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2.
“边缘人”的角色尴尬——容闳在晚清中国的人生境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闳是一个典型的“西化”人物 ,他受过全面系统的西学教育 ;可他仍然是爱国的 ,他有一颗赤诚的中国心。对于晚清中国来说 ,容闳本是不可多得的近代新型人才 ,但是 ,在那仍然重视传统科举功名的时代 ,作为“洋学生”的容闳实在难以介入晚清中国社会的权力结构 ,他的爱国与报国的良苦用心也因此得不到世人的真正理解与支持。容闳在晚清中国社会以一个“边缘人”的角色 ,处境颇为尴尬 ,而这种尴尬的人生境遇 ,对他的事业有着严重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在影响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的众多历史人物中,能横跨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庚子勤工与辛亥革命等为期半个世纪的历史时空并且置身其间者,惟有容闳。容闳毕生追赶历史潮流,他的履历与循序渐进的祖国早期现代化之发展脉络紧密相连,任何用革命史观或职业革命家的标准对容闳定性划派和任意褒贬的论点都是不切实际的。作者还指出:重要的不是为容闳重写墓志铭或寻找什么盖棺定论,而是通过重新研究容闳,反思我们以往某些似是而非的学术规范与理念,屏弃那种先设定座位再将历史人物对号入座之类削足道履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西学东渐与东学西渐──耶鲁馆藏容闳档案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容闳作为近代中国早期出国留学者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先驱,他为西学东渐所做的大量工作,已为人们所熟知。而由于史料的缺佚,他为中西文化交流的另一方面即东学西渐所做的贡献,却湮埋不彰,几不为世人知晓。章开沉先生文中所介绍的他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获睹的容阔的私人文献,则充分展示了容闳为东学西渐所做的努力。这些首次发布的弥足珍贵的文献材料,有助于我们了解关于容闳的生平、思想和历史功绩的全貌。  相似文献   

5.
马礼逊学校与容闳留美前所受的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容闳之前,也曾有一些中国人到西方的各类学校学习。但长期在美国接受正规教育,并在美国著名大学(耶鲁大学)取得学位,当首推容闳。由于研究资料的缺乏,我们对容闳的生平和思想难以有深人细致的研究,对他留学之前的情况,所知更为有限。本文试图对马礼逊教育会学校的具体情形,在笔者所可接触到的资料条件下,作尽可能全面的探讨,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考察容闳留学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希望得到专家的指正。1834年8月,在广州和澳门前后活动了27年的英国伦敦会传教士马礼逊去世。不久.“他在广州和澳门的朋友”即有成立以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6.
曾国藩与容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洋务派的开山祖曾国藩与中国第一位获得美国一流大学学位的容闳,曾有一段不寻常的交往,容闳的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详尽记述此事。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曾国藩对容闳是非常器重的,而容闳也尽力佐助曾国藩,使其所办洋务取得实效。曾、容二人的相识,固属偶然,但他们的结合,却在中国近代洋务运动史上写下了值得注意的一页。本文拟就此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7.
李喜所 《天府新论》2009,(1):138-140
容闳不仅是中国留学教育的奠基人,而且在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的历次社会变革中都有重要贡献,但对他的较深入的研究则是近三十年,特别是近年在他的家乡召开的两次国际学术会议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要进一步推进容闳的研究,一是要增强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看到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少有的达到了时代性和民族性统一的重要名人,其研究具有某种永恒意义;二是挖掘新史料,尤其是对容闳早期留美、在上海的活动、参与戊戌变法、晚年及其家庭状况的一些史料要下功夫搜集.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早的“香蕉人”,容闳对西学的把握非常充分、非常到位,但在中学方面却几乎没有根基.这种因缺乏中国文化素养而带来的先天不足,使他对留美幼童的教育设计存在很大的缺陷,这些缺陷是导致留美幼童被提早撤回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容闳与严复、留美幼童和福建船政局派往欧洲的留学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作为“香蕉人”的不足以及中西兼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留学运动的奠基人容闳的自传性回忆录《西学东渐记》,是了解和研究容闳的最基本的第一手史料,国内共有5个中译本,从译者情况来看,呈现出由新闻工作者向学者化、专家化发展的趋势;而语体则从最初的文言转为白话文;随着对容闳的了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原文的理解也不断加深,对原文因为记忆而导致的失实的纠正也比初译本多,因此,译文越来越准确和完整。这不仅表明中国人对容闳的肯定性评价越来越到位,也反映了中国人在整体上对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现代化进程认识水平的提高。在此意义上,容闳《西学东渐记》的不同译本和出版,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现代化和走向世界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贾熟村 《中州学刊》2005,1(4):171-174
容闳是第一位在外国高等学府毕业的留学生;被称为"改良主义创始人";又被称为"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奠基者";起草了第一份资本主义企业章程;担任了首任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使节.容闳是一位典型的开创性人物,其影响深远而重大,很值得重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西带山公墓的绿荫深处,一块方座圆顶,正面刻有一个中文“容”字图案的墓碑后面,长眠着一位中国人,这就是中国第一个留美学者容闳。 容闳——“傲骨殊棱棱”的爱国者 容闳,字达萌,号纯甫,1828年出生在广东香山县南屏镇。这时正是西方殖民者到来之际,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夺去广东沿海人民的生计。出生在贫寒家庭的容闳,从小就为生存不得不承担起大人的工作,奔波忙碌于街头,为的是卖出一些糖果赚得几角银毫,悉以奉母。冬天到来时,糖果生意肃条,不得已而改业,随老农之后,耘草阡陌间或栋拾谷穗,聊以维生。然而容闳之父不甘于这种困苦生活,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光耀门庭。为此他命容闳入西  相似文献   

12.
容闳与丁日昌都是近代岭南地区较早投身洋务运动、并在其中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他们彼此间曾有很密切的交往。容闳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系统接受西学教育的知识分子,其近代化思想对丁日昌影响甚巨;而丁日昌作为握有一定权力的地方实力派人物,其支持和努力对容闳能否实现自己的主张也至关重要。从容丁二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窥见19 世纪60 、70 年代中国洋务派知识分子和洋务派官僚之间那种谋士与主事、理论家与实践者相互影响、同而又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留学耶鲁大学是容闳一生经历中最为关键的事件。大学期间除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两次获得英语作文一等奖之外,容闳还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加入兄弟会社团,表明容闳接受了完全的美式高等教育。作为华人学生得到了相对平等的对待,容闳对耶鲁的记忆是非常美好的,这成为一生与耶鲁良好关系的起点。容闳多次往返中美两国,与耶鲁大学保持着终其一生的紧密联系,幼童留美事业得到了耶鲁大学的帮助,容闳对母校也有强烈的归属感。容闳的人际往来中,耶鲁师生、同学、校友成为其在美社会关系的核心,"耶鲁人"是容闳与耶鲁大学关系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4.
曹金祥 《学术论坛》2007,30(12):158-161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基于对洋务人才的迫切需求,萌发了派遣学生出洋学习的想法.美国政府为了加强对中国的文化影响和商业渗透积极响应.在容闳的促动下,经曾国藩等人奏请清政府批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官派留学计划付诸实施.尽管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但它的实施,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进而推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喜所 《河北学刊》2005,25(1):176-180
在容闳1872年带领幼童赴美留学之前,中关两国的仁人志士曾作过各种努力企图打通中关文化交流的通道,但成效不多。而容闳开创的留学事业,不仅使中关之间迭到了真正意义的文化沟通,而且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层次。容闳之所以能承担如此重任,是和他中美文化兼通、富于理想和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利玛窦(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被明末文人和士大夫们尊称为"泰西儒士"。他自小深受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思想的熏陶,在耶稣会学校里受过正规教育,具有深厚的西方古典文化功底。他在华生活二十八载,身着汉服、精通汉语,熟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堪称人类历史上学贯中西之第一人。他带来了三棱镜、圣母像、自鸣钟、大西洋琴、日晷、地球仪、天文仪等在当时的中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珍异宝;他绘制的《世界地图》打破了中国人几千年来天圆地方的思维模式;他与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合译了《几何原本》《浑盖通宪图说》等多部西方科学著作,将西方经典几何学、代数学知识传入中国;他还撰写了《交友论》《天主实义》《畸人十篇》等道德伦理著作,将西方古典哲学与文学引入中国。他的才智与胸襟深深打动了当时的中国文人,名儒雅士们争相与之结交,纷纷为他的中文作品撰序作跋。他与当时的名儒惺惺相惜,他们的友谊也成为近代史上中西文明美丽邂逅的见证。在利公逝世四百周年之际,在"文明冲突论"大行其道的今天,特刊登三篇文章来回顾这段历史,我们不能不赞叹前人的智慧和勇气,并期望从中悟出些许道理。  相似文献   

17.
容闳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者,是为中国近代化而奋斗毕生的先驱者.他在80多年的忧患生涯里,一直密切关心并积极参加许多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容闳虽出生并成长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但他自幼就接受西方教育,受西方文化熏陶,他的政治人格并不同于传统的政治人格,较少依附性,较多独立、民主、自由、为人民争取权利的取向.其政治人格最突出的是:融合近代精神的爱国情感、积极的革命意识、民主的价值取向.这些特征已明显带有现代性,具有公民政治文化的色彩.分析容闳的政治人格可以为当代中国的公民文化建构和政治人格的现代化转型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8.
(一)"变态的中国"这题目,是从鲁迅著作中抄来的(详后)。人们知道鲁迅在《彷徨》的《伤逝》里提到"无爱的人间",他演讲过"无声的中国",但似乎没有人注意他还批判过"变态的中国"。而新时期以来的著名作家张贤亮,在他的长篇小说里写到了中国人的情感和心理变态。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哲学史上,戴震是第一个从理性的立场为人性学说立论的哲学家。他把人的自然属性提升到人的本性高度,视之为"人之为人"的根本。并通过对宋明性理之学独到的批判中,显示出他的新人性论的内涵:如对"理"的新认识;理欲之辨的新见解;智愚观点等,从而将中国传统人性论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当时,他的人性论具有反封建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曾国藩幕中一位重要人物张文虎赠给容闳的两首诗尤其是一首长诗。通过这两首诗 ,不但可以了解同时代人对容闳的看法 ,使我们对容闳在近代史上对国家的贡献有更深刻的认识 ,而且对于了解当时的社会面貌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