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作为人类社会基础性要素的经济,实质上是已被制度化了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它的中心问题在于每种生产方式都是和自然的一种交换.本文以生产物质基础与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社会关联、生态系统的动态关联3个方面的分析.表明生物物理条件中的有限性、复杂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性之间相互关联的因素,制约着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指出生态分析最基本的内容和本质精神所蕴涵的一个更为深远的重要贡献在于:既然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体生存中不可扬弃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生态的多样性及其本质联系,也就使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和多线性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对三个傣族文化生态旅游村的"旅游场域"进行分析,比较了三种不同开发模式中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在"旅游场域"中相互作用和相互转换的方式.指出"旅游场域"中的三种资本之间的良性循环,需要两个重要环节:良好的社区参与、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方案.这是保证文化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类从事生产活动的目的在于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社会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密切关联、相互作用的,生产方式的变革又要受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随着西藏乡村社会经济结构中农牧业份额的下降和农牧业生产方式自身的现代化,乡村生活方式也会发生深刻的变革,这是农牧民社会生活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此笔者对西藏乡村社会生活现代化作一讨论,希望得到广大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国佛教文化的基本结构,它是由佛教器物、佛教惯制与佛教理念三个不同层次的文化单元共同组成的三元一体结构.在此结构中,三个文化单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是一种有机结合和彼此关联的统一关系.此外,佛教文化的三元一体结构在变迁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堕距"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5.
<正>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不断提高对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增强对环境的影响及改造能力为前提的。因此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相互作用也就成为区域性生态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可以把人口、资源、环境视为三个顶点,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用线段联系起来,就形  相似文献   

6.
赵兵 《民族学刊》2015,6(3):68-71,123-124
岷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支流,其生态地位特别重要,本文分析了岷江上游地区面临的基本生态问题,提出了岷江上游地区生态屏障体系建设的原则、依据与目标,根据岷江上游区域生态系统的空间特征、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该区域划分为三个生态功能区并确立了森林牧草、水域湿地、农田作物等生态屏障建设重点内容,切实有效维护该区域的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一个民族的社会发展,总是离不开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制约,而生态环境在一个民族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又与其发展的程度相适应。人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实际上就是两者不断调适的过程。 广西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有时候,人类社会对环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候,环境对人的限制占了上风。在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各种内因和外因中,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它不仅起着限制和选择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社会事务发挥着积极的影响。研究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可以从一个侧面揭示广西少数民族社会发展规律,找出各民族适应其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其开发利用自然的经验,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生态民族学:破解西部民族地区生态问题的新视角 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发展向人类昭示,“生态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和竞争作用所支配的复杂系统①”,社会经济发展从本质上说是人与自然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的互动协调过程,生态系统的持续存在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试论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一个从自然生态即自然环境因素、文化生态即社会人文因素认识民族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视角,剖析了自然与人关系演变史的三个阶段上民族文化的相应特征;列举了政治组织形式、战争、迁徙等文化生态条件对民族文化的规约。从自然和社会的双重背景论证了民族文化与生态环境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罗康隆  何治民 《民族学刊》2019,10(5):14-23, 99-100
民族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探索,逐步地达成了一个共识,建构一种文化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文化是指导人类生存发展延续的信息系统,文化的建构是以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为底本,以并存的社会生态系统为参照,文化这一信息系统不断偏离与回归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在世代延续过程中逐步认知、积累其成败的经验与教训,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和丰富起来。民族以文化为分野,不同民族所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互有差异,这就形成了民族生境的差异性,而民族生境的差异性也同样会建构出不同民族文化事实体系的差异性来。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化是当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的一种生产社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文明.现代化有丰富的内涵,它是一个动态概念,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历史现象.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会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一直伴随人类学产生和发展过程的一个无法忽视的课题,无论是地理学的角度还是生态学的视野,人类学者始终致力于人类及其文化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解释,并且创建了文化生态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生态学、人类生态系统等诸多理论流派.应用这些理论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过程,这就是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角度和特色.人类学生态环境史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某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植物和农作物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传统农业变迁和土地利用变迁为对象的研究方法;以特殊的自然条件或以特殊的地方疾病为对象的研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3.
人类是自然界重要的一员,生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的发展与生态有如鱼水关系,生态平衡是经济平衡和增长的客观基础,经济系统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生态系统,这是不因国别或民族不同而异的。因此,使民族地区繁荣昌盛并永不衰败,就必须探讨生态与民族经济的相互关系。占我国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包括十一个省区在内的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中国目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振兴的希望所在。下个世纪,国家将把建设重点转移到这一地区。在大规模开发西部  相似文献   

14.
尽管生态经济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现实中却很难真正彻底地推行.究其深层原因,即在于缺乏生态经济运行的文化模式.在侗族地区,千百年来的经济活动之所以没有对自然造成破坏,与自然保持良好的共存和谐关系,是与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密不可分的.侗族地区良好的生态文化的实践,给人类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只要人类不以物质利益最大化作为社会终极目标的文化模式,依靠自身文化的调适,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论民族文化与生态系统的耦合运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危机提示我们,人类更需要认识自己,认识我们这个物种在生态圈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我们自己在上万年的集体生存中获得的经验.当今"主流文明"不过是人类众多生存方式之一,它虽然强势,但远未经历足够的检验,它构建的"普世价值"未必具有几何公理的地位,它制造的生态危机却已经威胁着人类生存.而那些存在了上千年的众多文明,其中必有其合理的内核,值得认真研究.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自然的生态系统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在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出了不同的文化,它一方面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前提下,自觉不自觉地冲击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使民族生境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保持一定程度的偏离,一方面控制和回归这种偏离,使之不至于毁灭自己赖以为生的生态系统,从而发展出了与生态多样性相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这就使民族文化与自然在"偏离"一"回归"中耦合运行,特定民族在其中获得了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彭秀坤 《民族学刊》2022,13(9):137-143, 167
阿来的《蘑菇圈》以轻灵和凝重两种笔调书写自然生态变化,深入思考民族文化发展问题。小说借助传统和现实自然生态景观的对照书写,讴歌民族传统自然生态中人与自然平等共存关系的美好,借助社会生态和自然生态相互关联的诗化叙述,礼赞民族传统社会生态中人性温暖的可贵,形象地揭示了搞好自然生态建设的根本是做好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发展。《蘑菇圈》的民族生态文化叙事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社会和文化生态及其关系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对民族和人类未来发展的期待。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学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环境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而且威胁着人类社会的长治久安。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孕育而生,它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基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代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党和国家领导的实践创新,形成一条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道路,也为构建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注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8.
生态美感是人类对一种新的审美对象的认识和欣赏,这种认识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是美感的更高级的层次;它是人类对自然界生命活力的认识和欣赏,是对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和谐、共生的认识和欣赏,是对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的认识和欣赏,是美感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9.
应用人类学     
应用人类学的领域一些社会人类学家寻求建立有关共同体健康的规则。有人提出,一个有关共同体健康的恰当的科学概念,可以表述为相互联系的因素之间的一种最适当的平衡。在这种意义上,整个进化着的人类被认为是处在相互联系之中,处在一个有组织的共同体中。这个共同体被看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生态危机是生态伦理得以诞生的决定性原因.生态伦理的重要使命就在于审视和反思人类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及其深层的哲学、宗教和文化根源,进而使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得到调适和改善,在自然和人类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和谐关系.青藏高原藏族民间宗教信仰中——诸如图腾崇拜与禁忌;对神山的崇拜与禁忌;对土地的崇拜与禁忌;对神湖的崇拜与禁忌等的观念,渗透着或隐性或显性的生态伦理意识,不仅在客观上达到了人与自然的沟通,同时这种古老的智慧也许真的会成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