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龙文化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族是中华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不断融合而形成的 ,龙文化同样是中华各民族龙图腾崇拜融合的产物。本文着重论述了南方少数民族关于龙崇拜之俗及其民间文学 ,阐述了南方诸古今民族的龙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与道教关系初探张泽洪中国少数民族与中华传统道教,具有源远流长的关系,道教在产生、创立、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受到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根据史籍、道经的有关记载,探讨了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道教传播的史实。对当令...  相似文献   

3.
北宋时期章惇的开梅山,是开发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重大事件.北宋王朝通过开梅山及对荆湖南、北路的开发,有效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控制.本文通过对开梅山历史过程的详细考释,认为北宋王朝采取大军压境恩威并用的招抚策略,利用宗教文化的认同和地方力量的支持,成功争取到梅山蛮大姓归附朝廷.开梅山将梅山蛮人纳入州县管理系统,增加了中央王朝的财税收入,促进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开梅山之举使梅山教在南岭走廊族群中广泛传播,更凸显梅山教研究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学界多就单一别史文集进行研究的现状,本文选取唐宋时期别史文集进行集中分析讨论,其关于社会交往、经济交流、文化交融的历史表现形式,有力阐释了历史上民族“三交”的历史生成逻辑,并表明历史上促进民族“三交”的因素与王朝的因俗而治、广开商贸、科举兴学等举措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民族地区渐归汉地、渐慕华风、渐习汉语等自身因素密不可分。南方民族地区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表现及成因,正是我国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写照与历史确证。  相似文献   

5.
壮族有1700多万人口,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除广西外,云南、广东、湖南、贵州等省均有分布。作为南方珠江流域的原住民族,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和保持了富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壮族文化与东南亚各国的相关民族文化有着渊源关系,是属同根生民族,在人类文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研究对象。我与壮学研究结缘, 是从1985年从事整理民族古籍事业起,二十年来,在抢救民族文化遗产、整理民族古籍、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学术考察集一系列活动中,尽所能致于壮学研究推广和发展,时至今日,回想起来,感慨颇深。  相似文献   

6.
徐松石先生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中运用地名学与与语言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的关系,分析了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大量的原生地名和次生地名,从中概括出若干地名模式,构拟了文献失载的民族迁移的历史图景,揭示了这一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分布及各民族的关系,为民族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他的影响下,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中国南方民族特别是华南民族的不少学者,借鉴了他的地名考证法,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特别是在推动壮学的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7.
壮族,是我国南方的土著民族,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创造和发展中国民族的文化上,壮族作出了自己特有的贡献。古代壮族的先民曾在漫漫长夜中模索前进,经历了由石器工具而金属工具,由采集狩猎而农耕,由手工而机械的各类文化时期。今日,在壮族先民的居留地上,遗下了诸如语言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其它意识观念的和物质的多种多样的令后人仰慕的历史珍宝。这些历史珠贝,构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造就文化,文化造就民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南民族螺丝结顶墓葬体现了少数民族葬俗,是原始社会历史文化的遗留,其水生、土养、岫居、岩葬、石柩、遮阳、龙坛、吉穴、安魂、孝亲等丧葬内涵明显,在中国水乡蚌壳仙女等民间文学中有体现,是水乡稻作民族葬俗模式在山区的遗留,有对水乡生活的留恋,是历史上移民文化的遗存,是对人类生命礼仪、南方民族尊尊亲贤等优雅风尚的最高赞颂,有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宗教因素,是中国南方民族丧葬文化的精品。  相似文献   

9.
民族历史学     
民族历史学自二十世纪初开始崭露头角以来,直到四十年代期间,北美的一些文化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才首先在他们的著述和研究中系统地运用“民族历史学”这一术语描述新大陆土著民族的历史。在稍后的年代中,“民族历史学”是指任何有关非欧洲民族的历史研究。在这些研究工作中,人们通过运用文献、口头考古资料、概念框架结构以及文化人类学和社会人类学的洞察力,试图重建在与欧洲人接触以前及以后当地民族的历史。民族历史学家把历史资料和在这些社会现在成员中进行民族学研究的实地工作结合起  相似文献   

10.
广东封开“讲标人”是历史上南方百越民族和南下汉族相互影响、混血的结果 ,其语言社会文化亦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果。其中在“标话”、宗族组织、宗教信仰、节日、住房、命名等方面 ,文化交融的特点尤其明显。这种文化交融对“讲标人”的族群认同、社会文化变迁都产生了重要的作用。探讨这种文化交融现象 ,对南方民族文化人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回族家谱具体内容来探讨南方回族在历史上对民族文化认同的重构。指出南方回族谱牒是特定政治和社会文化环境中,人们克服认同危机而所作的积极应对的手段,是回族社会内部进行自觉文化认同重构实践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南方回族在宗教认同淡化前提下文化认同重构的一种转换和替代。这种历史实践隐含着南方回族发展的一个历史特点,即家族意识的构建和延续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南方回族的民族认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人名学和语言文化接融学的角度,以我国东北地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少数民族人名史中出现的不同民族语人名为据,论述了在不同历史时期这三个民族不同程度地接触外来语言文化的现象,指出了这些外来语言文化对其各自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不同形响。  相似文献   

13.
从对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入手,就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民族进行了扼要分析,认为"和平跨居"研究的目标就是让世界跨国民族在和平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4.
覃乃昌是壮学研究领域的灵魂人物,也是壮学理论体系的先行者,系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广西壮学学会会长、《广西民族研究》原主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西有突出贡献专家,在壮族稻作农业史、华南民族文化史、华南与东南亚民族历史文化关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特别是在壮族那文化、布洛陀文化、盘古文化研究方面,有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为广西民族学界争得了巨大的荣誉,也为推动广西民族工作的发展,为繁荣广西民族研究特别是壮学研究事业做出重要贡献。有鉴于此,应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中国著名民族学家、广西民族研究所原所长覃乃昌研究员于2006年3月20日到广西民族大学作关于壮学研究现状的学术报告。本期主打栏目"南岭壮学"出刊之际,本刊特将此次学术报告内容整理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历经四个半世纪的辽夏金元时期,既是中国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辉煌历史的典型时期,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断冲突与融会的重要时期.一幕幕对抗与融合、破碎与创新的史实情景跌宕起伏,勾画出这段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和内容的精彩社会文化,同时也汇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各族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像是草原上的明珠,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16.
“蛮”称的民族属性及其专称与泛称涵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蛮”称的民族属性及其专称与泛称涵义石宗仁在对我国南方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往往忽略了苗蛮族的“蛮”称的原生语义的民族属性,并由此常常含混狭义的苗蛮专称与广义的苗蛮泛称的界限,一提到蛮族就以为是指南方各民族的,显然欠妥,且不符合历史实际。之所以产生含...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知识分子依据北京猿人考古发掘与帕米尔高原历史地理、历史考据等溯源研究,进一步讨论和夯实中华民族同源思想的共同祖先、共同起源地等论证基础。除历时性的研究方法外,各民族知识分子重视运用近代传入中国的民族学、语言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侧重从体质、语言、文化等共时性层面探索中华各民族的同源关系。与此同时,广泛流传于边疆民族地区的兄弟传说与祖源记忆等地方性知识,也成为中华民族同源论说的重要论据。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同源思想有力驳斥了日本帝国主义试图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舆论谬说。各民族知识分子自觉的中华民族意识,恰恰反映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事实。上述问题仍需置于近代学术史、思想史的发展脉络中加以重新厘定、审视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历经四个半世纪的辽夏金元时期,既是中国史上各民族共同创造辉煌历史的典型时期,也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不断冲突与融会的重要时期。一幕幕对抗与融合、破碎与创新的史实情景跌宕起伏,勾画出这段历史时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特色和内容的精彩社会文化,同时也汇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各族人民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更像是草原上的明珠,熠熠发光。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中国南方民族的铜鼓铸造曾有过辉煌的成就,灿烂的铜鼓文化从二千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时期.但是,由于铜鼓的铸造技术"秘不外传"或"传男不传女".到清代后己经失传.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壮族韦氏兄弟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反复试验.成功地铸造出形神兼备、音质俱佳且受壮、瑶民族认可的麻江型铜鼓,使得这一失传多年的铜鼓铸造技术得以恢复与弘扬,铜鼓文化也得到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根据语言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成果,水族是世代居住在我国南方的一个古老民族,起源于南方百越族群的瓯、骆或濮支系,与壮、侗等民族有同源关系;水语属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水书是水族先民仿照汉字创制的一种民族文字,而非<水族文化研究>中所说的水族"发祥于睢水"(今河南省滑县一带),系"殷人后裔";水书也并非是先秦时期受甲骨文的影响下创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