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港澳台地区也很流行。港澳台妈祖文化的形成除了受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影响之外,还与港澳台多闽粤移民和中国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封赐褒扬及文人儒士的宣扬有关。港澳台的妈祖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移民”文化,它既具有中国民间信仰文化的特点,同时又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具有自己的文化特点,其中主要表现在妈祖文化与当地政治、经济的互动方面。  相似文献   

2.
“气”论与“阴阳”学说是中国风水产生的哲学基础,风水观念渗透于港澳 台汉族家居生活、人生礼仪、宗祠祭祀及商业活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其原因在于, 作为风水文化主要载体的中国内地汉族不同时期徙居港澳台及当地特殊社会环境中大众传 媒的渲染、公益机构“风水行为”的影响和英葡日的殖民统治。风水文化中的“环境选 择”学在新的历史时期仍有其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宗法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末期以父权家长制大家庭为基础的氏族、宗族组织,进入阶级社会后由于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点.其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阶级对立与剥削、妇女沦为特殊性质的财产及宗族共财.港澳台汉族宗法文化延续于他们生养、婚娶、丧葬及祭祀等日常生活的礼俗活动之中,其原因是中国传统宗法意识在当地汉族移民头脑中根深蒂固及当地特殊社会环境和有关政策的影响.传统宗法文化有其正负两方面的社会效应,我们应该正视它的存在,正确评价它在现代化历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满族禁忌习俗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满族传统禁忌习俗表现形式的阐释,分析了禁忌习俗的由来,论述了满族传统禁忌习俗的现代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禁忌”是回族风俗习惯的一种。长期以来回族对禁忌习俗的保留 ,充分体现了回族强烈的民族意识与共同的民族情感。本文从回族的饮食和社会行为两方面的禁忌探讨了其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6.
吴晓  李向前  潘锋  庞家举 《民族论坛》2012,(24):110-112
禁忌是民间普遍传承的文化现象。渝东南民族地区在生产、生活等方面产生了众多的禁忌习俗,文章对渝东南民族地区的人生禁忌做了习俗调查,将其归纳为孕期、分娩、婴幼儿、婚姻、丧葬五个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现代文明的发展,广西边境壮族传统农商文化赖以依存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发生变化,它必须适应文化和社会的变迁,与现代化对接才能存续与发展.充分利用传统农商文化所具有的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边民的商业文化意识和农业种养技术、耕作方式、互助合作等农业文化,这种传统的经济习俗就可望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发展,并将向“大农大商”方向发展,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所谓饮食习俗是指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属性、食物的种类、制作过程、餐桌上的礼仪,包括节日食品和各种日常食品以及食物的名称、储存、禁忌等内容。饮食习俗是人类民俗事象中最贴近生活的习俗。饮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同时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因此这种最贴近人类生活的民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王根明 《回族研究》2006,(1):161-164
回族的饮食禁忌是回族风俗习惯的核心。正确全面地理解回族饮食禁忌习俗,对加强民族团结、创建文明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回族饮食禁忌习俗,并探寻了其禁忌的历史渊源和传承。  相似文献   

10.
朱文旭 《中国民族》2007,(10):42-42
彝族社会中对社会生态平衡观念方面的传统思想,主要体现在彝文文献和社会传统家庭教育中。有些禁食某些野生动物的习俗已形成禁忌,千百年来人们自觉遵守这些习俗。禁食某些野生动物大致分析起来有多方面的历史原因:一是与禁忌有关,二是与野生动物有关,三是与保持自然界生态平衡观念有关。彝族文献《勒俄特依》、《玛牧特依》、《尔比尔吉》中,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多样性是一种历史性的力量,族群的政治认同因此具有层次性。香港、澳门回归前后,当地族群的国家认同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他们国籍选择上,国籍选定成为港澳居民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要标志。尽管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和族属认同的边界有所相同,但在国家整体利益高于族群个人利益的情况下,三者的关系又比较紧密。在香港、澳门《基本法》及“一国两制”、“高度自治”和“港人治港”、“澳人治澳”的原则下,香港人和澳门人的“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趋于合一。海峡两岸目前虽然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在国家的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前提下,两岸的政治对话应该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国家认同”。在“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的框架内,台湾族群可以与港澳地区在相似的社会制度下“和平跨居”,也可以与大陆人民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和平跨居”。港澳台三地之间的族群“和平跨居”,“跨越”的是“国家认同”(中国)下的不同行政地域边界;港澳台与大陆之间的“和平跨居”,“跨越”的是不同的行政地域边界和社会制度边界;而港澳台地区国内族群与国外族群的“和平跨居”,“跨越”的则是不同的国家疆界。港澳台地区的族群的“和平跨居”,将在全球经济交往和族群关系互动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禁忌是民众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习俗现象和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的文化现象。渗透在生产生活中的禁忌“常具有智慧上的意义”,对民众产生着巨大的教育影响。本文选取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为例,以羌族的禁忌为剖析对象,阐释了蕴含于羌族禁忌中的教育资源以及禁忌产生教育影响的独特方式,同时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揭示了羌族禁忌所具有的教育特性,以期为羌族的教育发展乃至整个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13.
土家族传统禁忌的文化寻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作为一种精神民俗,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土家人的禁忌文化古老神秘、源远流长。其源头,始于原始文化;其流变,贯穿于土家人的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史。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一样,是由多种原因促成的,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它具有存在解释、自我保护、社会整合、精神麻醉等多种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土家族传统禁忌是一把双刃剑,对土家族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有积极意义和消极作用,二者共生互存,杂于一体。  相似文献   

14.
达斡尔族禁忌是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人类学角度解读,其禁忌具有与物质生产相关联的俗成性、与多神崇拜相呼应的原始性和与传统道德相承接的约束性特征;达斡尔族禁忌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繁荣民族文化方面亦有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重商,其商业禁忌与古代信仰、伊斯兰教义密切相关,是其商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吾尔族商业禁忌大致由传统商业禁忌和伊斯兰教商业禁忌两部分组成,其中伊斯兰教商业禁忌为主要方面。维吾尔族商业禁忌随社会的进步在扬弃中继承、发展,现在已融入民间商业活动中,有利于其商业规范建设。  相似文献   

16.
饮食习俗是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饮食习俗是各民族在自己历史发展中形成的饮食方面的喜好、风尚、习惯、禁忌等,是各民族社会文化的宝贵遗产。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一个民族观念、心理、文化的特点。回族的饮食习俗同样具有其鲜明的民族特点。 回族信奉的伊斯兰教注重和提倡卫生、洁净。回族的饮食选择,就是依据伊斯兰教规定的卫生原则来确定的。伊斯兰教在《古兰经》中规定:“准许人们吃一切佳美的食物,禁止吃污秽的东西。”教法学家认为,任何东西只要它本身纯洁,本质良好,且有益于人的身心,都是佳美的,从理论上讲是可饮可食的;反之,则均不可食用。  相似文献   

17.
苯教灵魂观在拉卜楞的遗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拉卜楞藏区灵魂观念相关事象的描述与分析,从对灵魂的认识、对灵魂的崇拜两大方面入手,在本地区中存在的灵魂观念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认为这一古老而传统的灵魂观念属于苯教文化的遗留,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由灵魂观念产生了众多对灵魂的崇拜、祭祀方法和禁忌习俗。  相似文献   

18.
禁忌文化具有地域性与民族性、传承性与变异性、宗教性与阶级性的特质。禁忌文化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娱乐功能、习惯法功能在预防违法犯罪和导致越轨行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日益现代化的当代社会依然存在并需要禁忌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丧葬习俗是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所反映的文化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体现出来。丧葬习俗是人们应对死亡的思想观念、传统理念以及复杂的个人、群众的心理状态而成的一种传统文化积淀。这一独特的世代传承的丧葬习俗背后,体现了土家族的睦族友邻,敬生礼亡,神贵祖崇等社会文化意义。透过丧葬习俗研究可以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汉族民间信仰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