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的生活应该是很平淡的,有对社会的大爱,有对生命的敬畏,有对他人的慈悲。我到西北去采访,在即将返程的那一天早晨,我坐在一个只有三平方米的楼梯间里,跟这个做饭的阿姨闲聊,她跟我讲起了她自己的故事。她孩子年幼时,丈夫就去世了。在这个单亲家庭,她要给儿子母亲式的爱,又要给他父亲式的爱。  相似文献   

2.
苇笛 《社区》2002,(10):51-51
有一次,弘一法师的老友到山上去探望他,突然发现山上一棵枯死多年的树发出了新的嫩牙,心里感觉纳闷,便问弘一法师道:“这树死了多年,现在又发芽了,大概是您这位高僧到来,感动了这棵树,使它起死回生的吧?”弘一法师回答:“不是的,是我每天为它浇水,它才慢慢活起来的。”这便是慈悲。慈悲是一种真正的爱,博大而深邃;这份爱如同甘露,洒向世间的每一角落,即使是一棵枯死多年的树木,也不会被遗忘。慈悲@苇笛  相似文献   

3.
了解自己     
谁都想无条件地被爱,但是有谁能无条件地爱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在心理上不独立,不能也不会真的去爱任何人。自己真的爱别人吗?许多人之所以爱人,是因为自己非常寂寞,希望自己真的爱对方,而对方也真的爱自己,这样就能克服寂寞。只有接受人人都很寂寞的事实,人才算互相了解。  相似文献   

4.
从《圣经》中"慈悲"意义出发,通过分析莫里森新作《慈悲》中主人公雅各布从一个具有慈悲心肠的人到贪婪的奴隶主的蜕变过程,阐述"慈悲"在小说中的含义,指出莫里森用"慈悲"为这部小说命名的创作动机:唤醒人们心底的善良本性,消除歧视,共创宁静和谐。  相似文献   

5.
"慈悲"是佛教的根本精神,其义为"与乐拔苦",它决定了佛教的伦理化特征,也奠定了其在汉传佛教伦理中的"母德"地位,即诸德之母,因为佛教中的戒律(制度化的道德规范)以及佛教诸应用伦理中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皆依"慈悲"精神而确立,皆体现"慈悲"精神、皆统摄于"慈悲"精神。佛教慈善则是"慈悲"精神的弘扬与践行,是佛教服务社会、饶益众生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藏黑水城汉文文献》中的《慈悲道场忏法》应为《慈悲道场忏法》第二、七、八、九卷。《慈悲道场忏法》在黑水城地区流行不同的版本。汉文《慈悲道场忏法》只是其中流行的一个本子,至于版本的年代,无从推知。但是从文书版式、字体和内容来看,似乎为元代的版本。《黑水城文书中》的汉文《慈悲道场忏法》至元四年(1267年)以后传入该地的。  相似文献   

7.
托尼·莫里森的新作《慈悲》再现了1680年前后北美殖民地初期美洲大陆居民生活的历史画卷。与此同时,作品也向读者揭示了女性如何在蛮荒环境中努力寻找自己的价值与立足点以及女性群体的悲惨遭遇。从某种程度上说,《慈悲》正是一部女性构建自我意识的悲剧史。文章展示了小说中四位女性——丽贝卡、莉娜、"莎罗"、弗洛伦斯构建自我意识的悲剧历程,挖掘了女性在构建自我意识过程中的弱点,探讨了女性找到自我的真正方法。  相似文献   

8.
舍利的《读西藏生死之书》是佛学名著《西藏生死之书》的形象化再现,长诗又一次告知了死亡作为另一道哲学命题存在与研究的必要性。文章以长诗写作脉络为发展线索,对长诗关于生死问题的认识宗旨进行了梳理并解读,意在探讨其中的哲学意蕴,弘善抑恶,唤醒对天地自然以及所有众生的爱、慈悲与利他精神。而有益的修为是生命更美好的去处。   相似文献   

9.
慈悲观念是藏传佛教重要的思想内容,也是藏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思想内核,同时也是藏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内容。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使众生离苦得乐,它的收益对象是所有生命体,它的践行者是具有这种信仰和受这种文化思想熏陶的广大民众。本文通过论述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层次类别,归纳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思想内涵,分析藏传佛教慈悲观念的社会作用和现实意义,旨在为藏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思想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对"爱是教育的灵魂"学界已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一个真正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必须胸中有爱,有教育爱。然而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爱却表现出不同的形式:博爱—真爱—正爱。教育爱形式的不断变化也表明了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并运用自己的爱使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1.
时间从2013年跨到2014年,网友们戏称从“爱你一生”走进了“爱你一世”。借此机会,许多人把爱大声说出来:爱父母、爱恋人、爱师长、爱朋友……2014年,不妨先从爱自己开始,正视自己的不足,规划自己的成长,包容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准备拥抱更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2.
这个世界有很多爱,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但所有发乎情、止于礼的爱都源于我们自己。只有我们先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他人,才有可能接触到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3.
给爱放假     
是的,我这里说的是给爱放假,而不是为爱放假。并且,是对初恋者们的一种建议,主要是对初恋女孩们的一种建议。为爱放假,意思谁都明白——无非是说为了初恋之爱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该给自己放假,就当机立断地给自己放一天或几天假。  相似文献   

14.
池田大作“地球市民”必须具有三个要素:“智慧之人”、“勇敢之人”、“慈悲之人”。“地球市民”的教育,一是要有“相信人的潜在的可能性”的慈爱,二是要督促“自己自觉无可替换的使命感”,三是要以身试教。  相似文献   

15.
弗洛姆指出,关心、责任心、尊重和了解是所有爱的形式共有的要素,本文称之为“爱的四要素”理论。在民族预科“一类 模式”学生管理工作中应用这一理论也将有显著成效:了解学生,也让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尊重学生,也让学生明确自己 的当前的任务和未来的发展道路;关心学生,也让学生学会爱自己,爱他人,爱生活;对学生有责任心,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 价值和使命。爱的教育不仅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也符合人生存和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我之宗教观     
一我之所以未能皈依于任何一门具体的宗教,大抵基于以下原因:第一,迄今为止,尚无一门宗教的有关世界本原及人生意义的界说,能够令我真正信服。第二,不是所有宗教的教义都在标榜爱与慈悲么?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宗教的排他性居然可以导致仇恨与战争!第三,就个人秉性而言,我是波普尔所谓的"自由主义者",这样的自由主义者"不是...  相似文献   

17.
很多当代文学作品太过执著和注重个人感受的倾诉,而缺乏一种利益社会人心、真诚关怀人类的生存处境和精神处境,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的理想精神和气质。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有益的启示。一些深受佛教慈悲利他思想浸润的文学作品的成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的小说以深刻挖掘人性著称,作家以冷静的观察力、敏锐的洞察力,把人生与人性看得明白透彻,故给人以绝情之感.但正是因为这种对人事的通天达地的了解,使她生出了对凡俗人事、庸俗人生的深深理解,"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她的同情与慷慨是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对整个世俗的看法,她的温情是在深谙无情的基础上的理解,她的慈悲是在看透冷酷的基础上的宽容.试图从张爱玲的家世背景、个人经历、思想观念入手,解读其作品中深藏在她冷静客观描写、老辣犀利笔法下的对无奈人生的无限慈悲与对软弱人性的深深体谅.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发表于2008年11月的《慈悲》是她的最新力作。作者试图超越对奴隶制的表象批评,尝试着追溯到更深的往事,探寻奴隶制和种族主义联袂之前的年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产生了什么。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从时间顺序、时间频率和时间距离三个方面对《慈悲》中时间叙事策略分析后可以看出,作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这种支离断层的时...  相似文献   

20.
活出精彩     
为爱而生 爱是一切的原动力。只有爱,能使世界更和谐;只要有爱,就能够创造奇迹。能够看见别人的好,就会提升自己的好;能够说出别人的好,就会强化对方与自己要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