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禅宗思想启发和影响了日本的绘画、建筑、茶道、武士道、文学等诸领域,对日本文化所有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意在通过考察日本俳坛代表性人物的俳句与禅的关系以及俳句中的禅味,对禅与日本俳句的禅味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松尾芭蕉是日本江户时期著名的俳人,他的俳句代表作"古池句"广为人知。本文从芭蕉深厚的汉学造诣、文学创新精神、引禅入俳等方面,更深层次地理解芭蕉"古池句"的创新对蕉风俳谐形成的划时期作用。  相似文献   

3.
日本俳句在宽文至元禄年间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这种发展,总是和这一时期的俳坛大师松尾芭蕉的名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芭蕉在前人俳论基础上,潜心钻研,大胆创新,为俳句振兴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人尊为“俳圣”。本文分析了芭蕉在振兴作句的过程中禅宗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禅以独特的哲学思辨,在思想表达上本土化,成为日本文化的支柱。它不仅构建了日本人的人生哲学,而且影响着日本文学艺术美的基调,在镰仓时代以后的日本社会历史文化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而俳句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韵文学的传统形式之一,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和诗人的玄思梦幻,深受日本禅宗文化影响,言语简练,强调整体风格的纯净、典雅,富含日本禅的文化因子。  相似文献   

5.
日本俳句促成了“小诗流行的时代”,形成了“汉俳”等诗歌形式.但由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诗人不同的人生经历,最终使日本俳句与中国小诗、汉俳在情感内涵和表达方式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呈现出不一样的诗坛风景.  相似文献   

6.
日本俳句在很多方面都带有唐诗、宋词、元曲的印痕,俳圣松尾芭蕉的作品更是极为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诗歌文化对俳句创作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思想性、表达风格和意境营造三个方面谈谈松尾芭蕉俳句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并通过比较东西方在上述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认识中日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与谢芜村是近世俳句史上的著名诗人。在创作俳句之余,与谢芜村也进行着绘画的创作,被认为是日本文人画(南画)的集大成者。在创作俳句和绘画的同时,与谢芜村也渐渐地达到了俳画如一的境界。俳句和绘画原本是完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从俳句的用词、构图、构思等角度分析,探讨了与谢芜村将俳句和绘画之间的巧妙与运用联系。  相似文献   

8.
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荚学追求,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俗的禅的意境之上。  相似文献   

9.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他笔下的山水田园景色具有"情景交融,诗画一体"的美感。松尾芭蕉是日本俳坛上的"俳圣",他所创立的"蕉风俳谐",是日本诗歌史上的里程碑。王维和松尾芭蕉虽然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和不同民族,但他们的审美对象和艺术风格却很相似,其原因应该在于禅道思想的影响使他们形成了相近的世界观和美学思想。王维表现出的是牧歌式的适意,芭蕉流露出的是苦寒之色。尽管如此,他们在执着于艺术之道的追求中,终究是形成了相似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0.
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的位置有如唐诗之于中国,这种简洁隽永的诗歌形式以其特有的“意韵”和“禅风”独树于世界诗歌之林。其代表人物松尾芭蕉不仅充分发扬了俳句的优势,更以其探索性的创作把俳句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芭蕉身上,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显而易见而不可忽视的,前人也多有论及。从细处着手,对俳句进行文本分析,联系芭蕉创作的历程、背景和精神世界,即可一窥芭蕉身上的中国文化基因,并发现芭蕉俳句对中国文化承接与变异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1.
日本俳句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诗,是日本古典文学的精华。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是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派别。如何应用西方文学理论分析东方俳句的艺术价值是一个崭新课题,以西方文学理论"教父"——新批评的视角,通过四层次文本分析法,从语音层面,意义层面,意向和隐喻层面、象征和神话层面,重解东方文学珍珠——"俳句"经典之作《古池》。  相似文献   

12.
理查德·赖特在俳句写作题材和手法上突破了日本俳句的许多传统规则。他关于春夏秋冬的俳句形成了一个轮回,抒发了人与自然的依存情感。他在俳句中借用雨、植物、街区和田野等场景表达自己对改善和解决美国黑人种族问题的渴望,还运用飞禽走兽作喻体,构筑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赖特在俳句里以自然为题,抒发自己对和谐自然的渴望,把黑人问题的解决看作是建立和谐自然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俳句作为日本的一种独特的韵文形式,短小精悍,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诗。它以十七个假名按"五,七,五"的排列形式,不仅要求有季语[注1]还充分注意比喻,象征,对比,暗示和联想等艺术手法的运用,隽永含蓄,余韵无穷。研究俳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日本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本文试通过大量俳句实例的分析,探求中日审美的差异,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俳句中的季语解读日本民族的自然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语是俳句的灵魂。日本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传统的农耕生产方式,使日本民族在生活中化育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蕴藏着该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徘句中的季语即蕴含着这种日本民众与自然共融互动的自然审美观,它深刻地传达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季语式的自然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松尾芭蕉,日本江户时期著名俳句诗人,由于受为推动中日两国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鉴真大师精神的鼓舞及天平时期日本朝野对鉴真大师的崇敬等方面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其热爱友好和自然的鉴真观,这对后世日本能够和中国友好相处有着重要的作用.从文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在赏析松尾芭蕉描写鉴真大师的俳句的基础上,对他的鉴真观以及这一观点形成的思想根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简单的论述,指出中日两国人民只有世世代代友好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佛法的一个重要流派,禅宗以其对宇宙人生的独特参悟方式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尤其是诗歌)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后来禅宗又在日本孕育出风格独特的徘句。19世纪末,禅宗被介绍到西方,对英美“意象主义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0世纪50年代,禅宗随美国“垮掉派运动”的兴起开始进入美国文化主流,一时成为时尚,至今影响不衰。探讨禅宗对东西方诗歌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既相融汇贯通又各具特质的东西方禅诗,对于研究两种文化的互通与交流应该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英语俳句代表诗人如庞德、赖特、凯鲁亚克和斯奈德等,在英语俳句的现代主义进程中做出了贡献。通过梳理这几位英语诗人的创作,发现他们的俳句融入了某些现代主义特征:新构的意象在与西方现代绘画、音乐和文学等元素的融合中表达禅的意境,增强了俳句的视觉感、听觉感;人与自然在相互对抗与融合中,体现了人类的主体性;由于形式的不连贯,类似于瞬间的音乐灵感和拼贴画,导致了英语俳句的多义性。在他们的作品中,英语俳句不仅是诗人内心的书写,也是读者参与、共同建构的文本统一体。  相似文献   

18.
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犹如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松尾芭蕉创作风格的详细描述,说明芭蕉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同时也指出,在芭蕉的俳句中,流印着中国诗歌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禅宗精神构成了第三代诗人创作的重要思想来源。禅宗的人生哲学、自然审美意识以及艺术思维和表达方式给予了第三代诗人的创作以深刻的影响与启迪。他们的创作有时几乎直接接近了禅所追求的意蕴和"道体"。在重视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对个体生存超旷状态的体验上,以及以寂寞虚静的心灵对待日常生活与外在自然方面,第三代诗人与禅宗几乎达到了共识。  相似文献   

20.
日本俳句与中国诗歌的亲缘关系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但在具体论述时,人们往往把视线局限于中国诗歌的狭义范畴之内,很少涉及到中国诗歌广义范畴所包含的词曲领域.其实,日本俳句里的中国词曲的印记也相当明显,可惜至今对其探讨甚少.中国诗歌与日本俳句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的亲缘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