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問題,是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闡明資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为了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剝削本質,为了揭露資本主义再生产的內在矛盾教稚缁嶂饕謇┐笤偕脑慈?是为了寻找和利用扩大社会主义生产的途徑,以利于实現社会主义再生产的高速度发展。社会再生产規模的扩大,表現为生产条件的扩大和社会产品的增加。扩大生产条件的目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是在“无限扩张的生产和有限扩张的市场”矛盾运动中踉跄前行的历史,市场扩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从马克思主义市场扩张角度看,产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现实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未来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虚假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资本主义生产与虚假市场扩张矛盾主导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市场在时间和空间上将再无扩张的余地,“虚假需求”生产制造的人类必然的精神痛苦构成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动力源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预言将在第三阶段以必然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具体原因有:竞争的盲目性、生产与消费的矛盾、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相对狭小的矛盾、批发商业和货币信用的膨胀、主要消费品和固定资本生产过剩、生产比例失衡、经济跳跃式发展以及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因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存在,流通过程还是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经济危机在我国也有发生的现实性。并不因为我们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就消灭了经济危机,只要有市场经济就有经济危机的可能,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的“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理论,将再生产分为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而在扩大再生产中又区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的扩大再生产。马克思对这些再生产进行分析中,除了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有规律外,还揭示了一切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的共同的规律。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因此,这些再生产的共同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适用的,它仍然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从再生产的角度进一步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再生产时所揭示的一些原理,不但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也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今天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就是为了更好地总结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掌握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规律,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通过调整朝着有计划按比例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是从个别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的一般规律,着重从流通过程进一步揭露资本的本质和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撇开资本主义的形式和特点,马克思的达一理论,对社会主义社会无疑也是适用的。因为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这一人类历史上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时,也涉及了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特别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高度发达的商品生产,因而马克思也就揭示了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这些一般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斯大林指出:“马克思的再生产公式决不只限于反映资本主义生产的特点;它同时还包含有对于一切社会形态——特别是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发生效力的许多关于再生产的基本原理。”长期以来,我们没有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和周转的理论,没有很好地掌握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规  相似文献   

7.
一、美国的市场经济体系美国经济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它有完整的市场体系和特殊的运行机制。经济发展的要素——人力、财力和物力——通过市场体系的运行实现有效配置和再生产。人力即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美国经济中的劳动力配置和再生产都要经过劳动力市场。在这一市场上,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有较充分的“自由”,同时也面临失业的威胁。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上供求关系变化的重要杠杆。  相似文献   

8.
在一般抽象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揭示了人的需要与物质生活的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满足需要所特有的消费方式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意义。资本通过引导和控制工人的需要和消费,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向工人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殖民,由此促进资本生产关系及其合法性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由于资本自身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工人有限的购买力成为资本不可克服的界限。然而,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按照历史辩证法,正是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辩证地蕴含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萌芽及其历史性生成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观点进行分析,资本积累的本性,绝不允许劳动剥削程度的任何降低或劳动价格的任何提高危及资本主义关系的不断再生产和它的规模不断扩大的再生产。只要资本主义存在,就不会改变工人阶级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 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扩大再生产包括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现实问题。本文拟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再生产的主要理论作一分析。一、劳动力再生产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条件社会再生产绝不仅仅是指物质资料再生产,还包括劳动力再生产。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再生产规律时,阐明了劳动力再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指出劳动力再生产既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也是生产关系再生产的条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劳动力的再生产和物质资料的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学并不是对立的。面对生态学问题,历史唯物主义一方面需要向外延伸到自然界中,看到自然或“第二自然”对人类历史产生的作用;另一方面也需要向内延伸,即要看到人类在生物学上的变化以及社会化了的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会对自然界的历史产生巨大影响。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主要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条件再生产的危机,只有生态学社会主义才能解决这一危机。传统的社会主义主要专注于资本的生产与再生产过程,生态学社会主义则更关注生产条件的生产与再生产,这是对生产力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社会批判,是对资本逻辑的根本性批判,只有在这一批判中,才能走出生态学危机,走出资本主义危机。  相似文献   

12.
四 这里的问题不仅仅是关于造成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过程的争议问题。我们如何理解事件的历史是同我们如何理解事件本身密切相关的。关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各种旧模式是超越历史的宿命论和唯“自由”市场意志论的矛盾混合休,在这个混合体中,资本主义市场既是永恒的自然规律又是人类选择和自由的发展。与这种模式相对应的是一种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的观点,这种观点完全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的强制性,但又承认这些强制性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未能"彻底"回答资本主义精神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内在矛盾之间所存在的悖论。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变革促进了资产阶级职业精神的塑造,以此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但是却疏漏了二者之间的裂变。他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头足倒置,并忽视了禁欲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矛盾使资产阶级必然坠入意识形态合法化危机的窠臼。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再生产的唯物史观叙述出发,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精神的时代局限性。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关照一种全新方案,也是对资本主义"增长"的意识形态的超越,是对"文明冲突论"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全球治理新意识形态的重塑。  相似文献   

14.
浅析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王继青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固有矛盾决定了经济危机和失业始终与其伴随。以救治经济衰退与失业病症为己任,凯恩斯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由此引发了西方经济学史上的一场革命──“凯恩斯革命”。在《通论》中,凯恩斯提...  相似文献   

15.
列斐伏尔认为空间是资本主义存在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不仅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统治的工具,而且为资本的扩张和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创造了不可或缺的条件。资本的空间生产带来了空间的爆炸,创造了大量的空间矛盾,它已经成为一把双刃剑,对国家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造成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在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里存在着种种错综复杂的危机趋势。在这个过程中,通货膨胀是最突出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更加尖锐化,同时,由于经济生活进一步国际化,通货膨胀也具有国际性。国际经济关系发展的相对独立性使得通货膨胀的过程具有独特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又对各国国民经济中通货膨胀的国际性起着反作  相似文献   

17.
所谓自由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其内涵在于以自发的"看不见的手"为调节手段的自由市场经济形态其内部矛盾日益显现的阶段。事实上,这种内在的矛盾也就是所谓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又具体体现为两个矛盾:即个别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缩小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显现也就表现为三个过剩,亦即生产过剩、人口过剩、资本过剩。这三个过剩之间互为因果,都是自由资本主义高级阶段基本矛盾显现为链式社会经济危机中的一个个环节罢了。  相似文献   

18.
二战后,在美国主流社会科学家宣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已经解决,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危机的理论已经过时的情况下,艾伦·沃尔夫提出了"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矛盾"理论.他试图从政治矛盾的角度确定资本主义的限度,揭示资本主义的危机,揭示资本主义体系必然陷入冲突和矛盾的趋势和逻辑.他主张自由民主的矛盾构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政治矛盾,自由民主的矛盾不可调和,最终将使资本主义陷入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9.
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和俄国爆发了1917年的革命之后,资本主义通过发展较为先进的工业技术、扩大殖民地剥削、缓和劳资间的矛盾开始得到巩固。马克思所认为的将给资本主义带来利润率下降的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并没有成为现实。实际上,资本主义经过这一阶段的国内和国际巩固过程之后,比以前更加站稳了脚跟。早期垄断资本主义是国际资本主  相似文献   

20.
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中有两个周期理论,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与“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以下简称“两个周期”)。其理论的基本点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时而尖锐、时而缓和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由此又导致资本主义再生产的连续性被打破,出现周期性运动趋势。以上这样的理论观点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未曾提到它们,但在我国理论界却早已成定论。然而笔者感到这个看似圆满的理论却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