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诉求和根本理念。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解读“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目标,并在这价值目标指引下并不断创新,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重大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2.
尊重教育是一种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本主义哲学为基础,以尊重为教育原则和方法建构和谐教育氛围,尊重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尊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的先进教育理念。尊重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价值。将尊重教育理念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一种反思,  相似文献   

3.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通过对“以人为本”内涵的阐述,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没能很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现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教育的“双主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以人为本理念,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着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做了理论上的分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里的以人为本的精神内涵应该包括关心人、发展人、服务人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是切实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观念上,教育教学上,教育管理上,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基于这种认识,本文提出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贯彻和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并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作用,即要把“为了人”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要把“尊重人”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要把“塑造人”确立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法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党中央提出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本文回顾和梳理了“以人为本”的历史源流和当代发展,并进一步探求其本质内涵及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人为本”理念提倡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在主导层面、主体层面和客体层面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主导、主体和客体建构关系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参与式”方法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具有实践性、组织性、渐进性、开放性等特点的“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融合并发展了主导型下的传统理念,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建构了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理念。倡导并实施“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民族高校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内涵是以人为核心、以人为基础、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其活动特点是情感化、生活化、平等性、自主性、针对性、开放性,文章探索“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方法。“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提出,对民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原因,提出按照“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尊重学生主体性、关注大学生心理需求和成长空间、创新教育手段等方面人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2.
激励理论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激励 ,通常指调动人的积极性。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科学运用激励理论是调动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积极性的主要手段 ,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杠杆。文章就激励理论在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9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挑战。而体验式教育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全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反映和契合了个性鲜明、思想独特的"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填补了以往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新时期教育理念的核心,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价值主体、动力主体、权利主体和发展主体来培养,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宽带网络的快速普及:将最终消除信息传递的技术瓶颈;形成真正意义的“网络化生活”;迫切呼唤“新型网络人格”以抑制“歪曲性网络人格”加速生成的可能性。必须深刻检讨高校思想网络阵地建设的现状差距:投入的重视仍不充分;建站的理念陈旧;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为此,必须整合高校校际网络建设的人、物、财力,以资源的最大优化,创造适度超前建设的条件,切实提高教育者的网络素质。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理念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本质要求,是高校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对高校学生工作有着的长远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而高校学生工作是直接面向广大学生,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因此,“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办学理念必然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在贯彻“以人为本,学生第一”的理念时,应结合高校学生工作的任务,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就业、帮贫助学、心理健康、学生管理的新平台和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孕育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和虚拟社会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空间及空间转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充满诱惑和生机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多重压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延展困境、大学生思想行为失范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强化网络空间问题意识导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网络空间这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更具解释力、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构图。立足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主体性思想,基于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发展体现在系统重构与协同共建、信息生产与供需平衡、秩序调控与活力创造、动态开放与价值对话四个方面,从而分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方法、路径和机制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根本,方法创新是关键,路径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大数据的融合创新过程中,呈现出隐私侵犯、信息茧房、智能依赖、评价定势等伦理风险,对于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价值前提造成了威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出现伦理风险,与大数据应用主体泛化后的利益寻租、大数据本身潜在功能具有的伦理诱因、大数据应用过程中外在保障和约束机制的不完备息息相关。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过程中遭遇的伦理风险,当前亟待重塑积极的技术伦理观,谨守大数据应用的伦理原则,不断完善大数据应用的伦理保障机制,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创新营造良好环境,进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以及塑造大学生的完整人格,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着力点在于加强社会主义棱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建设可靠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