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卷首语     
如何协调民族多元与国家一体的关系,是现代多民族国家面临的基本问题。侯万锋的《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认为,“多元一体”理论是对我国一个主体民族的多民放结构的理论升华,也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国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要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作为现实的起点。蒙元耀的《语言平等与和谐社会构建》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论述民族语言平等政策的贯彻问题,认为语言平等涉及少数民族的权益,也涉及多元文化保护。国家经济、文化要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护少数民旅的语言文化,让弱势语言文化有…  相似文献   

2.
土司是元明清等朝利用少数民族首领代表国家对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进行间接统治的产物,研究我国历史和民族史的土司问题应以国家存在为前提.中央政府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通过土司制度实现有效的双向互动,历代土司逐渐形成强烈的国家认同观念.在封建王朝强调的治统一贯中,历代土司促进了少数民族的“内化”、民族地区的“内地化”和政治一体化;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文化共享中,历代土司通过文化交流和兴学启智促进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进程和文化认同;在封建王朝推进的民族一体中,历代土司通过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活动参与并推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进程和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与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问题的研究上 ,有两个重点领域 ,即中华民族的多元本土起源问题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问题。起源问题的实质是“多元” ,凝聚力问题的实质是“一体”。多数研究者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对两个问题的分别研究上 ,而很少能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本文以“多元”与“一体”的历史演进事实为线索 ,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观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又用多元一体教育观形成与发展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社会格局的形成。作者认为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不仅是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也是各民族多元文化教育与国家一体教育显在与潜在发展相互交替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概念是理论的基石、思想的出口和“公诸众人的意义参照”。“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个新概念,已在新时代演化为中国学术、政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研究发现,这个概念的提出、传播及政治化,是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政治化使其从最初仅在学术领域使用的描述性概念,发展为在学术、新闻、教育、政治领域同时使用,兼具描述性、规范性、反思性和批判性的概念。相比“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等概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既能把由我国各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的含义和价值导向更为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能把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结构之国家民族的含义,和“一体”对“多元”的统摄性、“多元”对“一体”的支撑性表达出来。它蕴含的思想、实践引导动能的释放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要以其作为核心概念、理论基石重构关于中国民族的知识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五千年中华历史所造就的中华文化,复杂性、完整性和发展性凝聚成了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华织锦绣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我国56个民族不同的织锦绣文化。从空间维度俯瞰其历史演进脉络,各民族织锦绣文化的差异性总体上展现出“多元”的表征,在族际的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熔铸于共同的中华文化而成为“一体”,其发展轨迹清晰地表现出由“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的逻辑演进历程。换而言之,基于不同层次文化结构的各民族织锦绣文化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织锦绣文化同时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与“一体”的辩证统一。其中,“一体”是主线,“多元”则是内含元素。研究发现,中华织锦绣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融成,对于厚植中华文化沃土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多元文化政策评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加拿大相对开放的移民政策为来自不同国家的移民提供了保留文化差异和促进民族融合的社会条件。加拿大“多元一体”的民族特性是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才得以形成和被承认的。 1 971年加拿大政府在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宣布实行多元文化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是针对“二元文化”而提出的。 1 988年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标志着多元文化主义成为加拿大民族关系中的主流意识形态。多元文化政策推动了加拿大人对民族多样性的现实态度 ,它所体现的自由、平等原则受到了广泛一致的肯定。多元文化为加拿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价值无穷的力量源泉 ,也从理论和实践上为世界其他国家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7.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通过民族识别,现已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90%以上。汉族以外,有55个民族,由于他们的人口比汉族少,所以习惯上统称为“少数民族”。汉族和少数民族,共同组成中华民族。费孝通教授把这种局面称为“多元一体格局”,它所包括的五十多个民族单位是多元,中华民族是一体。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渊远流长绚丽多彩的一体多元文化。  相似文献   

9.
所有的文化实践都透过符号衍生意义。红色文化符号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时期浴血奋战、踔厉奋发的百年非凡实践历程中淬炼出的符号体系,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精神风范、理想信念与价值追求,具有革命性与先进性相统一、传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等时代特征,是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黏合剂。传承利用红色文化符号,有助于熔铸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向心归属意识、熔铸中华民族“三个离不开”的团结互助意识、熔铸中华民族“四个与共”的共生共荣意识。当前,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叙事书写到关键节点,亟待挖掘诠释红色文化符号的价值意蕴,有形、有感、有效地以之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长期以来令海内外民族研究者关注的民族之一,其所以引人注目,笔者以为当在其独特的“过了一山又一山”的历史,“形散而神不散”的众多支系及其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本文拟对瑶族文化中的多元一体特点作一粗浅的揭示和分析,以请教瑶学界同仁。 瑶族文化多元一体特点表现 著名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费孝通先生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文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从文化层面论述通过何种途径构建中国的"共同文化",实现文化上的"多元一体"与"一体多元"的统一,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认同,增强我国的政治合法性.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中国共产党政治话语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萌芽和20世纪90年代的孕育,中国共产党在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随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观念和理论的变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内涵也日趋丰富和完善,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后成熟定型。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大众传媒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政治话语转化成大众喜闻乐见的生活话语,从而塑造大众的中华民族观念,有利于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话语的构建遵循话语生产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话语传播从学术到政治再到大众的延展逻辑、话语内涵从单一到复合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3.
“和而不同”是经过长期演化和不断实践积淀而成的中国哲学智慧。它不仅是民族政治交往、文化交流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绵延不断、欣欣向荣目标的关键所在,更是促成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共存、自然与人文共生教育的良方。在文化共生教育场域中,中华民族文化应以“和而不同”作为多元民族文化教育所追求的“终极依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文化抵触、外来与本土的文化冲突、主流与多元的文化矛盾等多重文化窘境始终贯穿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行动必须应对的实然境遇;中华民族文化应坚守“和而不同”的哲学理念,通过秉持文化基因内核、萃取文化精髓因子、包容文化异质存在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动选择,促进多元文化交流互鉴和谐共生,进而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4.
文章归纳和梳理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和发展的三大主要理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理论,熔炉理论,多元文化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多元文化主义”已发展成为一种政治思想,在如何看待文化、政治和民族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观点.少数民族遭遇多元文化主义,将在民族文化与国家文化、民族自治与国家治理、民族身份与公民身份的关系等问题上产生认同困境.何以应对?核心理念是坚持“尊重多样,包容差异”原则.本文以中国为例尝试了深入的剖析.具体而言,党和国家需注重中华文化的内涵发展、自治权利的法律实践和公民身份的科学构建等议题的探讨,通过消解少数民族认同上的困境,提升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文化认同、中国政治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加强社会凝聚力、民族向心力和国家统合力.  相似文献   

16.
论蒙古族科尔沁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尔沁文化是指蒙古族科尔沁地区的区域文化。“科尔沁”既是蒙古族古老部族的概念,又是地域地理概念。科尔沁文化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草原文化多元一体中的一个重要区系,有着自己独特的风韵,这主要取决于科尔沁的独特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科尔沁文化内涵丰富,里面蕴含着“崇尚英雄”、“辅佐社稷”、“追求发展”、“热爱故乡”、“保护生态”、“坚忍不拔”等人文思想。特别是科尔沁文化所折射出的“坚毅、包容、创新、进取“的人文精神,为我们今天建设先进文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优良传统应当很好地继承,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为科尔沁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7.
薄辉龙  徐君 《民族学刊》2023,14(4):35-43, 138
从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的视角回顾援藏政策的逻辑构成、实践路径和社会效果,对民族工作的“守正创新”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援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针对西藏地区率先实施的宏观性民族政策,体现了中华民族“起源-自在-自觉-自强”的历史逻辑、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的现实逻辑和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团结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价值逻辑。自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援藏政策经历了主体、形式、内容等层面的变迁和完善,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以民生为落脚点,以经济援藏、教育援藏和法律援藏为主要特征的实施路径,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了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文化基础、法制基础和社会基础。鉴于援藏政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内在耦合性,研究发现援藏政策在政治整合、经济互惠、文化接触、法治规范和情感认同等功能的作用下推动了西藏地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20年国内理论界、学术界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研究,认为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华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制度保障,有着伟大的理论创新与辉煌实践,应始终不渝地坚持与实践下去.同时,针对新时期国家“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应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探索、实践研究和创新发展,以探讨进一步发展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处理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国家的政治整合能力和边疆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粗略分析与梳理,认为注重田野调查、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资源,注重法律文化“一体”与“多元”并重是今后法律人类学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何一民  刘杨 《民族学刊》2019,10(4):1-16, 99-101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发展历史悠久,但其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的提出是在近代以后,从晚清到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内涵不断变化。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新概念,这是对近代以来关于“中华民族”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最新成果。该理论凝聚着以政治认同、国家认同为基础的民族认同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于政治层面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政治一体的前提下,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在多元文化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团结,从而使中华民族内部形成“同呼吸、共患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