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世界各国媒体聚焦于奥运会东道国澳大利亚时,澳大利亚土著民族也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   多年来,澳大利亚土著民族与政府之间有着和解,但也有着许多尚未完全消解的历史积怨。在这样一个澳大利亚面对全世界亮相的时刻,澳大利亚土著民族也感觉自己迎来了一个向全世界倾吐的机会。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土著民族教育中心主任莉莲 .霍尔特不久前特为本刊撰文,告诉我们“土著民族想对世界说些什么?”   由 18位独立专家组成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力委员会,一直致力于促成澳大利亚政府与其土著民族,即大约占其总人口 2%强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明清时期柳州外来移民与土著民族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对立与融合状态,揭示明清外来移民在柳州不断向附郭西南扩展其生活、生产空间的历史演化过程.柳州城郭的民族空间分布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明代民族的“城-郭”对立阶段和清乾嘉后“民-夷”融合的混居阶段.清中叶后的马平县基本消除民族矛盾,形成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融合的社会结构,其中广东客家移民因具有聚族而居的文化特征,适应了清初马平县的民族对立,推进了移民与土著的文化融合,其客家民居反映了清中叶以来客家人为主的外来移民与土著民族相互交流、影响的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3.
民族历史学     
民族历史学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以来,直到四十年代期间,北美的一些文化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才首先在他们的著述和研究中系统地运用“民族历史学”这一术语描述新大陆土著民族的历史。在稍后的年代中,“民族历史学”是指任何有关非欧洲民族的历史研究。在这些研究工作中,人们通过运用文献、口头考古资料、概念框架结构以及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洞察力,试图重建在与欧洲人接触以前及以后当地民族的历史。民族历史学家把历史资料和在这些社会现在成员中进行民族学研究的实地工作结合起  相似文献   

4.
从酉水流域考古发掘看楚文化与诸民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依据近几年来的考古发掘和文献史料,论述了湘西酉水流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内涵及其诸多民族之关系。在商、周和春秋战国早期的遗址中,它集中反映了当时土著民族“濮”的风俗习惯和独特的文化特点;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它集中反映了既有楚、巴文化遗存,也有土著民族文化遗存。由此,说明在战国以前,酉水流域确实有一支古老的土著民族在那里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民族的“濮”文化。楚国开始经营西南后,使大量巴人进入湘西;形成“濮”与“巴”人杂居的局面,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巴人的习俗和文化特点。到了战国早期,楚人进入湘西,楚、巴、濮互相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加速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对这一地区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新的探索,提出了“濮”是这地区的土著民族和楚、巴文化在这一地区的存在及楚、巴、濮民族文化融合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论西瓯、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资料为依据,论证商周时期的中原人称东南沿海及岭南地区使用斧形工具的土著民族为“”,并与“”族发生联系。“’就是春秋战国时期越、百越的前身。西瓯、骆越作为百越民族的两个不同支系,也很早就与中原文化有着密切交住。这就为后来秦统一岭南和秦汉时期岭南地区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民族是中国东南地区的古代土著民族之一。商末,周人太伯、仲雍奔吴,“文身断发,以随吴俗”,同化于吴民族,吴人义之,立为吴太伯,遂建立了吴国。太伯、仲雍也带来了一些周人的典章制度,“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使吴民族的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周人灭商后,武王“求太伯、仲雍之后,得周章。周章已君吴,因而封之,”吴从此成了  相似文献   

7.
张先清 《民族学刊》2019,10(1):65-71, 117-120
作为广泛流行于闽台地区及东南亚闽籍华人社会的一部章回体小说,《平闽十八洞》曾经引起包括林语堂、叶国庆、李亦园等文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集体关注和研究,其背后呈现的是从“古史辨”学派到人类学视角的学术史脉络。《平闽十八洞》这类族群叙事文学,其背后蕴含的是代表中原移民的“汉”与代表越、畲等“非汉”之东南区域原来存在的原住族群历史上竞争与融合的过程,是理解历史上东南地区族群互动关系的重要民族志文本。对这类文本的深度考察,有助于推进东南民族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闽台说"商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岛语族"起源研究中,语言学的实践多局限于今南岛语族族群分布范围,忽视了华南上古百越这一重要的古南岛系统文化.最近的民族考古学研究又将"原南岛语族"文化说成是闽台沿海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的大坌坑文化和富国墩类型,与百越一南岛一体化的民族文化格局和我国大陆东南到东南亚、太平洋群岛间土著民族考古文化的统一性不相吻合.将富国墩类型之后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昙石山文化等说成是"南岛语族"文化的终结、"汉藏语族"文化的开端,更割裂了东南史前、上古土著民族文化发展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土著文化在加拿大多元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类学关于土著文化的解释进行了反思.土著文化是土著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从时间上看文化不是单线进化的,土著文化不是西方文化的过去;从空间上讲,文化不是由中心向四周扩散的,加拿大土著文化没有因为西方文化的传播而消失,而是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地调适和重构.世界上各个民族的文化只有类型上差异,而没有水平上的高低之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政策不仅尊重和重视土著文化的价值与作用,还提高土著民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和主体自治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林惠祥教授对南洋马来人就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有关马来人研究的系列论著,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世界民族实地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他提出的对马来人的定义与分类、马来人的来源与族际关系、马来人与中国大陆东南土著同源、中国东南地区是原马来人的发源地等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关于福建和马来西亚考古学的论著,为马来人与中国东南古越族同源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11.
萨满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曾是一种最早形成的广泛的宗教现象,在亚洲、美洲、大洋洲均有分布,尤其是在东北亚地区成为土著民族的普遍信仰,特别是在鲜卑后裔锡伯族中更是将萨满教内容不断地丰富和拓展。其长期沿袭于民间的萨满教活动,蕴涵着许多古朴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图透过锡伯族的萨满教来浅析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对立性与相容性。一、萨满教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哲学思想锡伯族是东北亚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土著民族,是古代鲜卑人的后裔。“鲜卑音转为锡伯”,①学术研究中现已形成了“鲜卑学”,o锡伯族的祖居地在嫩江上游的大…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湖南是越人活动的地区之一,后来也是壮侗语民族生活繁衍之地。无论是考古学 文化还是民族学及语言文化方面,都反映出湖南地区与岭南壮族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说明湖南地区的壮 侗语民族是当地的土著居民,是由古越人发展演变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3.
仪式作为一种“表征性空间”,象征着“地方”情感与“民族”情感,展现出“文化亲昵”与“文化尴尬”相伴而生的现象。在H镇祭祀鄂博仪式空间的营造、营造后的博弈以及仪式纳入国家文化发展话语的过程,“文化亲昵”由于历史传统、族群认知与社会区分、国家文化整合等一系列因素而呈现出发生—区分—聚合的过程,显示出凝聚与竞争、不稳定与稳定并存的特征。各民族在竞争与不稳定中产生了“文化尴尬”,又在凝聚与稳定中消解了“文化尴尬”,形成了融通的“文化亲昵”。融通的“文化亲昵”是构建国家民族认同的重要条件,文化亲昵中形成的“地方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二题杨健吾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新文化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兴起的“文化热”中最引人注目的问题。而我国少数民族由于其各自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民族历史变迁、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发育程度等方面与汉民族有诸多差异,其...  相似文献   

15.
阿伊努人的历史—文化特征川圭介阿伊努(Ainu,意为“人”)这一人们共同体在古代文献中称“夷”和“虾夷”,是日本原有的土著民族。现在主要分布在北海道及周围地区。由于明治时代以后实行同化政策,纯血统的阿伊努人已经很少,据《朝日新闻》报道,1980年时...  相似文献   

16.
今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中的部分家族堂号,与其他民族及居于东南地区的回族相比,存在历史上溯期短、极少悬挂于门厅等特点。在家族堂号发展式微的今天,宁夏南部山区回族仍强调家族堂号,这与家族堂号在回族间承担着承载历史、标记家族、指导婚姻等重要文化与社会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其人口绝大多数是外来移民的后裔,土著民族所占比例很小,但他们并没有被完全融化在美国社会中,而是顽强地保持着自己的许多传统文化。前不久,我对美国土著民族作了一次访问,下面就是这次访问中的一此所见和所感。面对现代文化冲击的印第安部落美...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岭南土著民族的壮族 ,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 ,形成了具有民族个性的文化———女性文化 ,从女神创世到女英雄救世 ,女性在壮族社会中的文化地位一直是那么显赫 ,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也多挑起家庭大梁 ,支撑着家庭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本文从壮族传统文化切入 ,通过文化传统、习俗、传统教育、民间宗教和法律等方面的考察 ,阐述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壮族社会性别的独特个案。  相似文献   

19.
渝东南作为重庆主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具有独特的民俗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出以“实地调研”“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成果展览”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教学系统。通过课程教学,能够拓宽学生对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运用能力,拓宽少数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主义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鉴 《世界民族》2004,(4):37-43
一、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迁早在欧洲人到来之前 ,澳大利亚这片广袤土地上的主人是土著民族。这些土著民族的先民 ( 4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河时期乘独木舟从亚洲来到澳大利亚 )远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创造了他们的独特文化。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澳大利亚的民族与文化构成 ,也打断了土著民族自由发展的历史。 1 788年英国的库克船长在悉尼湾登陆 ,西方文化与土著文化之间的矛盾就开始在澳大利亚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二战后 ,随着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 ,澳大利亚的文化冲突就由两种文化间的问题逐渐成为多元文化间的问题 ,从而衍生出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