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的发展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行的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不断进行创新的结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改变 ,以及社会生活的变迁 ,进一步创新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成为现实之需。本文对中国民族事务行政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现今民族事务行政管理适应时代需求创新的必要性和创新途径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由国家民委主持编制的《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将依法管理民族事务作为我国民族法制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对于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政府”目标的实现,完善民族法制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健全民族事务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实施立法后评估制度,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建立民族纠纷和涉及民族方面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应对机制,强化监督检查和问责制度是推进我国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3.
治理理论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治理理念则一直存续于中国本土的管理实践之中。乘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之势,治理理论与治理理念交汇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之中,同样也适用于当前中国民族事务管理的创新之旅。治理理论与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实现我国当前民族事务管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治理民族事务新理念,是其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些新理念,包括民族关系新境界,民族问题新论断,民族工作新思想、新目标、新方法,既是治理民族事务的根本遵循,也是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民族实践历程表明,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是多民族的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实现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必须以宪法和行政法律为依据,按照《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完善民族事务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民族事务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机制,推动根本性或长期性的民族政策逐步实现法制化.  相似文献   

6.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目前理论界对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也未达成理论共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从理念、制度、运作方式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理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逻辑前提是完善的民族法律制度体系;运作方式是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核心内容是少数民族基本人权保障;基本路径是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7.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战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体现。2016年,香港候任议员言词违法和文山在任官员言词不当两起涉及民族问题的公共事件及其解决过程,体现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在逐步提高。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首先要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依法治理具体的民族事务,同时也要继承中国共产党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光荣传统,在民族感情上言行一致。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水平和能力,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吴端 《民族论坛》2008,(9):F0002-F0002
<正>8月27日上午,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杨泰波等一行到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考察民族工作,并看望少数民族干部职工。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仙奉村的普法讲堂上,投影仪、电脑、音箱等设备齐全,村里定期邀请法律专业人士,给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解答法律方面的问题。这几年,村民们有个共同的感受,就是知法守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仙奉村的变化是司法部、国家民委、全国普法办联合开展"中国宪法边疆行"活动取得实效的一个生动缩影。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着力解决边境地区宣传教育资源不足、普法力量薄弱、社会治理压力大等实际困难,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取得明显进展。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15-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港澳学术交流中心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承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协办的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事务与政策实践学术研讨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11.
民国初年是中国近代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出台的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中,尤其是在各类宪法性文件及草案的讨论与制定中,都有关于民族事务的规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受西方宪政思想的影响,但同时也关照了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客观上对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对处理国内民族事务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民国初期制宪活动中关于民族事务的考虑仍然存在较大缺陷,相关规定也难以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2.
民族事务翻译人才是我国民族文化工作的重要生产力。翻译人才从高等院校毕业进入从事民族事务翻译工作的机构之后,还不能适应民族事务翻译工作的需要。翻译组织必须不断地对民族事务翻译人才进行持续的在岗继续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翻译技能。翻译技能是一种隐性知识,共享难度大。民族事务翻译组织可通过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合理安排译员配置、让客户参与翻译活动来实现隐性知识共享,以实现对翻译人才进行有效的继续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郎维伟 《民族学刊》2016,7(2):39-43,105-106
中国台湾地区是多民族分布的区域,民国政府退出大陆后台湾的民族事务发生了演变,岛内原住民族的事务逐渐取代从大陆带去的以蒙藏为主的民族事务,在台湾行政院下成立了原住民族委员会,以专门的行政架构因应原住民族的问题,在民族事务中针对原住民族的高等教育也有所推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这个制度框架下,少数民族享有和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也促进了各民族的发展、繁荣与共同进步.但是,对于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及其保障,却缺乏相应的制度规定和系统的政策措施.就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城市中散居少数民族的权利及保障缺位严重.这既不利于民族法的贯彻落实,也影响到团结、平等、互助、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正确认识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状况,分析和阐述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和设想,无疑会对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行使及保障,特别是对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民族政策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在党的领导、政府管理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我国的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取得了多方面的可喜成绩。其中,内蒙古作为我国成立时间最为悠久的模范自治区,形成了以完善经济领域中的制度建设、提高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法治化水平与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治理的规范化发展为主要支撑点与特色,着力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通过进一步考察发现,其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具有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与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合力的重要现实意义。应加强对其典型举措与模式的研究、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6.
17.
18.
正武汉市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散居城市,56个民族俱全,常住少数民族人口8.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9%,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每年在10万人以上。近年来,武汉市针对城市民族工作新形势和社会管理新格局,把社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争创"五新"示范社区,贴近基层、服务群众,构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家园。2012年9月,在国家民委召开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衔接"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湖南民族工作抓住新机遇、开创新局面的重要一年。日前,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2010年民族工作专访了湖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王德靖。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民族政策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稳定住和可调适性、原则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新中国民族政策实践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无比的优越性。我国在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杜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新时期,坚持长期稳定的民族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