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桂东北地区是个多民族居住区,历史上的民族迁徙较为频繁,并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本文主要考察了明清时期桂东北地区壮族的分布特征及壮族迁入情况,分析了壮族迁入这一地区之后与其他各族相互影响的几个方面,认为壮族的迁入促进了桂东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云南回族向东南亚的迁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继德 《回族研究》2003,78(2):36-46
约从明末清初开始,由于战争、起义及逃避政治改革等诸多原因,云南回族穆斯林曾先后多次由开辟已久的西南丝路通道迁入缅甸、泰国北部等地,并进而形成两个定居境外的回族穆斯林派生族群———"潘塞人"和"秦和人"穆斯林。本文运用历史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潘塞人"、"秦和人"的迁徙历史、社会结构、人口分布等方面的综合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云南回族迁徙东南亚的历史脉络,为回族学跨境研究提供了新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境内的清真寺,与回族的迁徙有直接关系,是回族移居塞北的必然产物。二者堪称是孪生兄弟。现将黑龙江清真寺各历史时期的概况分述如下: 一、清朝时期 清代是回族迁入黑龙江境内的肇始。这期间的清真寺多集中于人口稠密、交通发达的城  相似文献   

4.
由于历史的原因,广西客观上形成了少数民族相对聚居于桂西北地区和汉族相对聚居于桂东南地区的格局。桂东南紧靠广东和沿海,交通比较便利,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较好,生产力水平较高。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地区借助于比较优越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基础,利用中央给的沿海开放政策,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在自治区内占有较大的比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而桂西北地区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差,科技教育文化比较落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贫困面大,全区目前尚未解决温饱的500万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这一地区。但是,桂西北地区水电、矿产、林业等资源比较丰富,经济发展潜力大,对日后广西经  相似文献   

5.
在温州118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元明以来,在数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来自福建、广东乃至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与汉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温州的文化和财富,共同发展了日益发达的经济。畲族是温州少数民族迁入最早、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民族。隋唐之前畲族先民已居住在粤、闽、赣三省交界的凤凰山区,并把广东潮州凤凰山作为其民族的发祥地。畲族大量迁入温州,当在明清之际的万历至乾隆年间200余年里,共159支。其中明代38支,清代121支。迁徙路线由广东经闽东北罗源、霞浦、福鼎、福安等地迁入,迁徙形式是一家一户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矿业开发的角度分析了大量人口的迁入 ,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的应用 ,促进了桂东社会经济结构和各族群众思想观念的变化 ,成为民族融合与经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回族并非是黑龙江地区的土著民族,它迁入黑龙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各种社会历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诸如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因素,都是促成回族迁入黑龙江的重要原因。据文献记载:清朝康熙初年,始有首批回族迁入黑龙江。尔后,移  相似文献   

8.
自清朝建立至其覆亡期间,连续爆发了多次回民起义。西北回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固然错综复杂,但一个重要而长期被学界忽视的原因是西北回族人口的变迁轨迹。西北回族人口的壮大、迁徙及其集居格局的变迁过程,充满着民族歧视、压迫与剥削,这为大规模回民起义的爆发奠定了基础。准确认识西北回族人口变迁轨迹与清代回民起义之关系,无疑会对今天的西北民族关系之良好传承与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书讯     
吉林省回族人口11万.第一部反映吉林回族历史和现状的专著《吉林回族》已由吉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吉林省副省长回玉良为该书写了序.马鸿超、田志和主编.此书是为纪念回族迁入吉林310周年而编写的.  相似文献   

10.
秦汉时期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与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东北部与湘楚毗连 ,是岭南与中原内地交通的重要枢纽和中原文化南传的必经之区 ,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因此 ,自秦始皇发兵统一岭南后 ,便致力于桂东北地区的交通开发和城市建设 ,促进了这一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率先发展 ,进而带动岭南的开发和越人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呼和浩特市回族与蒙古族、满族在人口就业状况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回族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亟待提高,唯有如此,才能较好地改善就业结构,提高就业率.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对文章所研究地区,而且对全国回族聚居的地区,特别是对回族聚居的广大西部地区回族人口就业都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回族学学科体系与方法论创新问题,进一步揭示回族的群体遗传特征和起源、迁徙途径,本文将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移植到回族学研究中。对回族和相关的国内外人群的Y染色体上SNP位点的多态性数据进行了研究,使用Arlequ in2.0软件计算了Fst遗传距离,并且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回族起源迁徙研究得出的证据可以与结合民族研究的成果和相关历史资料相对应;证明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和移植到回族学研究中;同时,分子遗传学和生物信息学在回族学研究中的成果将为回族群体的医学基因组学、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直接为回族群体的人口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丁菊霞 《回族研究》2007,(1):124-126
一、西部回族概况(一)人口与分布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回族人口为9816805人,居全国人口第四位,少数民族人口第三位。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西南,并由西向东人口数量大致递减。西部12个省、自治区内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58%;西部地区回族不仅人口众多,而且聚居区较多,规模也比较大。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分布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截至2005年,回族人口有206.49万。(二)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活西…  相似文献   

14.
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吉林省回族人口为122777人,占全省总人口的0.49%,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43%。1988年吉林省回族干部达到4519人,比1980年增长29.5%,占全省干部总数的0.59%。这表明吉林省回族人口无论从全省总人口,还是从全国回族人口来说,所占的比重是较少的。但是回族干部的成长还是较快的。这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成就,更加说明了党和国家以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培养选拔散杂地区的回族干部。现就吉林解放40多年来,吉林回族干部成长和发展过程,作一简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吐蕃从唐初起不断向西北地区扩张 ,伴随着军事的扩张而开始了其迁徙活动。甘、青地区是吐蕃的重要迁入区 ,吐蕃的迁徙一方面促使吐蕃生产方式发生了变迁 ,另一方面使迁入地出现了吐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吐蕃从唐初起不断向西北地区扩张,伴随着军事的扩张而开始了其迁徙活动.甘、青地区是吐蕃的重要迁入区,吐蕃的迁徙一方面促使吐蕃生产方式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使迁入地出现了吐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北京的牛街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北宋时期,回族人民即陆续迁入这一区域,他们兴建家园,广植柳林果木,随着回族人口的增多和伊斯兰宗教活动的需要,公元996年即建起了"牛街礼拜寺".这一遐尔闻名的礼拜寺坐落在牛街中段东侧,影壁在街的西侧.它庄严、肃穆、宏伟,不失古寺古色古香的风采,令世人景仰.以牛街为中心的牛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宗教活动历来为人们所关注.它不仅仅是北京市和全国民族工作的一个窗口,也是世界上穆斯林密切关注的地方,且在对内对外  相似文献   

18.
略论元代屯田与民族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元代屯田的考察 ,论述了元朝境内大量的人口流动、民族迁徙———包括汉族向边疆民族地区迁徙 ,少数民族向汉族地区迁徙 ,以及少数民族之间的迁徙。虽然元朝的统治者实行屯田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军粮、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但在客观上促进了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迁徙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以及民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昭通回族人口分布特点刍议金少萍昭通地区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位于云南省东北端,是云南省回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本文试对该地区回族人口分布的特点作一浅要探讨,以求教于回族学术界。一、人回众多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昭通地区共有回族...  相似文献   

20.
蔗园人是汉族平话人的一部分,主要是由中原一带迁入广西境内的,由于这一族群特殊的迁徙历史,使得迁入后的这些汉族族群与当地民族、族群相比有了自己的特点,在笔者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笔者总结了蔗园人的主要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