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外人看来,陈好这个如猫般灵动性感的女子,一定就像剧中"万人迷","把身体摆成S形,男人就径直走过来"。但现实生活中的她,感情生活一直稳定低调。当"万人迷"遇到"一根筋"2003年初秋,陈好应朋友之邀参加聚会。那是北京最美的季节,空气清  相似文献   

2.
来信     
一直以来.《中外书摘》就是我家的案头读物,我的很多朋友也越来越喜爱她。她为我们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可以观望那么多的美丽景色;她为我们开了一扇门,引我们走在快乐阅读的路上。  相似文献   

3.
一位女士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以前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 真正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的。但是最近,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这只不过是我这个不懂世故的蠢人幼稚的幻想而已─—相交了二十几年的朋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居然不肯伸出手来。 我和这个朋友是中学同学,在学校里关系就不错。后来各自参加了工作,虽然来往少了,但仍有联系。再后来,我们又相约一起上了“夜大”。又是四年同学,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 后来,她的家庭发生了危机,为了离婚,她什么都没要,给自己来了个扫地出门。因为闹离婚她跟父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寄卡给她     
她先前是我挺亲密的朋友,依据是那一阵子,她隔三差五就跑来看我.坐在我对面,她的笑浅淡而妩媚.彼时彼刻,与其说我在同她聊天,莫如说我在欣赏她的脸相……我们的初识,其实很简单。她突然来找我,拿了一篇习作,意在请我指教。我那时年轻气盛,也极其热心,看过她送上的文章,感觉有些话说,就一古脑地兜给了她.她边听边点头,我便知道我的话语没有白费。末了,她说她认定了我这个老师.基于她十二分的诚恳,我一时未置可否。以后她真的就常到我这儿来,聊着诗歌、散文、小说,总之都是关涉文学。夏日里,七八文友要聚聚,我忽然想,…  相似文献   

5.
公敏 《金色年华》2011,(12):16-16
朋友刚从新加坡出差回来,打电话让我去那纪念品,趁着周末有时间我便去了。 她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做化妆品,五年内就做到了地区的代理。我很佩服她,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就有如此成功的事业。我一直想探寻她成功的秘诀,一直把她作为我的榜样。  相似文献   

6.
以前我一直相信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真正的没有任何功利色彩的友情。但是最近,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那不过是我这个不懂世故的蠢人幼稚的幻想而已。相交了二十几年的朋友,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居然不肯伸出手来。我和这个朋友是中学同学,在学校里关系就不错。后来各自参加了工作,虽然来往少了,但还不断有联系。再后来,我们又相约一起上了“夜大”。四年同学,我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后来,他们的夫妻关系发生了危机,为了离婚,她什么都没要,给自己来了个净身出户。因为闹离婚跟父母的关系也很僵。一时她竟无处可去。我觉得既然是朋友,在朋友遇到…  相似文献   

7.
永远的主角     
乔叶 《金色年华》2007,(8):22-22
我有一位影视界的朋友,是那种难得的不浮华的女人。一次,我们谈及一个正走红的导演,她淡淡地说:“虽然他目前的市场状况挺好,但就我看来,也不过仅此而已,将来不会有什么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的朋友、女作家伊琳娜·拉克莎已经79岁了,她的丈夫30多年前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儿也不住在一起.当年我在留学时,恰逢苏联解体、经济动荡,她一直照顾我,请我到家里做客、吃饭,为我改论文,还开车带我到她郊外别墅度假.这些年来,我一直很担心,伊琳娜的生活谁来照料?这次又在莫斯科见到伊琳娜,她确实老了,髋关节换过了,一只眼睛因青光眼而失明,心脏装了支架,车是开不动了,出门也很困难,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依然每天写作。  相似文献   

9.
叶老师你好: 我和她是高三认识的,因为一个好哥们儿跟她算发小,所以我们一开始就很熟络,到现在四年了,关系一直不错,属于玩得很好的异性朋友. 一般都是她在00或者徽信上主动找我.平时上学的时候少点儿,一周大概一两次,每次聊一个小时,要是寒暑假在家就是一周五六次了,聊的时间也格外长,有时从吃过晚饭能聊到凌晨一两点.没啥说的就说说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评论一番.其实也就是说说日常琐事,全程下来基本都在笑,都很欢快.她也经常给我发她的照片,评论一下打扮,发型——这有点让我觉得她拿我当好朋友.  相似文献   

10.
温暖的雨天     
我有一位好朋友,一个像我一样的女孩,她叫刘忠芳。我郁闷时,她的肩膀变成了我安全的港湾;她烦恼时,我的手就成了她避雨的大树。校园里,经常能看到我们一起手拉着手,肩并着肩,相互倾吐知心话。我的生日在硕果累累的金秋九月,她的生日却在春意盎然的阳春三月,一个是播种的季节,一个恰好是收获的季节,我们是最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丁丁 《公共关系》2001,(1):24-24
艾媚有个朋友不断向她借东西,但从不归还。艾媚鼓不起勇气向她追讨。她的解释是:“如果我去追问她,就会伤害她的感情,而她又是我很要好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我的女儿,我的朋友文[美]帕特里夏·洛伦茨译编周顿当口头语言解决不了问题时,我们就用书信继续我们的交流我女儿朱莉在她六岁那年,给牙齿仙女写了一封信,与她的一颗牙齿一起放在她的枕头底下。我给她写了封回信,告诉她要做个好姑娘,要永远记着认真刷牙。没想到,...  相似文献   

13.
吕斌 《老人世界》2013,(7):50-50
前些日子我去某社区给老年朋友讲解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在那天的互动中,王大妈说她是某事业单位退休的,十多年前患了失眠症,到现在一直不见好。在我们俩探讨解决方法时,我提出个方案:适当的体育锻炼、调节睡眠习惯,再佐用适量的安眠药。王大妈并不认同,只能接受前面两项,对于药物是坚决不接受。我在临床中也经常发现,大多数老年朋友都不愿意接受安眠药助眠的方法。安眠药真的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14.
《金色年华》2009,(7):28-29
我今年24岁,半年前,朋友介绍他与我认识,我当时不知道他大我14岁。他看上去很帅。一点儿不像快四十的男人。他解释至今未婚的原因是前女友一直无法接受他不爱她的现实,好几次要自杀,他们纠缠了很多年,总算分开。他对我百般宠爱,他家里人也都见过我,对我非常满意。我也很喜欢他,但说老实话,只要一想到结婚,就会有很多现实的顾虑。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朋友跟我谈起一个有趣的问题:她曾经很向往西洋人夫妻那种可爱的问候语、比如“谢谢”、“打扰你了”等,具体表现就是老公为她盛一碗饭,她也不忘说声“谢谢”;老公夜里迟归,吵醒了妻子,第一句话“对不起”……新婚的日子里,这位朋友觉得这种问候挺新鲜的。慢慢一年过后,她突然觉得这“好客气’,甚至有点虚伪了。对此,她感到厌倦,并问我;为什么相敬如宾一点也不“好玩”? 问题就在一个字,即“宾”。朋友间相敬是一种尊重,也是礼仪的要求。但大妻不同于朋友,就好像夫妻间不用“尊敬”来称呼对方,而用“亲爱”更来劲是一…  相似文献   

16.
何立伟 《老年人》2008,(3):30-30
老婆的朋友比我多,平日家里头电话十有八九是找她的。铃声一响,我若起身,她那里就叫:“我的我的!”一脑壳头发夹子冲过来。这个家也仿佛是“我的我的”,因电话是打到“她家里”,而非“我家里”。她要在沙发上坐出武则天的式样来也只由得她。电话,没有二十分钟以上断断收不得场。找她玩,  相似文献   

17.
李江然 《老人世界》2011,(11):11-11
我有个好儿媳妇,她同我儿子结婚24年了,我们一直在一起生活,这么多年,我们婆媳从来没有红过脸,吵过嘴,我们之间能做到互相谅解,互相关怀。她很勤劳,也懂事,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我们长辈很尊重,有什么家务活儿,总是抢着干,下班回到家,先抢着做饭,她说:“妈,只要我在家,你就别管了。”每"-3她休息时,就打开洗衣机,把全家人的脏衣服和该洗的床单等都洗得千干净净的。  相似文献   

18.
开心五分钟     
《伴侣(A版)》2010,(11):60-60
正现实的女人大愚告诉朋友:"唉!我两次向丽丽求婚她都不答应。后来我就告诉她我叔叔特别有钱,可以给我们买一套大房子。"朋友于是问:"丽丽后来同意了?"  相似文献   

19.
马德 《金色年华》2008,(10):38-38
朋友晓胜的母亲住在城郊,71岁了,患了重病。我们买了东西去看她,劝她静下心来好好养病。老太太脸色憔悴,却安静从容,她对我们说,我知道我得的是癌症,你们别为我担心,我不怕死。  相似文献   

20.
王志宁 《公共关系》2001,(12):67-67
当我身患重病,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时候,我这才猛醒;应该找个医生做朋友了!其实我在两年前就认识了一位医生,她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我和她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她乘火车出差,送她的人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这以后,我打过几次电话向她问医问药,她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到医院来全面检查身体。她说,人到中年正是疾病高发阶段,应该经常查体以便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走不开,到底也没有去医院。一个月前,我带侄子到医院请她帮忙找专家看病。两年前曾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