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小倩 《世界民族》2020,(2):109-116
本文通过追溯邦加岛华侨华人的历史,分析其文化认同的变化,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评估邦加华侨华人文化认同的现状。本文认为,历史以来,邦加岛华侨华人始终保持较为强烈的华人文化认同。虽然经历过苏哈托时期的文化强制,但是邦加华人的文化认同并未受到太大影响,特别是在偏远地区。而2000年以后,印尼华人社会通过华人社团和华文教育所掀起的华人文化复兴浪潮并没有在邦加华人社会有明显的表现。与爪哇岛或其他华人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相比,当前邦加岛的华人文化认同更多的是靠身份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胡超 《世界民族》2022,(3):84-93
马来西亚新山市的“游神”,从华人民俗成为国家非遗,反映了华人作为当地“华族”的身份被广泛接纳。但是,作为华族身份的符号,游神“上升”为国家文化遗产之后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保留华人独特的民族文化身份,如何避免民族文化符号被消解进而损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以及最终削弱游神作为少数民族的抗衡力量等。这一新变化对华人身份认同的影响,表现在政府的介入、商业化增强、民族文化色彩减弱、以及民俗活动的文化内涵改变等多个方面。新山游神面临的挑战反映出文化传承和民族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海外华人社群发展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3.
中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优势及代理权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结构及其代理权问题学界存在着许多的认识误区,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研究确证。作者认为中国家族企业具有巨大的潜在发展优势,家族企业的家族治理与现代企业制度并无本质的区别,是治理企业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家族成员代理与非家族成员代理无显著差异,甚至家族成员代理的效率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家族成员的代理。  相似文献   

4.
覃世艳  董波 《民族学刊》2019,10(5):46-55, 111-114
综合创新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化哲学论战中产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再次亮剑,在新时代又取得新的发展。综合创新论认为中华民族文化只能走“马魂中体西用”的融合创新之路,在学理上与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殊途同归,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毫不违背,它从哲学的高度洞察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世界性兴盛是必然趋势,对于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但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综合创新论的发生学、过程论和方法论三重视角,从理论上指明了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方向和路径。在实践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之基,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之源,以“西方文化”为它山之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会中华民族共同理想,系统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5.
吕钊进 《民族学刊》2021,12(9):17-27, 115
“文化多元”和“政治一体”之间的逻辑张力被认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主要挑战。多元化和社会团结之间的矛盾贯穿着民族国家建构的普遍过程。作为对国族认同危机的回应,文化-政治二元论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西方民族认同研究,构建了一套现代性的话语体系。在该话语体系中,民族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定地理范围内具有政治意涵的共同体,而族群是由血缘和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界定的人群。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重合,具有内部的同质性和稳定性;族群却被认为可能给民族认同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发端于“文化转向”的边界建构范式和以行动者为中心的认同情境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代性话语。在边界建构范式中,民族和族群认同同属一个分析范畴,本质上都是自我和他者间边界塑造的社会过程,是通过意义赋予实现的。身份认同建构既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受到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限制。认同情境论的主张是,身份认同的构建受到不同情境的制约。边界建构范式和认同情境论有助于我们跳出现代性话语框架下的政治/民族-文化/族群的二元论,对我们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特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回族家谱具体内容来探讨南方回族在历史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指出南方回族谱牒是特定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克服认同危机而所作的积极应对的手段,是回族社会内部进行自觉文化认同重构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方回族在宗教认同淡化前提下文化认同重构的一种转换和替代。这种历史实践隐含着南方回族发展的一个历史特点,即家族意识的构建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方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7.
元明清等朝制定土司文教制度,通过崇儒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培养民族地区封建人才,致力于文化统一和思想控制,促进各族历代土司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乌江流域各族土司及家族子弟和俊秀土民子弟逐渐接受中原文化,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深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也为土司制度的废止作了文化和精神准备.  相似文献   

8.
为揭开阶级关系与两性关系及文化认同之间的联系,本文将就泰国曼谷两代华人中产阶级在文化认同方面和两性关系方面的变迁及相同之处进行分析.两性关系与阶级关系是理解民族界限和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泰国华人中产阶级对中国和泰国的文化认同,受到其阶级地位和双重道德标准的影响;中产阶级的尊严是通过两性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的.曼谷两代华人的男子汉气概和女性气质发生了变化,但是代与代之间的转型未必都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9.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10.
李坤  蒋婷婷 《民族学刊》2022,13(12):32-40, 149
中华民族共同体表达了中国各民族共命运性的联系,彰显了中华民族整体性发展的新境界。民族创造文化,文化凝聚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在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作用下逐渐生成与发展,经历了从民族自在实体到民族自觉共同体的历史变迁。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中,中华民族共同体孕育了丰富的文化意涵:中华文化作为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凝结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生成的文化源泉;文化认同作为最深层次的认同,决定民族发展的长远和根本,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的文化基石;“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格局决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特质,彰显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包容性与生命力。厘清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生成进路与文化发展意涵,确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的文化遵循与实践方向,对于充分释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构主义或后结构主义的出现似乎渗透了社会/文化人类学所有的方法论和研究范式,社会/文化人类学从二元对立观到二元融合的兼容并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元学科.尤其在心理学、认知理论等后结构主义流派出现后,语言、文本、历史对文化之研究变得更加复杂和多维.以王明珂著《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一书的学术脉络和研究范式——“透过边缘见‘中心’来看,其学术思想无不受到后结构主义的严重影响.因此,考察其试图运用二元对立与兼容史观来构架一个有着客观和历史文化特征、主观认同、相互指认并跨越边界、以“华夏”和“异族”千年互动庞大案例为叙事主体的“概念化族群”研究,一定要放在后结构主义方法论之下才可能从根源上去理解和释疑,并藉以辩驳一个没有“中心”意涵的“族群”和没有结论的“民族史族群边缘理论”,其实只是一个历史先验论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大芦村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其个性化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从明朝迁徙建村以来的所形成积累下来包括山东劳氏家族宗族文化、楹联文化、古建筑(群)、景观设计理念中的文化构建等。本研究从历史文化资源管理和合理使用出发,对大芦村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制定了历史文化保护性发展规划,并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发展科学规划实施保障的有效措施,这既是对历史文化名村的遗产保护,又可以为古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通过对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达斡尔族文化发展特点的总结与归纳,详细论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认同与达斡尔族女性自我意识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索了达斡尔族女性自我意识觉醒所应具备的文化条件.本文从全新的视角思考达斡尔族文化创新的途径,对促进达斡尔族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类学视野中的西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早期西方人对西藏文化的认识入手 ,论述了历史上西藏文化的开放性和保守性 ,着重讨论了回归人民的西藏文化的发展 ,同时对“西藏文化衰落论”进行了驳议 ,并从人类社会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人类学视角论述了西藏文化是不断发展的文化。文章通过历史比较等方法 ,使人们不仅清楚地看到当代西藏文化是一种充满发展活力的文化 ,而且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达赖集团宣扬“西藏文化衰落论”所要维护的是什么样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察了在国家治理定位、市场价格选择、主体行动三者的互动影响下,Y村满族民众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非族性特征的文化元素“抽离”出来,选择性地将其建构为自己文化身份/认同的一部分的文化实践.这一考察与分析有助于认识“文化身份/认同”在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并加深有关文化认同与族群认同的关系,以及实践中文化身份/认同的消解...  相似文献   

16.
峇峇娘惹又可称为帕拉纳坎,是东南亚的土生华人族群,这个族群的根源是中华文化,但是他们无论是在语言、宗教信仰、文化习俗,还是文化和身份认同上,都已经形成了自有的独特文化。东南亚的土生华人族群已经和中国大陆的根源文化产生了差异,因此,绝对不能简单地以中华民族进行归类,也不能简单地以中国人进行称呼。本文在于对峇峇娘惹等土生华人族群的来源和文化习俗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与东盟诸国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从回族的文化认同看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伊斯兰教在中国内地以回族为主要载体。历史上伊斯兰教所以能够在中国内地扎根发展, 与回族文化认同密切相关。从回族文化认同角度探讨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相适应问题, 不仅可以对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交汇融合有较清楚的了解, 而且可以从现实出发, 摸索伊斯兰教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模式, 并进而探求回族社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交融的前提是文化的多元性,少数民族在民族族源上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都体现着二元化和多元化等复杂性.随着少数民族文化的深入,少数民族延续的传统文化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象征.所以,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家族企业和许烺光田野点的延伸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家族企业的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在文化导向力指引下的一种策略的选择过程;家文化的传统对家族企业行为有直接影响,但家族企业的许多文化行为不是传统所能概括的;家族企业不是一种形式,而是多种形式,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家族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受非正式制度的制约,对人际关系等社会资本的整合、特别是女性发挥的独特作用构成了家族企业稳定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化的发展从起源和发展历史来看 ,一直是多元性的 ,与此同时 ,文化在发展的长河中始终存在多元与一体的时隐时现的主题 ,随着全球化的兴起与推进 ,文化多元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 ,进而使全球化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民族认同多样化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 ,产生了民族认同与民族冲突并存的文化发展局面。文化同化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力图解决这些问题 ,可还是在现实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分析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发展的特点 ,把握多元文化时代民族认同的趋势 ,本文提出多元文化创造性地共存的观点 ,通过多种文化群体积极的和动态的共存 ,使不同文化群体以一种既能再生产其文化特征 ,又能与时俱进的方式组织起来 ,从而形成“立足本民族、面向民族—国家、放眼全球多元文化”的分层认同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