把握的特殊形式。别林斯基离开了艺术的特殊对象和内容的规定性,单从反映形式上去区别艺术和科学(“哲学  相似文献   

3.
在现有集合概念理论基础上,对集合概念分类是必要的,在区分简单集合概念和复杂集合概念时,应将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区分;也可先找出构成概念反映对象的具体的集合体,看这个具体个体是否具有具体判断中揭示出的该对象的性质。  相似文献   

4.
一同任何事物都有自己质的规定性一样,社会主义作为一个社会形态也有自己质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使它与别的社会形态区别开来。对这个规定性的具体认识和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在世的时候与我们在建国以后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同现在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但这只是认识程度上的差别,并不是规定性的有无问题。这个规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问题,已经成为科学界和哲学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但这个结构的模式怎样?似乎还未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轮廓。笔者认为:作为科学的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应该具有三个规定性。第一个规定性是,纵向应该合乎唯物辩证法,横向应该合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二个规定性是,应该体现科学技术过去发展的历史过程和现在与将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三个规定性是,应该具有“举一反三”的品格.这就是伟大科学家布鲁纳所说的,结构应该具有“知识迁移”的功能。只有这三者同时具备,科学技术体系的结构才能真正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真正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科学价值。根据这三个规定性,本文提出一个基本模式,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正>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仔细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相适应。但是,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的这个社会规定性只是在上述形式中得到自己的客观表现。”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体现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身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今天还特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在着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对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公共领域作为当代政治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概念和问题,它本身既有其独立于市民社会概念的理论规定性,又有其独特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发展逻辑,可以说它已经形成了一种具有学术独立性的政治哲学理论范式.这种理论范式试图建立一种超越自由主义民主和共和主义宪政民主的新的政治理论,这为解决当代西方社会政治实践中暴露出的矛盾与困境提出了一个新的规范性方向,从而为西方宪政民主理论和政治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何江宁 《阴山学刊》2009,22(3):5-13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美学”学科定位和研究对象等自身规定性的跨世纪之争,促使我们不得不追根溯源,追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Baumgarten,Alexander Gottlieb)和由他首创的作为学科名的Aesthetica(埃斯赛迪卡)。如何认识和评估鲍姆嘉通对审美研究的贡献迄今仍在争论之中,这源于以下问题始终未能被澄清:鲍姆嘉通以Aesthetica的名义试图指代的究竟是怎样一个理论研究领域,这个领域的独立性和创新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以至于它有资格成为一门独立的哲学学科?此学科所对应了生活实际的哪一个领域、指向了人类生存的哪一种维度?美学如何和艺术哲学以及文艺理论相区分?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必须考察鲍氏在埃斯赛迪卡暨“美学”学科建设上的始初意向,即在其博士论文和理论美学文本中对Aesthetica及其他相关概念所作的规定;以期厘清一些和“美学”自身规定性有关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是自辩证逻辑产生以来就一直争论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争论问题对辩证逻辑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正确地把握这门科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面貌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正确解决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前提.一 辩证逻辑究竟应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呢?毫无疑问,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也应以研究思维形式为主,否则它就不是逻辑科学了,同时,作为一门“辩证”逻辑,它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又应当和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有根本的区别,否则它就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那么,辩证逻辑所研究的这种思维形式应当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当是科学理论.这样说首先是建立在对辩证思维根本特点的认识基础上.我们知道,辩证思维的根本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而这种思维的具体性又是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结果,因此要搞清思维具体性的本质,就必须对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特点有所认识.从形式上看,作为思维辩证发展过程而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概念、范畴的不断流动和转化,进而产生范畴体系的过程,它表现为由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再过渡到其它的概念,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第一条道路所提供的有关抽象概念和范畴以先行和后继的方式排列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质量互变规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度,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是用它来作为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量的变化受制于这个数量界限——度的约束。当量在度所限定的范围内变化时,事物保持它的质的规定性,当量变超出度所限定的范围时,事物的质发生变化。但是这个数量界限究竟是由事物的什么来决定的呢?不同事物的度是不同的,又是因为什么呢?这些问题,用现在的度这个概念是解释不了的。可见度这个概念是非常笼统的。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了一点初浅的探索,认为事物的结构决定了事物量变的数量界限即度。一个事物量变的度之所以是这么大,而不是那么大,是由事物的结构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开放"不仅是一个现代政治习语,而且是一个理论概念,它体现了人类社会所具有的一种开放机理,表明了一个密切关联现实的理论问题.从词源上说,社会开放这个词并没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阶段的一个认识结果.确切地说,它是在现代自然科学成果基础上才为社会普遍关注并移植到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2.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以什么为其中心范畴?这是建立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当前理论界正开展对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理论体系的研究,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政治经济学中心范畴的一般规定性 为了弄清楚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中心范畴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政治经济学中心范畴的一般规定性。这种一般规定性是什么呢?这就是来自政治经济学特定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以及特定方法所产生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认清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关系到坚持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地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原则的重大理论问题。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明确“本质特征”这个概念的内涵。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反映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相区别的、事物内部固有的质的规定性的特征。任何事物都有它内部固有的质,这个质是由它内部所包含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由于矛盾的复杂性,一个具体事物的质往往包含几个方面,是多种属性的总和,其中有根本的质和部分的质,主要的质和次要的质。而且,事物一定的质又是与一定的量相统一的;事物某些方面的量的  相似文献   

14.
宣传抽象的人性、人道主义,是理论界,文艺界存在的精神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有的同志把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广义的,普泛的范畴来看待,当成可以适用于任何一个历史时期。解决任何一个社会问题的普遍原则。显然,这在方法论上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只是(α)历史地(β)只是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γ)只是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列宁全集》第35卷,第238页)按照列宁的指示,马克思主义对任何社会的以及理论的问题,都要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去作具体分析,决不允许脱离具体历史条件去作概念的思辩游戏。这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任何一个概念、原理虽然具有理性的抽象品格,但在任何时候都不是一种精神的抽象符号,恰恰相反却都是现实社会关系的这样或那  相似文献   

15.
企业端正党风有没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企业党组织又如何根据这个标准,制订具体规划,实现党风的根本好转?这些问题已引起企业党组织的普遍关心和重视。 (一) 所谓党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它包括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作风。它既作为党员的意识、行为而存在,又表现为党组织和整个党的形象和面貌。党  相似文献   

16.
人作为认识主体必须具备思维的三个基本要素——思维器官(大脑等)、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一个总体性概念,不是单一的简单概念,无论是从它的纵向横向考察,还是从它的历史发展与现实发展来看,思维方式都是一个复杂系统.本文只是尝试着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理论研究中,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常涉及这样的问题:一个理论体系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是完备的?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对各门学科的理论研究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些考察。我认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必须是从对象所有因素都具备的整体之中,抽出了能规定这个对象性质的最抽象范畴,而且从这个最抽象范畴开始,向具体上升,又能说明这个对象的全部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这要从什么是理论体系谈起。马克思在阐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时,有个非常精辟的概括,这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抽象的规定,就是能规定对象性质的最抽象范畴。理论体系无非是从这个最抽象范畴开始将对象的丰富具体性充分展开而已。正因为这样,能否从对象所有因素都具备的整体之中抽出规定这个对象的性质的最抽象范畴,并用它展开说明这个对象所具  相似文献   

18.
关于《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对象马克思自己在本卷第一章开头有一段概括第一、二、三卷的总说明,指出:“在第一卷中,我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本身作为直接生产过程考察时呈现的各种现象,而撇开了这个过程以外的各种情况引起的一切次要影响。但是,这个直接的生产过程并没有结束资本的生活过程。在现实世界里,它还要由流通过程来补充,而流通过程则是第二卷研究的对象。……至于这个第三卷的内容,它不能是对于这个统一(指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引者)的一般的考察,相反地,这一卷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  相似文献   

19.
主体·主体性·主体性原则之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目前,学术界关于主体性问题的争论正在热烈进行,笔者想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归纳概括,把这一领域的最新信息提供给关注这一问题的同仁们. 一、关于主体概念的规定性问题 学者们普遍认为,主体是人,但主体和人二者绝非等同概念,而是相关概念。怎样的人才是主体?仍存在若干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要揭示主体的本质规定性,就要进一步说明构成主体的要素及其存在方式。作为主体的人,首先.是自然的感性的存在物.更重要的是社会存在物,还是有意识、能思维的存在物.依据主体的存在形态,主体可分为个体、群体、社会整体和人类全体几种形式。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把主体理解为现实的人,需作如下补正。其一,在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作为认识  相似文献   

20.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社会史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既要具有本学科的“社会”涵义,又要有别于一般历史学(通史)的研究对象。这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际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直接影响社会史研究的扩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