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政府领导者作为一个社会的精英人物,是整个政府的代表和核心,也是公众和舆论始终关注的焦点。政府领导者对政府的决策和行为起着核心作用,一个政府部门的领导者既是部门的带头人,又是组织的表率;领导者的言谈举止代表的不仅仅是其个人,而是整个政府。从一定程度上讲,政府领导者是政府形象输出的重要载体之一。因此,领导者必须加强素质修养,提高个人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影响政府形象的核心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形象是指公众与社会舆论对政府的印象、看法与评价。政府形象的形成是由公众和舆论对政府领导人、公务员、公共政策、行政行为、行政文化、建筑物等等与政府有关的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性的印象。故此,政府形象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政府形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公众、舆论对政府形成的印象皆  相似文献   

3.
公众观的演变随着时间和地点的转变而演变着。特定问题的关联性和社会参与的主体性是作为舆论主体的公众的一般标志。在传播日益便捷的今天,公众观的变化反映着一定程度上社会的变迁。本文从公众的概念入手,用历史的眼光看待公众的概念,通过对哈贝马斯、李普曼以及现代对公众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分析在大众传播和群体传播下公众观的树立。最后结合现实,浅析公众观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会面临不同的公众舆论环境问题,这是极具特色的现实而棘手的公共关系问题之一。公众舆论对社会组织形象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为塑造组织形象创造机会,也可以是组织形象的“杀手”。处理得好,对社会组织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组织通过制造舆论、传播舆论、引导舆论和改变舆论而美名远扬;相反,有些组织因为公众舆论而臭名昭著。  相似文献   

5.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公关,是指为确保公共政策有效执行所需要的公共政策及其主体(广义的政府及相关的社会团体、个人等)在公共政策所面对的公众中的美好形象,以及由此形成的彼此之间合作共生的关系所开展的活动。这种关系,将直接影响公众对作为主要政策主体的政府,以及政策自身的接纳与认可程度,进而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积极地开展公共政策主体与其所面对公众之间的公关活动。营造良好的公共关系,对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岳君 《公共关系》2001,(5):20-21
政府形象是广大社会公众对于政府行为的总体评价,是政府的业绩及其公务人员的实际表现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入、市场经济的日渐成熟以及民主政治的普遍推行,使社会公众的权益意识、地位意识、平等意识、独立意识开始觉醒。人们对于政府已由过去的无条件服从逐渐转化为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进行理性的审视。于是,政府的形象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新闻发言人不是一个人,它在本质上是指一种新闻发布制度,是某个社会组织定人、定期地就某些问题、政策、服务等同公众进行交流、沟通、解释、劝说的固定方式。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出现,得益于公众对于信息公开、拥有知情权的强烈需求。让广大公众享有知情权是一个社会实现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而包括政府在内的社会组织,也越来越重视社情民意,需要采取有力的公关措施来获得公众的舆论支持,进而提升自身的形象和影响力。作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公关形式,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日益成熟。  相似文献   

8.
作为社会泛意识和整体性社会知觉的舆论,是公众表达和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而大众传媒作为社会舆论的传播主体,它在反映和代表舆论,甚至控制舆论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效果和走向如何,却难以一概而论。本文,笔者从约翰·斯图亚特·密尔和李普曼的舆论学思想入手,分析比较他们对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态度,提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舆论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的成功是其执政党和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公众视野中淡化自我形象,全力支持政府作为,并通过外围组织吸纳人才、务实执政之基;政府则主张在其主导的合作架构内,使公众的社会政治参与被控制在现有体制内,在处理与市场的关系上秉持着自由与引导的主张,主动退出营利性组织经营过程,让利于民。我们从新加坡执政党和政府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治理模式并期许得出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何为组织形象一个社会组织,作为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结构单位,也和个体行动者一样.其追求的目标、认同或倡导的价值观念、进循的行为规则、实际的行为方式以及所使用或生产的各种有形物品等都会在公众中留下一定的印象,刻上一定的痕迹。组织的内在精神和各种外显行为及有形物品综合作用于公众,从而在公众心目中形成的总体印象就是它的组织形象。组织形象可分为知名度和美誉度两个维度,知名度指组织的方方面面,如名称、产品、服务方式、倡导的观』念、推行的政策等为人们知晓的程度;美誉度指人们对它的方方面面的肯定、赞许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政府形象指政府内外公众对政府综合认识形成的整体印象的评价。本文拟从政府政策方面来分析政府政策与政府形象的关系,阐述如何更好地塑造政府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形象的概念、层次与构成要素"形象"是指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姿态,"城市形象"一词最早由美国的城市学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Image ofcity,1960)中提出,他认为城市形象作为一种"公众意象",是公众对城市的总体评价和认知,包括理念形象、行为形象、视觉形象等。"城市形象"正是把城市精神、城市文化以及政府行为、市民素质等纳入一个整体印象体系,从而形成的综合性定义,即:"城市形象是指公众对一个城市的内在综合实力、外显表象活力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具体感知、总体看法和综合评价,反映了城市总体的特征和风格。"  相似文献   

1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意识是逐步培养起来的,这里面除了公众自己要努力以外,政府和规划管理部门也要改造环境、创造条件、提高公众的参与意识和他们对城市规划的科学认识,让公众觉得参与自己家园的规划建设是一种崇高的义务。让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其实也是政府赋予公众以民主权利的一种行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在美国已经作为一种社会民主制度,反映在政府决策的程序中,在制度上对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作了保证。目前,我国在公众参与规划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从忽略公众角色到重视公众声音,城市规划在决策层面上发生…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提高了社会的信息化程度。面对有较大影响力的网络媒体,政府如何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应对和引导网络媒体,是对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信息化时代政府执政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价格听证是政府部门倾听民声、采纳民意的一个重要途径,政府部门应充分利用公开听证制度来获取公众和专家的意见、而目前恰恰在听取公众和专家意见的方式及实际效果上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社会形象。社会公众尤其对价格听证会的“审美疲劳”越来越明显;有些价格听证会成为“涨价听证会”,  相似文献   

16.
刊中报     
政府形象战略研究受到重视政府形象是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焦点。当代社会的政府形象已成为表现国家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获得国际社会理解、评价的主要依据以及从事国际交往的无形资本。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政府职能发生很大变化,如何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强化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的形象意识,已  相似文献   

17.
文中由当前公众对网络推手这一新生事物普存异议,甚至有“网络黑社会”之说波起,客观地分析网络推手要着力提升自身形象,加强自律,规范运作,得到公众的认同。并充分发挥自身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成为帮助草民参政议政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8.
张赐琪 《社会学》2009,(1):58-61
网络上的信息传播与民意表达是公众参与突发事件的重要方式。只有尊重并顺应其内在规律,政府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媒体政策,体现网络舆论管理的科学性,并有效利用互联网实现突发事件的积极社会应对。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普及和流行,新闻编辑在近几年来成为一个较为热门的职业。人们在日常所看到的新闻报道以及相关时政要闻的评价其内容大多数来源于互联网或报纸,其中,报纸作为这些新闻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与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中的部分事实,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社会的舆论走向。也因此,作为报纸的新闻编辑,在工作过程中要不断地用知识补充自己,提升自身的素质和修养,才符合当代社会建设的标准和需求。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舆论引导能力一直是政府行为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乎到政府形象建设。舆情的准确把握、舆论方向的正确引导,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创建。而当下,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突飞猛进,政府舆论引导能力出现新的特征和挑战。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舆情出现的新情况,结合新媒体的特征,分析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新媒体时代政府舆论引导的新问题并探寻其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