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妹那天打电话给我:“老姐啊,你快点回来吧。你猜我们家老妈冰箱里全是啥?全是腌菜!什么辣椒酱啊,豆子酱啊,酸豆角啊,腌刀豆啊等等,妈不时打电话叫我去她家拿,可我现在不喜欢吃她做的酸菜了,她手艺真的不如从前了,不要又不好意思,你让我如何回答,我彻底晕菜了!”  相似文献   

2.
陈晓 《老年世界》2009,(17):10-11
改编传统名剧十易其稿 2009年4月7日晚,天津中华剧院舞台,京剧《韩玉娘》正在上演。纨绔子弟胡为登场:“我爸爸胡搞。只因他老人家曾做过一任县宰。官当的时间不长,钱捞的不少。算得上高效益!”“老子他捞钱不择手段,小子我花钱不讲章法;老子敢捞,儿子敢花。这叫什么?这叫生态平衡。”恶少的胡言引得台下一片会意的笑声,“新加的,又是新词。”  相似文献   

3.
黄局长是黄石市西塞山区老干部局局长,我至今不知他叫什么名字。今年4月2日,黄局长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当代老年》杂志不知什么原因没送到我家里,而是送到了区老干部局,我说等过几天我就去取,没想到黄局长诚恳地说:“张老,您刚做完手术,不宜劳顿,我这两天抽空给您送过去。”我一再表示不必,以为局长也只是说说而已。  相似文献   

4.
朋友常回老家看父母,左手提烤鸭,右手提烧鸡,让人不由地想起那首老歌《回娘家》,看朋友的行头,就差再背一个胖娃娃了。我说:“老买这些东西,你烦不烦啊,就不能换点花样?”  相似文献   

5.
刘城淮 《老年人》2006,(8):30-30
因为旧社会的原因, 我有两位母亲。一位姓曾, 由“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与我父亲成亲, 是父亲的原配夫人。我和妹妹按家乡习俗叫她“娭毑”。另一位姓何, 就是我的生母。 “娭毑”曾经生过一个男孩, 夭折了, 后来再也没有生育。她异常疼爱我们兄妹俩, 视为己出。我十岁  相似文献   

6.
漫画     
《老年人》2011,(11):44-44
看见了 和朋友到泰山看日出,一个朋友指着天空说:“我看见了。”“我也看见了。”这时,远处有人提着裤子站起来恼怒地吼了一声:“看见了就看见了呗,你们嚷什么啊!”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引用《尚书》中的“诗言志,歌咏言”来说明什么是诗歌。然而有一种诗的写法是先俗后雅,由俗不可耐,到雅可登堂,雅俗之间形成极大的反差,这种诗叫“逆挽诗”。逆挽诗是采用“逆挽”的手法,于浅显平常的开头之后掉转笔锋,翻出新意,达到奇峰突起、石破天惊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社会导刊》2011,(14):11-11
吴先生:我最近在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里面有一章叫“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究竟是指什么?是不是就是指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好像跟“社会保险”意思差不多?请问,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到底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9.
章人英 《社会学》2000,(4):35-36
近阅《文汇报》载周巍峙同志写的《学者、长者、仁者——忆戈宝权》一文,不仅文笔朴实,情意真切,尤其题名妥贴生动,耐人寻味。当今所谓“学者”,俯拾即是;人日进入高龄化,年高者多德劭,“长者”也不足为奇;唯独真能称得上“仁者”的,诚非易事。“仁者”一词,源出《论语》。《论语》书中提及“仁”有109处,到底什么叫仁,令人困惑费解,二干余年来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为人信服的定义。《辞海》中说“仁是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我觉得此一释义有待商榷。就个人的浅见,认为“仁是中国儒家的一种理想的、完善的行为规范,内容包括三  相似文献   

10.
方字浅谈     
一、“方”字本义探求 我们知道,越是常见的字,它的用法可能就越多.作为一个古今习见的字,“方”也不例外。关于“方”的义项,新《辞源》列在fang音下面的义项有18个,新《辞海》列有25个,《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都列有36个,那么,在这众多的义项中,“方”字的本义究竟是什么呢? 许慎《说文解字》:“方,饼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  相似文献   

11.
林蔚 《金色年华》2010,(2):47-47
想起来我也扮演过这种面目可憎的判官角色。以前女友哭诉男人变心的时候,我先是不疼不痒地安抚两下,而后貌似公正地说一些所谓的正理:感情的事情不能勉强啊,矛盾积累期你们有没有好好沟通呢,分手不是一个人的问题啊等等。这些都是市面上流行的“完美女人法则”,它们散见于各大女性杂志的情感版,打着“成熟智慧自主”的招牌,整日地给我们上课洗脑。  相似文献   

12.
陈禹山 《老年世界》2006,(11):10-11
1979年元旦过后,我从新华社调到《光明日报》记者部工作。那年春天,报社收到了辽宁《共产党员》杂志寄的一份稿件,标题是《为真理而斗争》,主人公是刚刚被平反的一位叫张志新的烈士。记者部主任卢云让我看一下,粗略看后.我感觉报道的整个调子是反对林彪、“四人帮”的,完全符合报纸需要.只是大话套话太多,具体细节很少。  相似文献   

13.
《职业》2008,(2):10-11
记得《新周刊》有一篇文章,把“我的钱”分成“热钱与冷钱、快钱与慢钱、聪明钱与傻钱”。“大款的钱、新壹的钱、中产的钱、小资的钱、贪官的钱、慈善的钱”。来。钱这东西。已经经被人们从各个角度进行过近乎刁钻的分类和研究。综上所述。不管是什么钱。人们都希望钱能生钱。人人都想理财。人人都想投资,但是钱生钱的途径在哪里?  相似文献   

14.
黄杰 《现代妇女》2007,(12):42-42
有一天,老婆突然对我说,她要教我学上网。我说:“你是在单位上有电脑,我单位又没电脑。我又对电脑一窍不通啊,再一个我们家又没电脑,我到那里去上网啊。”老婆则对我说:“现在都到啥时代了,不会上网会让人笑话的,只要你想学,我教你学,咱们就在楼下那网吧去学,等学会了我们家买一台就可以天天上网了。”我说:“你没听人家上网的人说,网上这毒那毒的可多了啊,前天我们单位的小王还说,他家的电脑中了什么‘熊猫烧香’的毒。  相似文献   

15.
关邑 《老年世界》2006,(13):17-17
据《大河报》载,河南省中牟县九龙镇东贾村有一对相孺以沫几十年的“老鸳鸯”,男的82岁,叫路发牛,女的81岁.叫王老妮。两个儿子要均等地履行赡养义务,一家赡养父亲,一家赡养母亲。两位老人不愿分开,只好悄悄出走.在村外一个仅5平方米的机井房安身,机井房前用玉米秆搭了一个仅能容下一个人的窝棚。  相似文献   

16.
杨学武 《老年世界》2007,(17):22-22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首《黄河大合唱》,许多人耳熟能详。可歌词的作者光未然即张光年当年写的初稿中,并不是“马在叫”,而是“驴在叫”。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看了他写的初稿之后,认为“驴的形象稍逊雅观”,建议将“驴在叫”改为“马在叫”。  相似文献   

17.
菩提树     
菩提本非树。菩提本是树。读《五灯会元》,这样的偈语比比皆是。大凡偈语,通常不是能马上让你明白,要想,要悟。不管你能否悟出什么名堂,但总能让你悬想半天。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于宗教的兴趣。我精读过《大唐西域记》。甚至,我曾沿着玄奘西行路线,走完了国内往返行程。至于佛国的菩提迦耶、那烂陀诸圣地,在梦中也去过好几次。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2000,(1)
《北京青年报》报道:70岁的老太太王文华是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99级企业管理研究生班年纪最大的一名学员。她高龄攻读MBA课程,不是为了拿文凭,“只想了解市场经济的一些固有规律”。她说,“21世纪怎么我也要跨过去,可对新世纪不能什么都不明白啊,我想充实一下自己,活个明白。”点评:要“活个明白”,就要活到老,学到老。文凭只是档案里的东西,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七旬老太攻读“MBA”  相似文献   

19.
彭国梁 《老年人》2008,(1):30-31
前不久,打开单位的信箱,发现有一封未封口的厚厚的信件,内装一叠打印稿,还附有一信,寄信人叫唐异常。他说我发表在《老年人》杂志和《长沙晚报》上的文章,他几乎都看过,因此萌发了想与我交友的想法。我翻了翻他的那些打印稿,得知他是长沙县双溪镇人,1955年到成都的气象学校读了一年书,然后就去了新疆。  相似文献   

20.
父亲     
王恒绩 《现代妇女》2009,(11):36-37
2007年4月19日,我开着单位的采访车路过自己的家乡,就顺便回去看了看在乡下养老的双亲。父亲问我的房贷还得咋样了,我说刚还完,他很高兴,那就好啊,我做梦都见银行逼你。我眉毛一挑,戏谑地说:“那是,谁叫你养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儿子。”父亲嗔怪地看着我:“别自恋了,呵呵。”他一笑,很幸福的样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