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各族人民正以对历史成就的无比自豪和对创造未来的坚定信心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这喜庆之日,回顾建国35年的光辉历程,追溯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历史,我们更深切地意识到,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记得范文澜同志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一书中曾经说过:“依据历史的记载,共同开发中国的各民族,一般说来,汉族最先开  相似文献   

2.
广阔的神州大地孕育了中国这个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富饶疆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友好往来,丝绸之路、马帮文化等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与发展前进的推动力量。几次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居住环境、风俗习惯的改变,使得其不同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融汇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这片汪洋大海。民族的文化,渗透着各族人民坚韧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人生奥秘的深邃参悟,它静静地记录着各族人民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老祖先们对后辈深深的期望。本文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以青海省土族舞蹈文化为例进行初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3.
广阔的神州大地孕育了中国这个拥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富饶疆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友好往来,丝绸之路、马帮文化等无一不是中国历史上促进各民族文化交融与发展前进的推动力量。几次的民族大迁徙,造成了各民族居住环境、风俗习惯的改变,使得其不同的宗教信仰、历史文化、民族风情,融汇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这片汪洋大海。民族的文化,渗透着各族人民坚韧的民族精神以及对人生奥秘的深邃参悟,它静静地记录着各族人民的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以及老祖先们对后辈深深的期望。本文就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以青海省土族舞蹈文化为例进行初探,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中华民族舞蹈文化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回族人民的革命斗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七十年前爆发的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最高峰,是一次全国规模的有各族人民参加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具有极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它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国,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民主主义觉悟,并把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向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5.
《民族论坛》2011,(7X):109-112
<正>中国共产党辉煌历史90年,谱写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跟党走,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壮丽篇章。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发展、繁荣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以及在该理论指导下制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族政策;归功于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众志成城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6.
这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各族人民的大团结,齐心协力实现现代化第二步战略目标,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东突厥斯坦"是殖民主义者为了分裂、肢解中国而提出的政治概念,它既不是民族体概念,也不是民族学概念,与历史上存在过的突厥族和东突厥完全是两个概念.历史上,中央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从未完全停止过.新疆的历史是由诸多民族和当代民族共同创造的.所谓"东突厥斯坦"理论,违背了中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其目的就是为了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  相似文献   

8.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文明古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各族人民在缔造祖国的历史进程中,都曾作出重大贡献。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己的习俗。他们在各个时期所创造和留存下来的文物,是整个中华民族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少数民族文物是反映少数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资料。这些民族文物,能够帮助各族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提高和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  相似文献   

9.
《民族自治地方概况》写历史沿革,不仅要鼓舞各族人民尊重自己的历史、优秀传统和经济文化等,同时要写本地区各族人民相互依存的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不仅现在是这样,自古以来就是这样;不仅在一个地区内是这样,而且地区之间、地区和全国,在许多方面也是这样。我们要如实地反映出各族人民在共同开拓和建设本地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地区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播着大量震撼人心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所爆发出来的民众心灵的长啸,其中无论是仇恨情绪的渲泄,还是爱恋情感的表达,亦或是对幸福的憧憬与希望,都体现了苏区各族人民真实的心声,是民众情感质朴而大胆的流露与表达,是自然而然的心灵展示。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地区的土家、苗、汉各族人民创造和传播着大量震撼人心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是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所爆发出来的民众心灵的长啸,其中无论是仇恨情绪的渲泄,还是爱恋情感的表达,亦或是对幸福的憧憬与希望,都体现了苏区各族人民真实的心声,是民众情感质朴而大胆的流露与表达,是自然而然的心灵展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缔造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三十五年的历程。三十五年来,各族人民在伟大的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同心同德,经历了伟大的历史变革,取得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少数民族地区的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事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治疗“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的创伤,在党中央正确路线的指引下,各项建设事业已步入讲求实效和持续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作的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政治宣言,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夺目光辉,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迈步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对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广角镜     
内蒙古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具有民族团结光荣传统的内蒙古自治区,近几年狠抓马列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再教育,使各族人民“谁也离不开谁”的思想深入人心.区内政治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步入了历史上又一个发展最快,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据统计,从一九八○年到一九八八年,全  相似文献   

15.
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勾结帝国主义和外国反动派,背叛祖国,发动叛乱,公然喊出“西藏独立”、“赶走汉人”等反动口号,这是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违反西藏广大人民意志、损害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滔天罪行,是全国各族人民包括西藏爱国人民在内所绝不能容许的。因为长期以来,西藏人民与祖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与汉族人民同甘共苦,友爱互助,结成了亲密的兄弟关系;在缔造伟大祖国,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建设幸福生活的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命运。西藏地方长期以来就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长期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藏叛国集团违反人民的意志,违反历史发展的趋向,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可耻的失败结局。  相似文献   

16.
滇藏贸易历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的滇藏贸易在加强滇藏各族人民的友谊,促进滇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等方面,均作出过应有的贡献。因此,研究滇藏各族人民通商互市的历史,对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滇藏物资交流,加速“四化”建设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藏学研究中较少接触的这一课题,进行初步的探索,望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民族论坛》2012,(15):46-47
<正>国家出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把武陵山片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并要求武陵山片区先行先试,为其他片区提供示范与经验。这一重大举措,为片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提供了历史上最好的机遇,为片区3000多万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带来了  相似文献   

18.
赵杰 《民族论坛》2012,(4):5-11
本文分革命、建设、改革三个历史阶段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特别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具体贡献,这对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发展大繁荣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十年前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与中央人民政府的代表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这是中国各族人民革命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各族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及亲帝分离主义分子斗争的伟大胜利。协议签订以后,斗争并未就此结束,贯彻执行协议与破坏协议的斗争仍然是十分尖锐激烈的。这种斗争集中表现在维护祖国统一和主权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中华文化,早已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亲密关系。随着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藏传佛教传至祖国其他地区,这不仅增进了各民族在宗教文化上的交往交流交融,而且也增进了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历史上,藏传佛教爱国人士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和谐、边疆的稳定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